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儒家哲学研究丛书
内容
作者简介
李玲,现为山东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与山东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方向为建筑美学,曾受邀赴加州克莱蒙过程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翻译、研究西方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模式理论,尝试提出对中国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及对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启发。
李俊,现为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不错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材料与技术,重点以建筑语言与技术及材料的有机结合为出发点,探讨建筑艺术实现的理论及现实机制。
冀科峰,现任济南中建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和结构与抗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主要从事复杂结构设计与研究。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概况

 三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四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形成的文化轨迹

 第一节 历史脉络

 第二节 地理环境

 第三节 经济基础

 第四节 社会结构

第二章 朴素自然的建筑实用意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第一节 建筑选址:相地堪舆

 第二节 建筑布局:契合自然

 第三节 建筑数字:蕴藉自然

 第四节 建筑质地:取法自然

 第五节 建筑色彩:融人自然

第三章 尊卑有序的建筑伦理观念——人与人的和谐关系

 第一节 都城、宫殿:王权至上的政治伦理

 第二节 民居:血亲家族宗法伦理

 第三节 礼制建筑:民族宗教伦理

第四章 融汇升华的建筑理想理念——人自身的和谐关系

 第一节 佛寺的体现

 第二节 佛塔的体现

 第三节 石窟的体现

第五章 中西方古代建筑和谐理念比较

 第一节 “天人合一”与“神人合一”

 第二节 “人人以和”与“物物以和”

 第三节 “身心以和”与“神心以和”

第六章 构建现代建筑和谐发展观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 绿色建筑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传统建筑与现代化

 第三节 民族建筑与全球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李玲、李俊、冀科峰著的《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以中国丰富的古建筑文化遗存为主线,以蕴含在其中的古老而朴素的哲理为出发点,旨在揭示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语言给人的诸多启迪。现代建筑发展的价值目标在于建立一种生态式的建筑,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以达到和谐一致、动静互补,从而实现“诗意的栖居”;作者同时强调一种情感建筑、审美建筑、和谐建筑,以推动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在生态危机日趋严峻的今天,中国古建筑必将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智慧。

编辑推荐

李玲、李俊、冀科峰著的《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以探讨古建筑丰富的和谐理念为主线,沿着中国古建筑文化和谐理念形成的历史脉络、植根的地理环境、依托的经济基础、映射的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阐述其形成渊源、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文化,进而从影响建筑实践的轨迹入手,探讨古建筑理念的产生以及建筑实践成就所反映的朴素自然的建筑实用意识、尊卑有序的建筑伦理观念及融汇升华的建筑理想理念,并探讨丰富的中国古建筑文化和优秀的建筑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儒家哲学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玲//李俊//冀科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90845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4
出版时间 2017-01
首版时间 2017-01
印刷时间 201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440
CIP核字 2016241656
中图分类号 TU-092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