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梭罗散文(外国散文插图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外国散文,浩如烟海。名家群星璀璨,佳制异彩纷呈:或饱含哲思,深沉隽永;或清新质朴,恍若天籁;或激情如炽,诗意纵横;或嬉笑怒骂,酣畅淋漓……二十世纪以降,中国广泛吸纳异域文化,许多外国散文名家日渐为国人熟识和喜爱,外国散文的写作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散文乃至现代文学的生成与发展。

《梭罗散文》选收了梭罗二十四篇散文,集中展示了外国散文名家梭罗的创作风采。

内容推荐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积极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和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刻的哲学家。他干1845年开始一项试验,移居到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过一种自耕自食的隐居生活,两年后创作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瓦尔登湖畔的生活。他的散文既有田园意境,又有哲学思考,恬淡优美,隽永深邃。

《梭罗散文》收录了梭罗的经典散文作品。

《梭罗散文》能够全面而深刻地展现梭罗的写作特点及精神内涵。

目录

冬日漫步

缅因森林

论公民的不服从

美国人在加拿大

日记选

没有原则的生活

科德角

约翰·布朗的最后日子

我在哪里生活;我为什么生活

阅读

声音

隐居

来客

豆田

村子

贝克农场

更高的法则

禽兽为邻

房子取暖

往昔的居民;冬天的来客

冬天的动物

冬天的瓦尔登湖

春天

试读章节

冬日漫步

写散步,实质上写散步所见,仍然是梭罗对大自然的观察。

文章的不凡在于把一次散步写出了宽度和厚度。冬日散步不只写冬天散步的感受,比如寒冷啦、萧瑟啦、单调啦、迈步的吃力啦,甚至冰雪把人放倒啦。梭罗笔下的冬日散步,是一次野游,一天的外出,雪天的出行,树林里的穿行,遭遇暴风雪的经历,因此就要博大得多、精妙得多、宏伟得多。

散步始于清晨,文章却从漫漫长夜写起,也就是静态写起,而后是“面对冬日早晨安静的万象”,一天伊始的每个细节都没有逃过作者的笔,而这些细节被夜里的一场白雪覆盖,作者用笔从这条“雪被”下把万象一一掏出来;读者看到的都是栩栩如生的东西,这里的雪便有了象征,即冬季,而“冬季是北极的夏天”。雪把万物从人们的视野隔开了,作者用笔把万物连接起来,把冬天和夏天连接起来。

为了聚焦,为了跌宕,在文章写到一半时,梭罗写了一个伐木工人弃用的小木屋。本是荒凉的所在,却因生活的遗迹而有了生气,“门前太阳照射的宜人的暖意有几分亲切和人情味儿”。人依赖自然的关系,小屋是一个证明。人对自然的掠夺和索取,小屋也是一个证明。“大自然监督着人的侵犯和亵渎”。

另一处写到人,是一个垂钓者,却是一个姜太公钓鱼式的人物,“一个对看不见之物顶礼膜拜的人”,而正是“他把钓线垂在水里,和岸上连在一起,因此等到豆子在他家中花园长起来的时候,他还记得他在冰上垂钓的季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再没有如此的妙笔了。

因而,梭罗感慨道:“也许,如果我们的生命与大自然更加和谐,我们便用不着防范它的炎热或者严寒,而只会发现它一年四季的呵护和友爱,如同它爱护植物和动物。”

然而,梭罗的特长,仍是对大自然的发掘。

写湖:“湖的蒸发,正是它云游四方的方式。夏天,它是大地流水的眼睛,是大自然胸脯上的镜子。”

写树:“大自然的井就在森林下面。”

写一片枯叶:“它那结痂的边缘和叶脉,是它翘起的运转记录。”

写河:那是一种对服从法则的美丽的图解……那是病人的蹊径,一条连橡实壳儿里的汁儿都不会被颠簸出来的坦途。

梭罗的冬日散步,接近尾声,脚下多了一副雪橇:“滑雪橇行走,对整个冬天坐在农家炉边的人来说,这完全是别出心裁,仿佛是在极地冰上滑行……循了河流的弯弯曲曲,一会儿在群山之间穿行,一会儿在美丽的草地上飞驰,松树和铁杉形成的小湾和小岬一一抛在了身后。”

因此,我把文章的名字译为“冬日漫步”,而非“冬日散步”。  ——译者

寒风穿过百叶窗,轻声轻语地诉说,或者对了窗户吹出羽毛般的温柔,偶尔一声叹息,如同夏日的微风掀起一片片树叶,打发漫漫长夜。田鼠在土下自己舒适的游廊里睡下,夜猫子栖息在湿地深处的空心树上,兔子、松鼠和狐狸都在窝里歇息了。看门狗儿静静地卧在壁炉边,牛儿默默地站在牛圈里。大地也睡下了,似乎是它第一次睡下,而不是刚刚睡下,只有某个街道牌子或者木屋的门,若隐若现地在铰链上吱吱作响,为凄凉的大自然子夜里的劳作欢呼——只有这欢呼声在金星和火星间清晰可闻——告诉我们一种遥远的亲密的温暖,一种神性的欢呼和友谊,众神在那里相聚,只是那里异常荒凉,凡人无法驻足。不过,尽管大地睡下了,所有的空气却活跃起来,迎接羽毛般的雪花纷纷下落,仿佛某个北方的谷神大权在握,把自己银闪闪的粮食撒向了田野。

我们睡下,到头来还会醒来,面对冬日早晨安静的万象。白雪落在窗台上,暖暖的,如棉花,如羽毛;宽宽的窗框和布满窗花的窗格玻璃映出朦胧的隐蔽的光,给屋里增添了温馨的愉快。早晨的宁静令人感动。我们走向窗户,透过窗户嘹望田野上空清澈的浩瀚,脚下的地板吱吱嘎嘎作响。我们看见屋顶支撑起皑皑厚雪的沉重。屋檐和栏杆上悬挂起雪的冰凌,院落里竖起的冰笋,覆盖了某个隐匿的地河。树木和灌木伸出白白的枝桠,伸向四面八方;墙壁和_围栏的地方,我们看见伸出来千奇百怪的形状,嬉戏雀跃,在昏暗的景致上摇曳生姿,仿佛造化一夜之间在田野上点缀了充满生机的图案,为人类艺术提供了模特儿。

轻轻地,我们拉开了门,积雪顺势而落,我们走出门来,面对刺骨的空气。星星已经失去了一些闪烁的明亮,暗淡的、沉甸甸的雾气萦绕在地平线上。一片绚丽的黄铜色的光出现在东方,而西方的景色混沌一片,格外宁静,披上了一层幽暗的地狱般的光,宛如影子一般的王国。你听到的只是那些地狱般的声音——公鸡打鸣儿啦、狗吠啦、劈木柴啦、牛叫啦,一切似乎来自冥王的谷仓,来自冥河——这倒不是说这些声音听起来阴森森的,而是它们的黎明的喧闹在大地上听来过分严肃和神秘罢了。院子里,狐狸和水獭清晰可见的踪迹让我们想到,夜间的每个时刻都有事件在发生,原始的造化一直在做工,在雪上做出了种种足迹。开开大门,我们步履矫健地在孤寂的乡间路上行走,脚把干爽的、脆软的雪踩得咔哧咔哧响,有时会响起木雪橇的尖厉的清脆的碾轧声,从早早开门的农舍门前,开始奔赴遥远的市场,木雪橇在农夫门前停放了漫长的夏季,在鸟儿啁啾和谷茬间做梦;远远地透过堆积物和白斑的窗户,我们看见了农夫的早早的蜡烛,如同一颗苍白的星,发出了一道孤零零的光束,仿佛某种淳朴的美德出现在那里的晨祷上。一缕接一缕的青烟,开始从烟囱里升起来,混合在树木和白雪间。

缓缓的青烟从小山谷升腾,

凛冽的空气摸索在黎明中,

与白天渐渐地稔熟,

便延缓升天的脚步,

绕圈子溜步自乐自娱,

目标不确且行动迟疑,

炉边半醒的主人做伴,

心灵不清且思想迟缓,  还未尽快融入前进的队伍,

迎接新的一天——它正在远足,

劈柴人这时径直走路,

横心抡起清晨的板斧。

在晨曦里他第一个派遣,

他清早的哨兵,使者,青烟,

屋顶上的最早最新的旅人,

身临霜冻的空气,拂晓时分;

可他还在炉边蜷守,

没有勇气走向门口,

白日带着轻风走下山间,

平原上展开历险的花环,

覆盖了树梢,游荡在山冈,

温暖了早晨鸟儿的翅膀;

这时也许在爽朗的高空,

在地缘捕捉白天的面容,

矮门边遇上主人的神目

灿烂的云彩在高空悬浮。

我们听见农舍门前传出的砍柴声,在冻结的土地上回响,看家狗儿汪汪地叫唤,远处的雄鸡在打鸣——尽管稀薄的霜冻的空气给我们的耳朵传送来声音的纤细的颗粒,振动短暂而轻快,因为波浪在最纯洁最轻盈的海水上消失得最快,而粗糙的杂质在海水里下沉到了底上。它们来得清澈,如同铃声,从地平线遥远的地方传来,仿佛冬日没有夏日那么多阻碍,让它们听来微弱,破碎。地面很响亮,好像晒干的木头,即便是普通的乡村之声也很悦耳,树上的冰的轻轻叩击都是甜美的、流动的。大气里的湿气少而又少,万物都在冻干,或者说冻结,大气变得极端稀薄,极有伸缩性,因此成了愉悦的来源。紧缩的紧密的天空似乎拱起一条通道,如同大教堂的甬道,光亮的空气金星四溅,仿佛冰晶在空气里漂浮。如同生活在格陵兰的人们告诉我们的,天寒地冻之际,“大海像燃烧的草地一样在冒烟,雾气或说霰气冉冉升起,唤来了霜雾”,这种“刀割似的烟雾在脸上手上不停地吹起水泡,对健康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然而,这种纯粹的刺骨的寒冷,对肺来说是灵丹妙药,冰冻的霰气可不像结晶的仲夏的烟霭,那是被寒冷提炼了的提纯了的。

太阳终于从远处的树林升起来了,仿佛携带了微弱的铙钹的叩击和摩擦声,光束融化了空气,大清早便步履匆匆,快步如飞,阳光已经把远处西边的山脉涂上了金色的光芒。我们也不甘落后,步履矫健,穿行在粉状的白雪中,体内的热力温暖了全身,享受着一种小阳春的寂静,沉潜在思想和感受的渐浓的洋溢中。也许,如果我们的生命与大自然更加和谐,我们便用不着防范它的炎热或者严寒,而只会发现它一年四季的呵护和友爱,如同它爱护植物和动物。如果我们的肉体能被纯粹的简单的元素养育,而不是依靠刺激的灼热的饮食维持,那么,我们的肉体就会像落叶的树枝那般抵御严寒,像树木一样茁壮生长,寒冬也只是展示身手的温柔之乡。

这个季节,大自然奇妙的纯净,是一种喜不自胜的现象。每个腐败的树桩,每块生了苔藓的石头和横木,还有秋天的败叶,都被一层白毛巾似的白雪藏匿起来。在光秃秃的田野和肃穆的树林里,看一看美德如何生存吧。在最寒冷最荒凉的地方,最温暖的慈善依然留存在立足之处。寒冷的无处不在的风,把一切病毒吹走,任凭什么都抵挡不住寒风,只有美德依然故我,因此,我们在寒冷的荒凉的地方所见所闾,譬如山顶的景象,会对一种顽强的清白,一种清教徒的坚韧,肃然起敬。外在的一切似乎都受到召唤,寻求庇护,而内在的一切则是万象原始框架里的一部分,如同上帝一样那么英勇。在清澈的空气里呼吸,可以提神。空气的优良和纯粹,在眼前更加神奇,我们宁愿在野外待得久长,迟迟不归,大风可以在我们身上肆虐,如同穿过无叶的树木,让我们适应冬季的寒冷——仿佛我们希望借来一些纯粹的、坚定的美德,我们因此能对四季应付裕如。

大自然有一种蛰伏的地下的火,从来没有熄灭,没有什么严寒能够浇灭。它最终会把这铺天盖地的雪融化,而到了一月或是七月,它只是埋没在更厚或者更薄的复层下。在无比寒冷的天气里,它在四处流动,把每棵树周围的雪化掉。这块冬裸麦田地,秋天长出了裸麦,这时迅速地把雪融化,正是因为地火就在浅层下面。我们因为地火而感到暖和。在冬季,温暖就是美德,我们因此想到了涓涓细流,想到溪流裸露的石头在太阳下闪闪发光,想到树林里的泉水,如同兔子和鸫鸟活泼机敏。溪流从沼泽和水塘流出来,好像我们的水壶一样亲切、温馨。田鼠在墙角出没,红松鼠在林中树丛里沙沙窜动,什么火力能和冬日的阳光相当呢?温暖直接来自太阳,不像夏季从土壤里冒出来;我们走在某个雪谷里,脊背感受到阳光,仿佛得到了特殊的慈爱,不由得心存感激,感激太阳跟随我们来到这偏僻的地方。

这地下的火在每个人胸中都有其祭坛;因为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在荒无人烟的山上,旅行者会在他衣服最贴身的地方珍藏更温暖的火,比炉边燃烧的火还热烈。一个健康的人,一点没错,是季节的补充,而在冬天里,夏天就在他心中。那里就是南方。所有的鸟儿和虫儿都向南方迁徙,而他心胸里热腾腾的泉水,吸引来鸫鸟和云雀。

P1-7

序言

外国散文,浩如烟海。名家群星璀璨,佳制异彩纷呈:或饱含哲思,深沉隽永;或清新质朴,恍若天籁;或激情如炽,诗意纵横;或嬉笑怒骂,酣畅淋漓……二十世纪以降,中国广泛吸纳异域文化,许多外国散文名家日渐为国人熟识和喜爱,外国散文的写作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散文乃至现代文学的生成与发展。为集中展示外国散文名家的创作风采,我们邀请国内著名学者、翻译家精心遴选名家佳作,一人一册,每册约二十万字,并辅以与作家、作品有关的珍贵图片若干,荟集成这套“外国散文插图珍藏版”,分辑出版。二○○八年首推二十种,作为第一辑;此次又选出十种,作为第二辑出版。

“外国散文插图珍藏版”是我社正在陆续出版的“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的姊妹篇,它的出版无疑会为读者全面欣赏和收藏中外散文经典提供便利。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二○一○年四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梭罗散文(外国散文插图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梭罗
译者 苏福忠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81226
开本 32开
页数 3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64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2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