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汉藏语复合元音的类型及渊源/语言保护研究丛书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稿以汉、藏缅、侗台、苗瑶、南亚、南岛六个语群684个语言和方言大数据为基础,梳理关于复合元音的文献资料,从中发现存有争议的重要问题。运用数据库技术和田野调查资料,对复合元音的概念、性质、分类、语言类型、历史形成原因及历史形成类型进行综合性研究,充分阐述复合元音的语言共性及语言差异,深入挖掘语言类型特征,讨论复合元音形成及演化的几种途径,构建复合元音历史音变模型,并解决语言的共时类型和历史发生学之间的理论问题。本书找到了汉藏语划分语言类型的重要参项--复合元音的单音节性和长短、松紧、鼻化有标记等次要特征。以此为参项,划分六个语群的语言类型。在每个语群内部都存在声母脱落、韵尾脱落、单元音裂变、音节合并、语言接触等不同的复合语言起源和演化途经,构成若干历史音变模型。 作者简介 戴庆厦,福建省仙游人,汉族。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组成员、中国语文学会副会长、靠前双语学学会会长等职务、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院长。 目录 序言(江荻) 前言 绪论 1复合元音的基本原理 1.1复合元音的概念 1.2复合元音的性质 1.3真性复合元音的性质 1.4复合元音的分类 2复合元音在汉藏语中的语言类型 2.1/ua/、/ia/、/ui/在汉藏语语群中的语言类型一 2.2/au/、/ai/、/iu/在汉藏语语群中的语言类型 2.3汉藏语语群复合元音的语言类型 2.4语言类型与地理分布 3复合元音的起源及发展 3.1复合元音与辅音之间的转化 3.2单元音裂变构成复合元音 3.3音节的演化与复合元音的产生 3.4发声态影响产生复合元音 3.5复合元音单元音化 3.6在汉语借词中产生的复合元音 3.7语言类型与历史演变 4复合元音在汉藏语语言类型中的音变模式 4.1南岛语群中的复合元音 4.2汉语群复合元音的音变模式 4.3藏缅语群复合元音的音变模式 4.4侗台湾闽南语群复合元音的音变模式 4.5苗瑶语群复合元音的音变模式 4.6萄亚语群复合元音的音变模式 4.7汉藏语中复合元音的音变模式 5汉藏语数据与东亚人类的渊源 5.1计算机技术采集语言数据 5.2汉藏语分类与人类史前迁移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汉藏语复合元音的类型及渊源/语言保护研究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田阡子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3051227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8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20 |
| 出版时间 | 2016-12 |
| 首版时间 | 2016-12 |
| 印刷时间 | 2016-12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考试-其它语种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42 |
| CIP核字 | 2016321281 |
| 中图分类号 | H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1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