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六月初五
内容
试读章节

六月初五

我与奶奶已经分开整整七年了,打开尘封已久的牛皮纸袋子,里面满满的都是奶奶写给我的信。睹物思人,只有在信里,我才感觉与奶奶离得好近。信上似乎永远都留有奶奶的身上的味道,我甚至可以感知到她的体温。但我害怕打开来看,我怕那决堤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更怕泪水冲刷掉奶奶留给我的回忆。

1998年9月8日,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奶奶来到了省城西安求学的第八天。我从学校门卫处收到一封信,竟然是奶奶写给我的信!打开来,字迹是那样的柔美而工整,里面还夹杂了好些我不大认识的繁体字。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收到信,竟然还是奶奶的亲笔信:“丹丹,这是我写给你的第一封信,也是奶奶这一辈子第一次写信,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为奶奶想给你说的话实在太多了……你看了可别笑话奶奶,奶奶可真是从来没有写过信的。我是太担心你,太想你了。这是你长到十八岁以来第一次离开奶奶,离开咱们家,也是你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你走的那天,奶奶一夜都没有睡着,总感觉你还是在奶奶身边躺着呢。以前每天早上起来都是要给你做早饭吃,送你上了坡奶奶才回家。现在你走了,一个人的饭奶奶也不会做了。以前每天晚上咱家的门只要嘎吱一响,就知道是你放学回来了,接着就会听到你喊奶奶的声音。现在,门响的声音和你的声音都听不到了,还真是很不习惯。但只要想着你是去上大学,毕业以后就会留在省城工作,奶奶心里就又特别的高兴。你没有出过门,走的时候只带了一身新买的衣服,奶奶心里很难过!你要好好学习,等以后工作挣钱了就可以买好多漂亮的衣服穿了。奶奶担心你这几天能不能吃饱肚子?会不会被同学看不起?有没有人会欺负你……你不要嫌弃奶奶哕嗦,一定要把自己照顾好,每天都要记得吃饱肚子,好好学习,跟同学之间搞好关系。没有钱了记得给奶奶写信,一定乖乖的要听话,奶奶很想你,晚安。”写信的时间是1998年9月4日晚。此后,我便总能收到奶奶的来信。

1998年9月23日晚:“丹丹,奶奶还是忍不住想给你写信了,想问问你是不是已经习惯了学校里的生活?有没有交到关系好的朋友?你走了快一个月了,奶奶还是很不习惯,晚上总是做梦见你,起来就再也睡不着了。你不在,一个人的饭可真难做,奶奶也吃不下,总是挂念着你每天吃得怎么样?都吃的哈饭?能不能吃饱?有没有同学欺负你、看不起你?你一定要记得好好学习,以后毕业了找个好工作。奶奶就可以跟你去城里享福了,也就可以每天给你做好吃的了。国庆节放假你就不要回来了,车费太贵,回来几天又得走,把车费省下来买些有营养的吃的吧。放假了就乖乖在宿舍待着,不要到处乱跑,多看看书……奶奶今天就写这些了,你姑姑今天来咱们家了,明天走的时候让她顺便把信邮递了。”  1998年10月15日下午:“今天下了一天的雨,奶奶给你做了两双棉鞋。我买了一些毛线,让你姑姑给你织了件毛衣和毛裤。我把咱们家的羊卖了一只,给你买了两件厚外套。过几天就立冬了,我看有谁去西安了,让他给你带上。围巾呢,你姑姑还没有织好,等月底了再找人捎过去给你。咱们家的苹果熟了,奶奶专门挑了一些大个儿的,到时跟衣服一块儿捎过去给你。你要记得给同学和老师送一些,他们就会平时多照顾你,奶奶心里就能踏实一些了。”

1999年元月25日凌晨五点:“奶奶昨天晚上又梦见你了,起来发现昨晚下雪了,地上厚厚的一层雪。不知道西安有没有下雪,你们宿舍里冷不冷。听你爸说你马上就要放寒假回家了,奶奶心里那个欢喜呦,最近老想着你是胖了还是瘦了?有没有再长高一些?我给你准备了好多好吃的。前些天,还去县城里割了两斤肉,等你回来了,奶奶给你包你最爱吃的肉包子。咱们家的炕烧得特别热,等你回未了,就天天坐炕上,奶奶每天都给你做好吃的。”

1999年4月11日下午:“奶奶今天在咱们家门口的空地上种了好多菜,都是你爱吃的。这会儿又下雨了,天还是有些冷,担心你光是为了图好看就早早把衣服给减掉了,所以就想给你写信说说,一定要听话多穿点儿,小心感冒着凉。你爸上周回家看我了,他说你们考试了,你这次考试成绩挺不错,奶奶听了高兴了好几天呢。你要继续努力,好好学习,以后争取让学校给你分配个好单位……”

1999年10月24日晚:“丹丹,今天是你18岁生日,不知道你能不能记起来。前天你爸给我打电话了,我让你爸给你煮两个鸡蛋送过去,奶奶在家里给你攒了好多鸡蛋,等你回来了,天天给你煮鸡蛋吃。你姑姑又给你织了一双手套,害怕你把手冻了,我找人给你捎过去……”

P3-5

作者简介
王洁,青年作家,诗人。陕西扶风人,长居西安。多4‘多艺,除文学外,亦爱好音乐、书法、舞蹈等;其中书法以小楷见长。曾在医院工作数年,后从事文化传媒工作,系中华风采人物全媒体、中华文化艺术风采人物主编、中华百家姓风采人物大典组委会副总编。由其主创的大型文化电视专题片《太自仙道》,大型城市文化宣传片《秦汉新城》、《帝都咸阳》、《大话韩城》播出后获得较大反响。
王洁著述颇丰,较有影响的作品有现代诗歌《无悔》《母亲》《夏雨的世界里》《准从大唐舞来》《我顺着梦境的指弓I而来》《就在那个寂静飘雨的夜晚》等;散文代表作有《六月初五》、《奶奶的粽子》、《我的中学时代》、《永远的长恨歌》、《唤鱼池边的好看爱情》等。、作品文笔优雅,感怀细腻,真情蕴藉,触发灵悟,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作品获得余秋雨、贾平凹等靠前多位知名学者专家的好评与肯定!
书评(媒体评论)

文学是生命之花。她可以留存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也可以真实地记录与承载我们在生活、生产中的情绪,我们应该对青年作家王洁所展示的富有个性的学养表示敬佩,对用有限的时间书写下无限的遐想的文学创作表示敬佩。如果有人闯我,我们能留下什么才具有实际的意义,我们能给予未来什么才具有持续的价值,我个人觉得文学作品就是其中之一。

——詹小斌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战略发展中心执行主任】

在青年女性作家中,王洁无疑是…个尤物。能诗文,工书法,通音律,擅表演,而又常问公益。她通过文字建构起一个多彩的精神世界:写父母恩,纯净质朴,明白晓畅;写儿女情,绮罗香泽,绸缪宛转;写山河美,气象恢弘,雄放阔达。她千面多变,有柔婉之美,有刚烈之气。云鬓花颜,蝶舞霓裳,她一如贵妃;峨眉淡扫,荷锄布衣,侬正是村姑。

王清,一定值得用心去读……

——范正利

【财经作家、高级记者、知名媒体人、资深出版人】

作为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的总策划,这么多年来,听到看到对《长恨歌》的评价,观感很多,很有些“审美疲劳”。《永远的长恨歌》一文却着实让我心头一颤。谁呀,居然如此撼我!

慢慢品味,文中的一字一句,一感一慨,一招一势像是流淌着的潺潺细涓,柔暖如丝,宛若一古典美女从久远的历史风尘中款款走来,让你似乎依稀能触到一抹意切情深,一缕幽怨哀婉轻轻地拂过你的脸颊……。好文,不忍读完。

今年仲夏一晚,闷热,在华清官演出现场,巧遇了正在给朋友买折扇的作者,王清,认识了。得知她“追剧”数年,请朋友一起来看演出已经自掏腰包十几万元了。真“铁粉”呀!我在想,一个酷爱文学的人一定酷爱唐诗,酷爱唐诗必然酷爱《长恨歌》,酷爱《长恨歌》就会酷爱《长恨歌》的实景舞剧。而且一会爱得那么缠绵悱恻,那么如痴如醉,那么奋不顾身……。青年作家、企业家王沽,印证了这一点。忽然闪出:自居易他老人家如若在天有幸感知,相信会满足地眯起小眼睛。抚顺着美须悠悠地说:知我者,王清也。

——张小可

【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总策划】

后记

少女王洁

诗童

我是先认识了王洁的人,而后才看到她的文字。在这个冬天里,我一步一步陪着这本书从手稿里脱胎。

王洁的那种漂亮几乎是很直接的。我刚见到她的时候是在今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推开门,见她一袭黑衣,端端正正地坐着,可人是鲜亮亮的,明艳又坦荡。坐下聊这本书的构想,她说她就是想出书,就是爱写作。我被那一股执着劲儿打动了,翻箱倒柜找到一本我自己的文集——《填饱我那青春的胃口》送给她。我记得她轻轻摩挲着封面,翻开每一页都看得极细致,那时我就在想象未来的某一天,她也将这样抚摸着她自己的作品集,那一幕一定很美。

王洁是带着天生的灵性长大的,她的写作围绕着记忆中的故土和爱,文学的传统背面是祖辈给予她的爱的教育。这一点从第一个篇目就可见一斑。

她在与文集同名的《六月初五》这篇散文中,记录下年少离开家乡后,奶奶给她写信的故事。在眷恋的回忆当中,王洁誊录下奶奶写给她的十封信,每每都以王洁的乳名“丹丹”开始:“奶奶昨晚又梦见你了,起来发现昨晚下雪了,地上厚厚的一层雪。不知道西安有没有下雪,你们宿舍里冷不冷。”“奶奶在家里给你攒了好多鸡蛋,等你回来了,天天给你煮鸡蛋吃。”王洁说,每次信的内容大致都是一样的,除了想念就是担心,嘱咐她好好学习。她在文章里感叹:“对我而言,奶奶只是我生活里的一部分,但对奶奶而言,我却是她生活里的全部。”

而爷爷劳作的背影、父亲含蓄的眼泪、母亲质朴的美德……这些至亲给予王洁的,是中国传统家庭中最朴素的宽容与爱。亲人的样貌更给予了她关于这个世界最初想象的起点,让她在极懵懂的年纪里,早早地习得了敏感的观察与思虑。

在后来漫长的生命中,她成为了一个常常回顾过去的人——“岁月的流逝慢慢地养成了我的依赖,培养了我的懒惰”。是的,对王洁而言,成长的记忆过于刻骨,让她的眷恋覆盖了成长本身。过去的一切都伸着小手,勾着她回望,拖着她的脚步。以至于多年之后的某一天,她留恋奶奶的梦境被儿子惊醒的时候,她本能地生气了,“‘干嘛要叫醒我?’我感决全身地血液一直往头上冲,无比地失落和沮丧填满了我的内心”。

这也就并不意外,我们亲眼见到的王洁,身上有一种看不出年龄的娇俏。那种奔洒的热烈和纯真,是我们俗称的“少女感”,并不意外地来自于自我成熟阶段某种情感过度的裹挟——亲人从未松开的双手、从未停止眺望的眼睛,那漫漫摇摇的恩情,都让王洁的文字里时常体现出一种强大的愧疚感——无法报答的父母恩情、欲养不待的奶奶、甚至故土变他乡的错觉。王洁对于他们的写作带着一种不安和彷徨。“这么多年,我就像是一只两栖动物,在陆地与水里来回摸索,寻找家的含义。”

王洁在她所眷恋的某一个阶段里,好像早已模糊了成长,她在青年时间里迫切地向往外面的世界,反而在这一段时间里,感受到最深的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召唤。也正因此,王洁的情绪在家庭的空间里被放大到极致,大段童年房间的呈现,描绘出独具个人意味的写作风格。

如此这样的王洁既颠覆了我对一个漂亮女人的想象,又颠覆了我对于一个工于写作的女性的印象——她对于文字既不是审慎的,也不是钻营的,你甚至感觉不到她对于外在形象的维护和塑造,“一股怒气”突然顶上脑门的她,因为失落而逃离城市的她,在山顶被天地造物震撼得落泪的她……她撬开自己身为美女的皮肤,就那么直接地描绘了当时的自己,确是动了性情的。

分手十年,她开始懂得爱情,在古典的诗意中,她用柔美又大胆的想象去营造自己的爱情乌托邦。不仅是书里的作品,这个浪漫的女人凭借着对于古典文学的爱好,以杨贵妃唐明皇为主题,给《思君》《霓裳吟》等歌曲作品作了词,更是亲自挑梁演绎了《霓裳吟》的歌曲Mv,在镜头下代言了自己所描绘的爱情世界。

走过山川,见过远方,我喜欢看她自由潇洒的样子。那些诗文里流露出的才情在自然面前得到了最大的抒发,“天气晴好,抬头仰望,晃眼的不是阳光,而是蔚蓝的天。云薄如烟,像水汽在蓝色的湖面上氤氲而起……我恍惚觉得,庄严肃穆的大雁塔并非拔地而起,竟是从天而降,一如李靖手中的玲珑宝塔,旋转着徐徐而下。”华山之行,“压在山头的那一片雪,泛着蓝光,微微颤动,宛若一个未知的生命即将苏醒”。她不只是个风景收藏者,更是在以历史的坐标爱着她脚下的路,在她的文章里,体现着她阅读的积累和更加宏大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贯穿全书,我们始终能感受到,王洁看这世界的眼神里几乎是自带着一层明亮透彻的滤镜,那么多的善意诗意把眼前的现实世界液化成她笔下朦胧而独具美感的文学景象。灵动之余透着天真,这股“天真”来自于那个少女王洁,而这,正是她本性里的真和美。

九月底,她交代好书稿给我,两次前往山区,那里有她助养的42个孤儿和17个大学生。每个季度,王洁都要带着崭新的学习用品和衣物去去看望他们,这样的行程已走过了第七个年头。王洁从过去那里带来了纯粹而饱满的大爱,她总是在朝着需要她的人出发。

祝福王浩,我衷心地为她赞叹。

2016年11月23日于北京西钓鱼台庄园

诗童,青年作家,《填饱我那青春的胃口》作者。现供职央视网中国文化视窗,担任名家访谈栏目的编导和主持。从一个执笔自述的少年日渐成为一个“扛机器和端麦克风的人”,致力于用镜头和对话建构当代中国的文化群像,从阅读一个人到透视一个时代。

诗童说:“和作家出版社的缘分开始在l 7岁那年的冬天,《胃口》这本文集对我而言更像是过去与未来的交接礼。一晃我已经24岁了,阅历生活、自我走向丰腴,希望下一次与作家的照面不会太远。”

目录

序言…后记

 序一

 序二

 后记一:创作手记

 后记二:少女王洁

寸草春晖·亲情篇

 六月初五

 奶奶的粽子

 祖父的酽茶父亲的清泪

 母亲的修养

 让我如何赞美你

 母亲,我只是这样说爱你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一顶草帽及其他

 我的中学时代

 永远挺拔的白杨树

落花微雨·爱情篇

 永远的长恨歌

 “唤鱼池”边的最美爱情

 元稹——情痴还是情魔

 小青的爱情

 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

 今夜,你是否会来我的梦里

 来世·已来

 爱如樱花

 假如爱情是一场镜花水月

 陌上尘

 丝路情

 分手十年

 爱情,期待能够大一号

拂云弄影·游历篇

 静悟法门寺

 大雁塔:登临出世界

 梓园:盛名之下的伤痕

 烽火关中战扶眉

 飘在彩云之南

 月满丽江

 烟雨江南

 象山,一个人的行走

 邂逅爱琴海

 感受贝加尔湖

 沙漠中的梦幻之都——迪拜

含英咀华·读书篇

 献之叹,叹献之

 凤求凰,梦一场

 离合《桃花扇》

 悲情《白鹿原》

 走进《平凡的世界》

 走出围城

 当姓氏照亮历史的天空

 美男如玉公子无双

 绛珠去,幕帘起——读《红楼梦》

 《边城》:不巧的人生错失的青春

晨钟暮鼓·憬悟篇

 桎梏

 初心

 秋色残阳

 南山落雪

 人生四季

 婆娑世界

 静夜禅思

 檀香幽梦

 清风逐月

 幸福,就是看淡人生

 生活,不是苟且中前行

现代诗歌·抒情篇

 无悔

 母亲

 雨花伞

 人在画中

 你好·青春

 香樟树下

 游黄龙溪

 金秋乡间行

 遥远的时空

 谁从大唐舞来

 故乡的柠檬园

 夏雨的世界里

 我顺着梦境的指引而来

 就在那个寂静飘雨的夜晚

序言

王洁所学的专业是医学,几天前才认识她,首先看到的是她书写的《心经》小楷,融合了褚遂良和赵孟頫的笔意,规整柔雅,让我和马兰不无惊奇。

然后就读到了她的一叠散文。《六月初五》这篇文章的标题就很好,写她已经亡故的奶奶,我估计会有一些常见的激情抒发,却没有,只录下了奶奶生前写给她的几封信。角度独特,文笔收敛,是我所喜欢的散文路数,于是就读了下去。她写母亲,写父亲,都一味朴实真切,不涉虚华。她还为《长恨歌》的演出提供了现代文本,又写了一些人生感怀散文,透露出她对中国古典的投入,对佛理禅学的领悟。这一些散文,笔触比较秾丽,与我稍有隔膜,但读起来倒也觉得颇有文字张力。

由此我向初识的王洁提一点建议:有关亲情的文章谁也写不多,今后不妨再在心灵修持上作一些散文表达。以诗化的方式把东方哲学引入现代生活,是一件很好的事。

余秋雨 于丙申盛夏。

内容推荐

王洁著的《六月初五》包括了“寸草春晖”亲情篇、“落花微雨”爱情篇、“拂云弄影”游记篇、“含英咀华”读书篇、“晨钟暮鼓”感悟篇和现代诗歌篇六部分组成。作者在亲情篇中用质朴的语言文字回忆了自己的亲人,在爱情篇中用细腻的文风描绘了自己曾经的爱情,在游记篇和读书篇中彰显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潇洒霸气,在感悟篇和诗歌篇中又表露出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静若处子的心境。

编辑推荐

《六月初五》由王洁著,书中的内容比较宽泛,分了亲情、爱情、游记、生活感悟、甚至还有一部分诗歌。书中收入的散文既大气又细致,在质朴中又洋溢着浪漫的气息。尤其那些写儿时的生活,写奶奶、父母的篇章,亲情倾泻,又自自然然地发出那么多精妙的句子,如同水流到了哪儿,哪里就有了河床,脚走到哪儿,哪儿就有了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六月初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92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7-01
首版时间 2017-01
印刷时间 201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24
CIP核字 2016279170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9: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