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 |
| 内容 | 作者简介 傅谨,1956年生于浙江衢州。文学博士,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戏剧理论与批评、现当代戏剧与美学研究。出版专著《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的现代性与本土化》、《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导论》、《新中国戏剧史》、《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中国戏剧艺术论》、《戏曲美学》、《老戏的前世今生》等10多部。 目录 第一编 新剧种,新舞台 第一章 京剧的发育与成熟 第二章 小戏走上舞台与平民美学 第三章 戏剧改良运动与新观念 第一编小结 第二编 更新观念,贴近市场 第四章 戏剧改良的新路向 第五章 演出市场的新变化 第六章 戏剧观念与戏剧文学 第二编小结 第三编 剧场竞争烈,抗日烽烟起 第七章 日伪占领区和孤岛戏剧 第八章 抗战与戏剧 第九章 延安和红色政权下的戏剧 第三编小结 楔子:战后的戏剧 内容推荐 傅谨著的《20世纪中国戏剧史》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试图尽可能完整全面地描述中国戏剧在20世纪的发展轨迹。上卷纵论1900—1949年中国戏剧的发展,有京剧的兴盛、话剧的初生,更有各地方剧种的绚丽多姿。有城市戏剧的蓬勃发展,有商业和戏剧的互动,有抗战戏剧的复杂景观,有东西方戏剧的深度交流。这就是精彩丰富的20世纪中国戏剧。 编辑推荐 傅谨著的《20世纪中国戏剧史》介绍:中国戏剧在20世纪发生的种种变化,既受到内部诸种因素的制约,更有外部世界的冲击。它从20世纪初开始了现代性探求,源于传统的本土化的力量也无时不在。无论是对戏剧政治的、艺术的或娱乐的解读,都因这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而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内涵。因此,现代性和本土化是准确理解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进程的两个基本维度,它和对戏剧政治、艺术和娱乐三个不同层面的阐释,构成中国戏剧的错综复杂的发展轨迹。通过这个网状的结构,我们或可为20世纪的中国戏剧,描绘出一幅尽可能清晰的图景。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傅谨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16499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7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544 |
| 出版时间 | 2016-12 |
| 首版时间 | 2016-12 |
| 印刷时间 | 2016-12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748 |
| CIP核字 | 2016221747 |
| 中图分类号 | J809.2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0.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98.00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