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朱子文化和宋明理学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2015年10月在武夷学院举办的朱子文化和宋明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40多篇,内容包括宋明理学核心范畴新解、宋明理学与佛学思想、元明学者对朱子学说的阐发、书院发展与朱子教育思想新论、朱熹事迹和儒家经典考释等,对朱子文化与宋明理学展开多角度、多领域的研究,大大拓展和进一步深化福建朱子学研究。 目录 导言 宋明理学核心范畴新解 “理”之现代开展与发扬 《太极图说》与朱子理学 试论朱熹理学的本体论结构及其理论得失 朱子的道德动机结构略论 朱熹气论批判 张栻、朱熹对“太极”与“性”关系的不同解读 作为中国哲学“四大主潮”之一的新儒家哲学——方东美评宋明理学 朱子学研究的文本依据——兼评牟宗三所谓“朱子以《大学》为中心” 论朱熹与儒家的两轮哲学——兼与西方二元论作比较 朱熹理欲观流变与影响新探 程朱理学范式下“禘我”之歧解考释 朱陆论“皇极” 朱熹天理视域中的公平与正义 “天即人人即天”——朱熹的境界形而上学 《中庸》未发已发本义 试论朱子“存理灭欲”的基本意涵及其普世意义——以亚里士多德的“节制”“自制”观为背景 仁爱的境界生态的情怀——朱子《仁说》的生态哲学释义 宋明理学以严为本以宽济之司法论 朱熹《跋黄仲本朋友说》释义:一个比较思想与历史的观点 朱子论道德失败与意志软弱 宋明理学与佛学 从本体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 朱子文化与弘一法师的文化行持 忠孝兼济与精诚类感:论宋代寂音惠洪禅师的儒家伦理观 元明学者对朱子学说的阐发 朱子学与陈湛**——兼论宋至明的中国文化走向 朱熹、王夫之知行观比较 在武夷山阐释朱子学的元代名儒陈普 胡炳文对朱子心理关系的继承与发展 试论曹端的理一分殊思想 从《朱子晚年定论》之辩看罗钦顺“笃信程朱” 新安理学:朱子学的地域化 明代江西理学文化的基本特征 白沙**与明代文化的转向 朱子南赣客籍弟子曾兴宗 藤原惺窝对朱子学的阐发 翻译·诠释·建构——以李退溪释《大学章句》“物格”注为中心 朱子教育思想新论 理学道统与书院祭祀——以朱子学行为中心的考察 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朱子的生命教育观给予现代教育的新启示——以《白鹿洞书院学规》、《玉山讲义》为探讨核心 从李侗授学朱熹看其教育思想的体现 其他 朱熹仕泉期间千里往见大慧禅师发微 论朱熹旅游哲学的四要义 《朱子行状》研究 道学的团体化:宋儒结党,明儒结社 儒家商贾义利观略论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朱子文化和宋明理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品端 主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564332 | 
| 开本 | |
| 页数 | 50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530000 | 
| 出版时间 | 2016-12-01 | 
| 首版时间 | 2016-12-01 | 
| 印刷时间 | 2016-12-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244.75-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