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雅》《颂》与出土文献新证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以《雅》《颂》所收录的诗篇为研究主体,利用殷周金文及战国竹书提供的新证,分别从文献学、字词训释及语法学三个角度,探讨当中较具争议的学术问题,为过去研究带来新资料与新思考。文献学方面,本书集中于诗、乐、舞间关系的研究,分析先秦乐舞组曲的体结构,就《雅》《颂》乐舞性质的讨论提供新材料。字词训释方面,本书通过金文与《雅》《颂》的互证,考释疑难字词整理讹误的例子。语法学方面,本书讨论以虚词为主,深入分析金文及《雅》《颂》所见“不”“无”“其”的语助词用法。
作者简介
邓佩玲,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文学士、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专著有《天命、鬼神与祝祷:东周金文嘏辞探论》,正式出版的论文逾三十篇,内容涉及古文字学、古汉语语法及先秦典籍研究。近年专注于出土文献与传世古籍的互证探讨,获香港研资局拨款进行的相关项目有“《诗经》与金文文献语言的对比分析研究”和“《尚书》与金文文献语言的比较研究”。
目录
第一章《雅》《颂》与出土文献引论
第一节《雅》《颂》概说
(一)《雅》《颂》的创作年代与内容
(二)《雅》《颂》与“诗六义”
(三)《雅》《颂》与音乐、舞蹈的关系
第二节《雅》《颂》与出土文献的互证研究
(一)从“二重证据法”到“重写学术史”
(二)新见《诗经》版本与《诗》学资料
(三)金文材料与《雅》《颂》研究的关系
第二章文献篇——藉助出土文献解决《雅》《颂》的文献问题
第一节《大武》乐章的“武德”思想与战国戈铭“大武辟兵”
(一)《大武》与“告成”之关系
(二)《大武》与“武有七德
(三)《大武》”武德“于春秋战国时期之嬗变
(四)战国戈铭”大武阅兵“与”武德“之关系
(五)小结
第二节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于《大武》乐章的启示
(一)《大武》”六成“研究之回顾
(二)上古乐章的计量单位——”成“与”终“
(三)《大武》乐舞的创作时代
(四)《大武》乐章的结构
(五)小结
第三节清华简《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所见诫勉诗与
《雅》《颂》的乐舞性质
(一)清华简《周公之琴舞》”非天诠惠“之劝谏
(二)清华简《芮良夫毖》所见之诤谏
第三章字词考释篇——《雅》《颂》与出土文献字词互证举隅
第一节《周颂》祝嘏辞
(一)《维清》”迄用有成“及《臣工》”迄用康年“
(二)《维天之命》”假以溢我“
第二节《周颂》重言词语
(一)恭敬威仪之形容——”济济“”穆穆“”肃肃“”桓桓“
(二)和谐乐声之形容——”隍隍“与”将将“
(三)重言之叹词——”嗟嗟“
(四)旃与铃之形容——”阳阳“”央央“
(五)小结
第三节《雅》《颂》所见”将“字
(一)历代经学家于《雅》《颂》所见”将“的训释
(二)殷周金文所见”将“及其相关字形
(三)其他古文字材料所见”将“及其相关字形之演变
(四)藉助古文字重新分析《雅》《颂》所见”将“
(五)小结
第四章虚词篇——《雅》《颂》与金文所见语助词”不“”无“其”的探讨
第一节历代经学家对《雅》《颂》所见语助词“不”“无”的训释
(一)毛《传》“不/无A,A也”的训释与其影响
(二)毛《传》“不/无A,A也”实非反诘辨
(三)杜预于“语助”的提出与清儒的肯定
(四)从语法角度看《雅》《颂》的语助词“不”“无”
(五)《小雅》《大雅》所见的“遐不”“不遐”
第二节再器铭文中“其”的语助词用法
主要参考书目
(一)古籍
(二)近人着述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雅》《颂》与出土文献新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佩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40621
开本 32开
页数 3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7-08-01
首版时间 2017-08-01
印刷时间 201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7.04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