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初名人的爱情(精)/海豚启蒙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民初名人的爱情》由刘心皇著。关于这一段话,说得近情近理,饮食是求个人的生存,男女是求种族的生存。并且说明求自己个人的生存,不要忘记别人的生存。求自己传宗接代的属于种族的生存,也不要忘记别人传宗接代的属于种族的生存。这种不忘记别人的生存,就是在财产方面,不要太黑心,以免去争产的讼累,夺产的伤人。不忘记别人的传宗接代的生存,就是不要为好色而斗争,而玩命,天下美女美男多的是,不必挤向一个人而自寻死路。——这些话,在恋爱中爱得要死要活的青年男女们看来,要认为是胡说的。其实,这是经过了青年时代的狂热,对那些在狂热中粉身碎骨——社会新闻中的情死、情杀、情痴、情狂——很冷静的考虑的结果。便是不要只有自己,还要时常想到别人。

内容推荐

这本由刘心皇著的《民初名人的爱情》以“民国名人的爱情”专栏连载,结集改为此书名。收罗王闿运、林琴南、辜鸿铭、易顺鼎、章太炎、蔡元培、梁启超、黄侃、马君武、刘师培、袁克文、胡适,每人之后加入附录,藉以叙述其它方面。名人的生平轶事,每为笔记掌故的好材料,本书方方面面俱足,可以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目录

卷一 辜鸿铭

 辜鸿铭的奇癖

 附一:辜鸿铭论

 附二:辜鸿铭访问记

 附三:有不为斋随笔:辜鸿铭

 附四:辜鸿铭在德国

 附五:托尔斯泰与辜鸿铭书

 附六:记辜鸿铭翁

 附七:我所知道的辜鸿铭

 附八:哲学家辜鸿铭

 附九:忆辜鸿铭师

 附十:记辜鸿铭先生

 附十一:补记辜鸿铭先生

 附十二:辜鸿铭著《张文襄幕府纪闻》

卷二 胡适

 胡适的温柔

 附一:谈胡适的婚姻

 附二:关于胡适之

卷三 蔡元培

 蔡元培的婚姻

 附一:记蔡孑民先生的事

卷四 章太炎

 章太炎的征婚

 附一:章太炎的晚年

卷五 林纾

 林纾的善妒

 附一:冷红生传

 附二:亡室刘孺人哀辞

 附三:展亡室刘孺人遗像,令璐、琮、三儿朝拜,

三子均侧室杨室出也,孺人所出,但有珪儿,

今亦出宰保定矣,书示璐子

 附四:《林琴南》这册书

卷六 易顺鼎

 易顺鼎的狂恋

 附一:关于女伶冯凤喜

 附二:关于女伶鲜灵芝

卷七 马君武

 马君武的多情

 附一:赵四小姐

 附二:朱五小姐

 附三:胡蝶

 附四:论马君武的《哀沈阳》及其诗品

 附五:马君武:咏张竹君七绝二首

 附六:梁启超:题东欧女杰代羽衣女士

 附七:关于筱金凤

 附八:关于巾帼英雄张竹君

卷八 梁启超

 梁启超的心恋

 附一:粱启超致夫人长信

 附二:粱启超纪事诗二十四首

卷九 黄侃

 黄侃的风流

 附一:黄季刚轶事

卷十 刘师培

 刘师培的惧内

 附一:刘君申叔事略

卷十一 王闿运

 王闿运的狂放

 附一:我看王闿运

卷十二 袁克文

 袁克文的绮梦

 附一:袁寒云二三事

编后

试读章节

辜鸿铭的奇癖

辜鸿铭在清末民初以外国文字驰名海内外,同时又是以极怪诞、极诙谐的姿态出现的人物。他本名汤生,号立诚,又自称慵人,笔名汉滨读易者。英文译名为Amoy Ku(厦门辜)。福建同安人。清咸丰七年丁巳(一八五七),生于南洋槟榔屿。很小便到英国去读书,在一个著名中学毕业,受过很严格的英国文学训练。这种学校对于拉丁文、希腊文以及英国古典文学,都很认真地教授,这是当时英国的传统。后来,他考进伯明翰大学学工程。由于他西文好,很多人误认为他习文学,是不对的。

他母亲是西洋人,所以他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周作人在《北大感旧录》中,第一个便说到他。说他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不要说在民国十年前后的北京,就是前清时代,马路上遇见这样一位小城里华装教士似的人物,大家也不免要看得出神吧。尤其妙的是他不知从哪里找来一个车夫,也是一个背拖大辫子的汉子,主仆二人,辉映成趣。辜鸿铭在课堂上课时,他就在大门外坐在车兜上等着,也不失为车夫队中一个特出的人物。

辜鸿铭刚归国时,传说也曾断发,西装革履,出入于湖广总督衙门,可是后来,不知为了什么,就变成怪模怪样,满口“春秋大义”,成了十足的保皇派。他常说:“现在,中国只有二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一个是我。因为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我呢,自从跟张文襄(之洞)做了前清的官以后,到现在还是保皇。”

《清史稿》中以林纾、严复、辜汤生合传。林、严两人都是由西译中,辜则是由中译西,他在欧洲和日本的地位和名声,都是很高的。嗣銮曾在《辜鸿铭》一文中说,一九二一年,他到德国去留学,遇着一位哲学教授奈尔逊,对辜的著作,如《哀诉之音》《中华民族之精神》《中国对于欧洲思想之抵抗》等,都很爱读,并说:“我读辜鸿铭的书,至今已十几次了,多读一次,即更有所得一次。”辜鸿铭在外国声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辜鸿铭学工程,返国后,用非所学,颇有牢骚。他在张之洞幕府很久,“历委办议约、溶浦等事。旋为外务部员外郎中,擢左丞”。人民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主讲英国诗。罗家伦在回忆中说,他上课时一开始便向学生宣告:“我有三章约法,你们受得了的就来上我的课,受不了的就趁早退出:第一章,我进来的时候你们要站起来,上完课要我先出去;第二章,我问你们话和你们问我话,都得站起来;第三章,我指定你们要背的书,你们都要背,背不出不能坐下。”他们都慑于辜的大名,也就不敢提出异议。

辜鸿铭在婚姻、爱情和男女关系等问题上,可说是“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据点”,他的一夫多妻、纳妾有理、好嗅小脚等主张与怪癖,一时无两。他有一个最出名的笑话:人家家里只有一个茶壶配上几个茶杯,哪有一个茶杯配上几个茶壶的道理?  据说还有一次,在六国饭店的宴会上,有一位德籍贵妇人问他:“你主张男人可以纳妾,那么,女人也可以多招夫了。”他说:“不可……夫人代步是用洋车,还是汽车?”答:“是汽车。”他说:“可不是?汽车有四只轮胎。府上备了几个打气筒?”一时引得满座大笑,但这个笑话,本质上是一种诡辩,无甚道理。不料,这笑话又引申出另一笑话。陆小曼和徐志摩结婚以后,她怕徐志摩再和别人谈恋爱,所以对志摩说:“志摩,你不能拿辜先生茶壶的譬喻来作借口,你要知道,你不是我的茶壶,乃是我的牙刷,茶壶可以公开用的,牙刷不能公开用的!”

辜鸿铭有一种奇癖,便是爱女人的小脚,尤爱嗅小脚的臭味。他的太太淑姑,自幼缠足,纤纤玉趾,瘦如嫩笋,长短合度,称为三寸金莲。他对之经常抚摸捏握,又时时嗅嗅吻吻,喜不自胜,欢愉非常。又曾大发怪论云:“小脚女子,特别神秘美妙,讲究的是瘦、小、尖、弯、香、软、正七字诀,妇人肉香,脚其一也。前代缠足,实非虐政。”

每次他要写文章了,便大叫:“淑姑到书房来。”淑姑来了之后,他就请夫人把鞋和包脚布脱掉,于是得意洋洋地右手握笔杆,左手捏太太的金莲,自称是“捏佛手”,一面捏,一面嗅,越臭他越觉得香,据说文思越泉涌,如此写文章无数。

有一次他到一个高姓学生家里去,应声开门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丫头,四五天没洗脚了,他嗅到此种“异香”,大为所动,便对高生盛称小丫头的美好,一连数天赞不绝口。高生一看师父开了口,不免答应将这小丫头送给他。他欣然接受,并允将小丫头的身价还给高生。小丫头临行之前,高生向小丫头说,到辜先生家,可以享福,将来前途无量,并叮嘱她梳洗换衣裳,还要洗洗脚。等到打扮整齐送到他家,他一言不发,先拉小丫头到卧房,请小丫头将双脚伸给他,他恭恭敬敬捧到鼻子上一嗅,往日之“香”,竞完全失去,顿时兴趣索然,遂叫高生将小丫头带回。小丫头经此一往一返,感觉自己受了委屈,不胜羞辱,自然痛哭起来,高生亦弄得莫名其妙,事后,方知错在洗脚。

对娶妾的事,他解释道:“妾者立女也。当男子疲倦之时,有女立其旁,可作扶手之用,故男子不可无女人,尤不可无扶手之立女。”他的“立女”名蓉子,是日本籍,和他感情极好。他说:“蓉子是我的安眠药,没有她在身旁,便不能睡觉。”但是这位蓉子,并非小脚,他为弥补这一缺憾,便在睡觉之前,先去把淑姑的脚玩弄一番,嗅吻一番,然后才上床。睡时还喜欢吟几首当时流行的金莲诗。例如:

春云重裹避银灯,自缚如蚕感不胜。

只为琼钩郎喜瘦,几番缣约小于菱。

辜鸿铭古怪荒诞的行径,是过去了,因为他已将缺憾还诸天地。他的“奇癖”,更是过去了,因为三寸金莲已是历史上的名词。他的“保皇”思想也过去了,因为皇帝在中国也已成为历史的名词。他的多妻主义当然也过去了,因为一夫一妻制早就载之法律。老实说,他的这套封建玩意儿也应该过去了。

P3-7

序言

爱情,就是男女关系的升华和纯化。这个题目是万年常青的,人们对此,永远有话说,永远有兴趣。所以说,一谈到男女关系。谈的人会发生很多幻想,而男女关系的双方,实在于发生关系之始,便会发生许许多多的奇想和幻想,又都是不能实现的,因之,男女双方都为不能实现的奇想、幻想而苦恼,而悲哀。历史上许许多多的诗词和说部,都是记述这些悲哀的。

但在中国古代传统精神中,男女是不平等的,有权的想出种种办法,来限制女的,使其不能与男的平等,忽视妇女的人权。过去亦有聪明的女子知道个中秘密,曾予揭破。《太平御览》卷五百二十一引《妒记》说:

“谢太傅刘夫人不令太傅有别房宠,公既深好声色,不能令节,遂颇欲立伎妾,兄子及外甥等微达其旨,乃共谏刘夫人,方便《关睢》、《螽斯》有不妒忌之德。夫人知讽己,乃问谁撰诗,答云:周公。夫人日:周公是男子,乃相为耳,若使周姥传。应无此语也。”

谢太傅是在东晋时代的人物,这个故事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可说女的争平等的意识是很久的。再说一个较近的故事。明朝末年,清都散客(赵忠毅公、赵梦白、南星)著《笑赞》一卷七十二则,其第五十一则说:

“郡人赵世杰半夜睡醒,语其妻曰:我梦中与他家妇女交会,不知妇女亦有此梦否?其妻日:男子妇人有甚差别。世杰遂将其妻打了一顿。至今留下俗语云:赵世杰夜半起来打差别。

赞曰:道学家守不妄语为良知,此人夫妻半夜论心,似非妄语,然在夫则可,在妻则不可,何也?此事若问李卓吾,定有奇解。”

赵世杰妻是有男女平等的认识。清都散客要问李卓吾,足见他知道李卓吾的主张。李在《焚书》卷二《答以女人学道为短见书》中说: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

这便是李卓吾的意见,的确是男女无甚差别的意思。李卓吾有这种思想很难得,他以后,便是俞理初了。《越缦堂日记补》辛集上,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日条下说:

“阅黟县俞理初孝廉正燮《癸巳类稿》,皆经史之学,间及近事记载,皆足掌故。……俞君颇好为妇人出脱。其《节妇说》言,礼云一与之齐终身不改,男子亦不当再娶。《贞女说》言,后世女子不肯再受聘者谓之贞女,乃贤者未思之过。未同衾而同穴,则又何必亲近,何必庙见,何必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直无男女之分。《妒非女人恶德论》言,夫买妾而妻不妒,是恝也,恝则家道坏矣。明代律例,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听娶妾,违者笞四十,此使妇女无可妒,法之最善者。语皆偏谲,似谢夫人所谓出于周姥者,一笑。”

越缦的批评俞理初,反见越缦对此事认识不正确。关于俞理初,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伦理学史》中曾说,清朝思想界有三大人物,即黄黎洲、戴东原、俞理初。蔡先生在《俞理初年谱》的《跋》里,说明俞君值得崇拜的原因之一,是说他“认识人权”,其实,就是他主张男女平等。蔡先生的《跋》文中说:

“男女皆人也,而我国习惯,寝床寝地之诗,从夫从子之礼,男子不禁再娶,而寡妇以再醮为耻,种种不平,从未有出而纠正之者。俞先生从各方面为下公平之判断。有说明善意者,有为古人辨诬者,有为无告讼直者,无一非以男女平等之立场发言。”

蔡先生当然是主张男女平等,故许俞理初为思想家。俞君《癸巳类稿》十三《节妇说》中说:

“古言终身不改,言身则男女同也。七事出妻,乃七改矣,妻死再娶,乃八改矣。男子理义无涯溪,而深文以网妇人,是无耻之论也。”

《贞女说》中说:

“呜呼,男儿以忠义自责则可耳,妇女贞烈,岂是男子荣耀也。”

《书旧唐书舆服志后》末云:

“古有丁男丁女,裹足则失丁女,阴弱则两仪不完。又出古舞屐贱服,女贱则男贱。”

这一则,就更有意思了,他是反对女子缠足的。这在当时。是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

以上是说,过去的时代,中国的妇女和男子是不平等的,但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就有妇女有人权的认识,男女是应该平等的。那周公周姥定礼之说,实在是很警辟。到民国初年,专制王朝被推翻了,同时,亦正是中国思想界主张西化之时,经过欧风美雨的吹袭,一切都在重新估价。而在男女关系方面,特别注重人权,改变的尤多。例如,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反对纳妾,夫妇相敬如宾,意见不合可以离婚,夫死可以再嫁等等,都是在新旧过渡时代中属于新的一面。在《民初名人的爱情》中,所叙述的人中,思想和行为属于新的一面者,是过渡到新时代里了。反之,像辜鸿铭、林琴南、袁克文等,是没有过渡到新时代,而永远留在旧时代供人凭吊了。

说到爱情,前面已说过,是关于男女关系。男女关系至为复杂,而永远花样翻新。这中间喜剧固然很多,而悲剧亦层出不穷。关于男女的悲剧,我曾经常考虑着,如何能避免,假如能将男女关系的悲剧减少,并能减少到最低限度,那便是对人类一大贡献。最近看到焦理堂先生一段话,非常有意思。他说:

“先君子尝曰:人生不过饮食男女,非饮食无以生,非男女无以生生。唯我欲生,人亦欲生;我欲生生,人亦欲生生。孟子好货好色之说尽之矣。不必屏去我之所生,我之所生生,但不可忘人之所生,人之所生生。循学《易》三十年,乃知先人此言,圣人不易。”  关于这一段话,说得近情近理,饮食是求个人的生存,男女是求种族的生存。并且说明求自己个人的生存,不要忘记别人的生存。求自己传宗接代的属于种族的生存,也不要忘记别人传宗接代的属于种族的生存。这种不忘记别人的生存,就是在财产方面,不要太黑心,以免去争产的讼累,夺产的伤人。不忘记别人的传宗接代的生存,就是不要为好色而斗争,而玩命,天下美女美男多的是,不必挤向一个人而自寻死路。——这些话,在恋爱中爱得要死要活的青年男女们看来,要认为是胡说的。其实,这是经过了青年时代的狂热,对那些在狂热中粉身碎骨——社会新闻中的情死、情杀、情痴、情狂——很冷静的考虑的结果。便是不要只有自己,还要时常想到别人。

最后,要说明的,是这个集子里的文章,都是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里登载过的,那时是用“民国文人的爱情”的总题目,以专栏的姿态出现的,在刊出第一篇之后,便有很多读者和朋友打电话或写信,表示意见和鼓励。现在,在这里,对他们谨致敬意和谢意。

一九七八年四月三十日深夜

后记

一、关于书名,原系《民国文人的爱情》,是《中国时报》副刊,新添的专栏,约请我撰写的。开写以来,颇得读者的好评,很多表示意见和鼓励的信函,值得感谢。很多朋友会晤之后,亦以此为谈话的资料,赞美之辞,实在觉得不敢当。当时,名人出版社的林先生,谈到这些文章,拟出版专书,以应读者需要。我想,既然是名人出版社出版这一册书籍,何不改为“名人的爱情”呢?又因为所写都是民国初年的名人,就以“民初名人的爱情”为书名了。

二、关于内容,所写的都是有成就的大学者、大作家、有影响力的人物。唯当时,撰写之时,限于篇幅,仅能将他们关于爱情方面的事情,作为特写镜头,其他部分不能详写,以他们的活动都在五十多年前,深恐年轻的读者,不能了解,遂决定加入附录,藉以叙述他们有关的各方面。在附录的文章中,有选辑别人撰写的,在文后都将作者的姓名注明。附录文后不注明作者的,便是我自己所写的。

三、本书所论述的人物,假如按他们的年龄即出生的先后排列时,其次序则为:王闽运、林纾、辜鸿铭、易顺鼎、章太炎、蔡元培、梁启超、马君武、刘师培、黄侃、袁克文、胡适。现在,所排列的次序,大半则为撰写和发表的先后为序,这是要特别说明的。

四、本书所述各人的爱情故事,都是根据资料撰写,务求真实,决不敢以小说的笔法为之。惟所述及的人物,都是数十年前的名人,其生平轶事,多为掌故笔记作家的好材料,同时,他们所记载的同一事件,往往有不相同的说法。我此次参考这些说法,能考证的加以考证,因资料不全而暂时不能断定者,亦采用比较合情合理的说法。如有疏谬之处,希望读者先生不吝指教是幸。

刘心皇识

一九七八年四月二十四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初名人的爱情(精)/海豚启蒙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心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23872
开本 32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2014286915
中图分类号 K820.6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0
14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