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文化诗学视域下的闽南方言文学研究/闽南师范大学文化诗学研究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首先介绍闽南语区的地理、历史的大貌,界说闽南方言文学的命名与特征及其基本类型,从语言文化诸现象发掘闽南方言形成历程之“年轮”之 “成长印记”,比较闽南方言文学原乡熟语、歌谣、民间故事同移入地——台湾地区地区、东南亚华人华侨社区文学语汇和作品之异同及其发生、发展嬗变的历程,以考察闽、台民众文化心理之异同,在民间文化语境中展现闽南语区乡土文化图景和方言文学之精髓。 作者简介 张嘉星(1952-),女,福建省漳州市人,汉族,闽南师范大学(原漳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学研究馆员,兼任本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出版《闽方言研究专题文献辑目索引》、《漳台闽南方言童谣》等著作,发表《传教士与闽南方言辞书》、《欧洲人汉语辞书编撰始于闽南语辞书说》等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工具书《闽方言研究专题文献辑目索引》获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二等奖。 目录 丛书总序 弁言 上编 第一章闽南历史文化概说 第一节闽台地理环境与上古百越文化遗存 第二节闽越简史及其文化遗存 第三节汉人入闽和闽南民系的形成 第四节闽南民系的外徙及其母语文化的传播 第五节“陈家军”后裔与“开漳圣王”民俗信仰圈 第二章闽南话综论——兼与普通话对照 第一节闽南话语音 第二节闽南话词汇 第三节闽南话特有词法 第四节闽南话方言字 第五节闽南话教会罗马字 第三章闽南语区语言文化接触 第一节古越语遗存与汉越语言接触 第二节闽方言性别/夫妇称谓(上) 第三节闽方言性别/夫妇称谓(下) 第四节闽南方言外来借词 第五节马来语闽南方言借词 第六节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闽南方言研习与著述 下编 第四章闽南方言文学·正始篇 第一节闽南方言文学界说 第二节闽南民系始祖传说 第三节闽南民系图腾传说 第四节“圣王古”:陈元光开漳史迹与传说 第五节闽歌源与“圣王歌”:开闽第一篇 第六节漳泉《排甲子》组歌释解 第五章闽南方言文学·述论篇 第一节闽南方言文学语汇 第二节从熟语看闽台文化差异 第三节闽南方言韵文和歌谣 第四节闽南方言越境歌谣 第五节闽南方言散文:“古” 第六节印尼土生华人马来语文学 第六章闽南方言文学·韵文篇 第一节闽南歌谣的文学性 第二节闽南童谣的修辞特色 第三节闽南方言连珠歌 第四节论闽南方言歌谣的音乐性 第五节论闽南方言歌谣的自然韵类 第六节邵剧《李妙惠》的韵辙艺术:兼与闽南歌韵比较 结束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化诗学视域下的闽南方言文学研究/闽南师范大学文化诗学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嘉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18880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2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68 |
出版时间 | 2017-04 |
首版时间 | 2017-04 |
印刷时间 | 2017-04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812 |
CIP核字 | 2016213338 |
中图分类号 | I206 |
丛书名 | |
印张 | 3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9 |
高 | 2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