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家徐道隣先生是20世纪中国法律史、学术目前的一位重要人物,其身世传奇,学贯中西,为一代法学大家。本书收集内容涵括徐氏在靠前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评论、书评等文字,展示一代学者的法制史与宪法修养。本书分为上 、下两卷,上卷为专论,收集了《中国法制史论略》和《唐律通论》。下卷收录徐道隣散落在海内外期刊上的宪法与法理论文、书评、评论等。
本书适合法学研究者和法科学生阅读,同时对于关心法学的其他学科人士也有参考价值。
图书 | 徐道隣法政文集/汉语法学文丛 |
内容 | 内容推荐 法学家徐道隣先生是20世纪中国法律史、学术目前的一位重要人物,其身世传奇,学贯中西,为一代法学大家。本书收集内容涵括徐氏在靠前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评论、书评等文字,展示一代学者的法制史与宪法修养。本书分为上 、下两卷,上卷为专论,收集了《中国法制史论略》和《唐律通论》。下卷收录徐道隣散落在海内外期刊上的宪法与法理论文、书评、评论等。 本书适合法学研究者和法科学生阅读,同时对于关心法学的其他学科人士也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徐道隣(1906-1973),原名审交,江苏萧县人,民国名将徐树铮之子。自幼受私塾教育,后赴德国留学,1931年获柏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任职于国防设计委员会,历任行政院政务处参议、中国驻意大利代办、考试院铨叙部司长、行政院政务处处长、台湾地区省政府秘书长、江苏省政府秘书长等行政、外交职务。宦海沉浮后回归学术,任上海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赴台后任教于台湾地区大学、东海大学,后赴美任教于密歇根州立大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其早年专攻宪法,博士论文以《宪法的变迁》为题,后期转向中国法律史研究,著有《中国法制史论略》、《唐律通论》等著作和论文多篇,对中国法在西方学界的推介贡献颇多。 目录 上卷 中国法制史论略3 唐律通论81 下卷 中国法律制度121 从法制史上看东方及西方法律观念之形成140 周室的仁政150 唐律中的中国法律思想和制度158 开元律考170 “自首”制在唐明清律中的演变177 中国唐宋时代的法律教育182 宋律佚文辑注192 宋律中的审判制度205 鞫谳分司考226 宋朝的县级司法239 翻异别勘考262 宋朝的法律考试282 宋朝刑事审判中的覆核制317 推勘考335 宋朝的刑书356 宋仁宗的书判拔萃十题384 法学家苏东坡389 东坡,常州,和扬州题诗案406 明太祖与中国专制政治417 宋濂与徐达之死 ——明史中的两桩疑案441 清代考试与任官制度449 对于宪法草案初稿之意见467 萧著中国政治思想史评介473 论政治家与学人481 徐道隣先生著述目录487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徐道隣法政文集/汉语法学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道隣 |
译者 | |
编者 | 陈新宇//刘猛 |
绘者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245924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9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23 |
出版时间 | 2017-03 |
首版时间 | 2017-03 |
印刷时间 | 2017-03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78 |
CIP核字 | 2017010008 |
中图分类号 | D90-53,D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3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55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