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华,1947年8月生,上海奉贤人,大
专文化,1966年春加入产党。1969年3
月应征入伍,在铁道兵第10师47团政治处新
闻报道组工作。退役后在解放日报社从事记
者、编辑工作,擅长捕捉新闻,撰写大
特写,作思考类深度报道,在《解放日报》
上刊发了400余篇新闻稿件,多篇报道获省部
级奖。退休后编著了《感动》《“游”在奉
贤》《一起奋斗40年》《光荣啊!铁道兵》
等书籍。
| 图书 | 足迹 朱瑞华新闻作品选 |
| 内容 | 作者简介 朱瑞华,1947年8月生,上海奉贤人,大 内容简介 本书中的新闻作品,是朱瑞华从1982入《解放日报》从事新闻记者工作后的400多篇新闻报道中选取的,分为新闻消息、通讯特写、观察与思考三个篇章。消息类新闻均以短小精悍见长,定制报道为主括《围海造地廿五年 崇明新增半个岛》《崇明团结沙截流大坝合龙 四年可垦地十万亩》《干使昔日缺粮队翻了身》《奉贤离市区”了》《太湖流域实施十项骨干工程》《上海捕鱼船队远征洋海域》《上海制成氢能“发动机”》等;通讯特写新闻类体现可读性括《商机在市场》《看航星怎样走出去》《愧对子孙的浩劫》《巡天遥看太浦河》《决策》《笑傲杭州湾》《千里海塘行》《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水利是城市命脉》等;观察与思考类新闻追求深度和厚度,从中可窥沪郊农村日新月移发展一斑括《东海带鱼到哪里去了》《朗德鹅为何向天哀歌》和《政府应为农民造座“桥”》两篇连续报道,《种粮农民的困惑》《农“官”们的苦恼》《耕地在呼唤》三篇连续报道,《洪涝仍是心腹大患》《唤起全民共治水污染》《目标:引长江水济申城》《水土流失何时休》《该为水利工程建个造血库》五篇连续报道,从中可见作者新闻生涯中留下的一串串深深的足迹。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新闻消息、通讯特写、观察思考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围海造地廿五年 崇明新增半个岛 ; 崇明团沙截流大坝合龙 三年后可围垦近十万亩地等。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足迹 朱瑞华新闻作品选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朱瑞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139701 |
| 开本 | |
| 页数 | 435页 |
| 版次 |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0-11-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文学爱好者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
| 宽 | |
| 高 | 21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