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去尘荐微--总统府旧事新探
内容
试读章节

张人骏握住徐绍桢的手,紧了紧,听我的没错,保存住这支军队是眼下最为重要的大事。朝廷以后还是需要你这支军队的。徐绍桢一时无语,两眼看着他。张人骏又道:配给的军火,去了以后,马上就给,怎么样?徐绍桢想了想,便答应了。张人骏高兴地说,还是固卿能够理解我。徐绍桢又问,朝廷派人来了?张人骏:没有啊!哦!是这样的,朝廷让张勋领两江总督职,负责江宁城的守卫,以后你就归他管了。徐绍桢心头一紧,很快意识到了什么。嘴里“哦”了一声,赶紧问,枪支弹药的事呢?张人骏眼睛看着别处:照给。我还在,我还在嘛。说着,拉上徐绍桢:走吧,一起去议事。徐绍桢没动身,反而拖住张人骏说了铁良要灭他的事,说了张勋截他木箱的事。张人骏笑笑,拍拍他的手,安慰他,所以我劝你离开,到秣陵关就不与他们相干了嘛!听说你家眷都移到军营里去了?徐绍桢说,是送回福建了,我留下来守城!张人骏脸上不乐了:把家眷都安顿好了!这是与城共存亡的态度吗?见徐绍桢看着他,想说什么。张人骏立刻改口道:当然你这样做,有你的意思。说完,迈步开拔,朝大堂而去,徐绍桢只好随而前往。

好像事先都安排好的。张人骏没拿出朝廷来的任何文书,连圣旨也没拿出来,空嘴白口宣布张勋就任两江总督,同时宣布徐绍桢部调防秣陵关,江防营入驻原来新军第九镇处。调扬州王有宏所部缉私营十个营于明天晚上前到江宁。

10月30日徐绍桢率新军第九镇全军撤出汀宁城区,移师城外。

没有子弹的军队移到城外对付造反的革命党,那不是送死吗?徐绍桢在移师前向张人骏提出,能不能在走之前让每个兵自己带上枪弹,省了运输嘛!

话说到这份儿上,徐绍桢应该明白张人骏的态度了。但他张人骏还是信誓旦旦地保证,且不改一点点口:只要你们到了秣陵关,我马上将南京饷械处存有的各式枪弹五百多万发如数给你们……

对于张人骏的话,此刻的徐绍桢要说已不相信,还没到那地步,但怀疑开始有了。

队伍抵达秣陵关后,徐绍桢多次派人向张人骏索要军火,均遭张人骏借口拖延。此刻的徐绍桢也只是知道张人骏把他骗出江宁,丢到荒郊野外不再管他了,他还没有朝更深的地方想。更想不到张人骏会集中铁良的八旗兵、张勋的江防营以及扬州王有宏所部缉私营十个营,三支力量在秣陵关合围歼灭“新军第九镇”!

这个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张人骏的把戏终于被徐绍桢看穿了。久经沙场的徐绍桢不是草包张勋,更不是翅膀上绑着铅球飞不起来的铁良!在第九镇全军缺乏弹药,处于极为尴尬境地的时候,沉着冷静的徐绍桢做出决定,将子弹先让骑兵武装起来,其他暂时等着。

徐绍桢真正感觉到了冬天的寒气。他慢慢想起了许多事,其中自然有些感慨的话:历史大潮总不是以你的意志而行,它会以自己汹涌澎湃的力量推着你前行!今天的革命也正是这样,当徐绍桢想忠诚于朝廷时,却被一股力量推开了,而另一股力量正渴望着他去帮助,去摧枯拉朽地毁灭他那个心目中神圣的朝廷……

上海与苏州以及南方各地的革命党,以及起义的原清军将领们得知徐绍桢的处境后,纷纷来电,派专人过来敦促徐绍桢放弃对清廷的幻想!

P315-316

作者简介
张国擎,有名作家、书法家。江苏省专业作家、益生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院(江苏分院)特聘书法家。出生于浙江省南浔镇,祖籍江苏省丹阳市。发表文学作品一千六百逾万字,成书五十余部。在半个世纪的新闻与文学生涯中,其研究先秦历史的代表作有《千古一相——管仲传》,训诂学著作《少阳集》,历史著作《帝王推荐阅读书》《吕氏春秋》(少年版)。《吴越后裔》是其一生研究吴越文学的经典。近年来专攻地方重大史实的普及性写作,出版有《历史沉钩——苏州园林旧事逸趣》《去尘荐微——总统府旧事新探》等。另著有长篇小说《惊鸿照影》《贱民的圣歌》《摇摇摆摆的舞姿》《寻找支点》《古柳泽》《海陵女子》《我的命运我的神》《阴谋与友情》等;中篇小说集《葱花》《中国国外获奖作家作品集——张国擎卷》《古柳一景》《古镇逸事》等;历史随笔集《凤凰对歌》《垂虹熙南浔》等;报告文学《深圳股潮》《藏汉之子》《长江考察》等;电视剧《开天辟地》(与人合作、央视一套播出);书法作品集《国擎书法》等。作品曾获马来西亚国首届世界华文小说奖、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后记

我生于浙江南浔。我的出生地与南京有不解之缘。

南浔是个小镇,但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它立了破土之功,随后成了清政府重要的财源基地。人常说,明清两朝,南浔的有钱人,“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狗”。那是多少钱?刘镛被称为“四象”之一,他家的财富即清政府总财力的四分之一,故政府的赈灾用费基本都是源于刘镛,刘镛这个一品大员就干这件事。还有个学他样子的人,那就是张静江。他除了将“四象”之一的张家海外“通运公司”及在美英法的不动资产统统变现砸了孙文的水漂,但仍不甘心,又号召鼓动煽情南浔人,集一镇之财力支持孙中山,最终推翻了清政府,实现共和的梦想。五十年的历史教科书上留下一个“华侨支持孙中山”的话。正是这个镇的财力,使张静江能够帮助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这就是我的这本书的主题:总统府。

从少年时代开始,我对总统府产生了谜般的热恋。每每进入都极为崇敬,也不能明白南京人为什么不爱宣传这座建筑,而将妓女文化的秦淮河捧上天。是因为秦始皇根本就没有到过南京的原因吗?知道秦始皇不过长江的人很多,我的导师叶子铭就专门对我说过,也在课堂上讲过。稍有一点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但大家就不说。也好,让人去辩解去吧,我们可以有热闹看!

我不这么看。

我常常去总统府。三次在南京读书,中年后落脚在南京工作、定居,总统府更是我常去之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关注并收集有关总统府的资料,就连一张报纸上的出土文物照片、历史档案馆公布的康熙年江宁织造府在苏州的资料都成为我极为兴奋的“点”!我真正写这本书,是在完成了苏州拙政园《历史沉钩》(人民出版社2011年’月版)及英文版后。将以前积累的资料与半成品,断断续续写了好几年,如今完成的也只是前半部,截至辛亥革命。人进暮年,时不再待,故先奉予读者诸君评赏。

书中有两章未收入:《文选》与东宫,是写萧统的;还有一篇是关于曹雪芹的。前者是因为待一个历史考证的证实。后者是南京的江宁织造府是不是曹雪芹生活过的地方?曹雪芹生活时期的江宁织造府是在南京还是苏州?苏州的江宁织造府何时迁南京的?连周汝昌先生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这么一个重大的问题。我虽然做了大量的考证,但也还是无从定论。更为令人惊叹的是:从一档馆提供的资料中,有两条对曹雪芹不利。一是,曹氏族谱中没有曹雪芹这个人;如此好文笔的人,为何除此书便再无其它书存世?故有人断言:曹雪芹如其它作者用笔名一样,是托名、代号,那曹雪芹是谁,待考。二是,曹雪芹生在南京无史料直接论证。对历史问题,用第三者托证的做法,不是负责任的所为。所以我还是暂时不提吧。

就此打住  2016年6月28日

急就于紫金山下文华园

目录

第一章

 生来皇家地

第二章

 甘卓与王导

第三章

 王羲之故事

第四章

 归德侯之谜

第五章

 郎窑”总督署

第六章

 康熙与总督署

第七章

 惹祸夕佳楼

第八章

 沉沦天王府

第九章

 曾国藩与刺马案

第十章

 辛亥不眠夜

后记

序言

我生于浙江南浔。我的出生地与南京有不解之缘。

南浔是个小镇,但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它立了破土之功,随后成了清政府重要的财源基地。人常说,明清两朝,南浔的有钱人,“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狗”。那是多少钱?刘镛被称为“四象”之一,他家的财富即清政府总财力的四分之一,故政府的赈灾用费基本都是源于刘镛,刘镛这个一品大员就干这件事。还有个学他样子的人,那就是张静江。他除了将“四象”之一的张家海外“通运公司”及在美英法的不动资产统统变现砸了孙文的水漂,但仍不甘心,又号召鼓动煽情南浔人,集一镇之财力支持孙中山,最终推翻了清政府,实现共和的梦想。五十年的历史教科书上留下一个“华侨支持孙中山”的话。正是这个镇的财力,使张静江能够帮助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这就是我的这本书的主题:总统府。

从少年时代开始,我对总统府产生了谜般的热恋。每每进入都极为崇敬,也不能明白南京人为什么不爱宣传这座建筑,而将妓女文化的秦淮河捧上天。是因为秦始皇根本就没有到过南京的原因吗?知道秦始皇不过长江的人很多,我的导师叶子铭就专门对我说过,也在课堂上讲过。稍有一点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但大家就不说。也好,让人去辩解去吧,我们可以有热闹看!我不这么看。

我常常去总统府。三次在南京读书,中年后落脚在南京工作、定居,总统府更是我常去之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关注并收集有关总统府的资料,就连一张报纸上的出土文物照片、历史档案馆公布的康熙年江宁织造府在苏州的资料都成为我极为兴奋的“点”!我真正写这本书,是在完成了苏州拙政园《历史沉钩》(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版)及英文版后。将以前积累的资料与半成品,断断续续写了好几年,如今完成的也只是前半部,截至辛亥革命。人进暮年,时不再待,故先奉予读者诸君评赏。

书中有两章未收入:《文选》与东宫,是写萧统的;还有一篇是关于曹雪芹的。前者是因为待一个历史考证的证实。后者是南京的江宁织造府是不是曹雪芹生活过的地方?曹雪芹生活时期的江宁织造府是在南京还是苏州?苏州的江宁织造府何时迁南京的?连周汝昌先生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这么一个重大的问题。我虽然做了大量的考证,但也还是无从定论。更为令人惊叹的是:从一档馆提供的资料中,有两条对曹雪芹不利。一是,曹氏族谱中没有曹雪芹这个人;如此好文笔的人,为何除此书便再无其它书存世?故有人断言:曹雪芹如其它作者用笔名一样,是托名、代号,那曹雪芹是谁,待考。二是,曹雪芹生在南京无史料直接论证。对历史问题,用第三者托证的做法,不是负责任的所为。所以我还是暂时不提吧。  就此打住!  2016年6月28日  急就于紫金山下文华园

内容推荐

由张国擎所著的《去尘荐微--总统府旧事新探》依据最新的考古物证:南京总统府身下曾经是历史上数朝王宫所在地,完全推翻了前面一些人凭猜测臆断的“历史”。那么,这座建筑下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远?现在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南京总统府地上建筑最初出现应该是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孙策为讨伐袁术称帝,将前人留下的“吴宫”简单修缮后,改为“讨逆将军”府。

那以后,总统府好戏连台:王羲之向卫夫人在此学过书法;朱元璋设过熙园;清朝首任的“两江总督”在此建窑烧瓷器,继任总督为禁烟将官府办成戒毒所;洪秀全、曾国藩都在这里呼风唤雨并撒手人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此饱经共和的沧桑,众军阀幕前幕后频频变脸……

一座总统府,千年中国史,见证了无数政权的更迭和那些风云人物的精彩人生。

编辑推荐

由张国擎所著的《去尘荐微--总统府旧事新探》所讲述的南京总统府地上建筑最初出现应该是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孙策为讨伐袁术称帝,将前人留下的“吴宫”简单修缮后,改为“讨逆将军”府。那以后,总统府好戏连台:王羲之向卫夫人在此学过书法;朱元璋设过熙园;清朝首任的“两江总督”在此建窑烧瓷器,继任总督为禁烟将官府办成戒毒所;洪秀全、曾国藩都在这里呼风唤雨并撒手人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此饱经共和的沧桑,众军阀幕前幕后频频变脸……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去尘荐微--总统府旧事新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国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91177
开本 16开
页数 3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7-02
首版时间 2017-02
印刷时间 2017-02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52
CIP核字 2016209337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86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