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千年贡茶说举岩
内容
编辑推荐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是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一个基本的条件,它还需要依靠人民长期地、不断地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研究、提高,运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和渠道,进行广泛的传承与弘扬。在这些传承的方式和渠道中,长期流传在民间的大量传说与故事(包括口头文学),是传播与发展茶文化最为有效的一种,具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千年贡茶说举岩》穿越历史,追溯一个个生动曲折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从中提供婺州举岩贡茶的历史、文化、工艺、种植、茶艺表演等方面的知识,而且折射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医疗等领域,对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学者与专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这本《千年贡茶说举岩》是一部融历史性、故事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炉的佳作,是我国新世纪茶文化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

《千年贡茶说举岩》将茶知识与茶文化紧密结合,把故事性与知识性融于一体,不仅给人带来身心愉悦,而且从中获取许多茶的知识,这是弘扬茶文化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许多故事中,作者十分重视对自然界的描绘,将人物与情节放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之中。

目录

名家题咏

千古佳话

 举岩古茶树的传说

 双龙雨露举岩茶

 安期生抛杖栽茶树

 黄大仙叱木成茶

 黄大仙与[举眼茶[

 举岩茶的由来

 小侍童[偷学]茶艺

 张志和茶叶换民歌

 鹿田女与[举眼茶]

 一跤跌出个老婆来

 茶品

 死里逃生

 碧乳轩

 公道

 朱元璋兵阻鹿田庄

 千年[美人茶]

 御笔亲书[举岩茶]

 刘秀才扶箕显真才

 [举岩]斗[武夷]

 挑妻

 钱知县断案

 飞腿踢皇帝

 浪子也有回头时

 弄巧成拙

 义侠

 [龙宫]秘方

 小书生梦里中状元

 后生可畏

 小伙计怒斥[大名士]

 阿才和[彩云]的故事

 茶叶蛋的由来

 夺命夜明珠

 抵押借贷

 九峰珠帘瀑与北山举岩茶

 良心好对好

 鹿耕田

 三[千金]斗员外

 三请[吃讲茶]

 王观兰拾银

茶香九州

 举岩贡茶的前世今生

 品牌再造之路

 千年佳茗,名不虚传

 王子椿师傅与婺州举岩

 自云之上有净土

 北山茶香

 金华的又一张名片

附录:文献记载中的婺州举岩茶

后记

试读章节

明朝永乐年间,婺州知府派了两位幕僚向皇上进贡举岩茶,一位叫李景堂,一位叫刘元鑫,他俩都是举人出身,长得一表人才,写得一手好文章。起先他们从旱路骑马,再从水路向都城应天进发。没想到那船过了杭州湾,到了东海,忽然起了大风浪。那船随浪颠簸,弄得他们晕头转向找不着北,最后他们乘坐的船就漂到了一座孤岛上。

他俩只好登上了岸。只见这里遍地桃花,鸟语花香,风光十分秀丽。正当他俩流连忘返时,忽听一阵女子银铃般的嬉笑声。他们循声看去,只见几十乘花轿似彩蝶般翩翩而来,后面还走着一长溜年轻女子,足有百十来个。这些女子打扮得花枝招展,但有的相貌平平甚至丑陋无比。可走在最后的女子,虽然穿着一身粗布衣服,却长得细皮白肉,如花似玉,直把两人的眼睛都看花了。

李景堂和刘元鑫不由自主地跟在队伍后面,只见这些女子走进一个衙门,这可奇怪了,干什么公事吧,又不像。打官司呢,也用不着这样大张旗鼓的阵仗。恰巧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中年妇女,刘元鑫就走向前去打听。

这位妇女告诉他们,这个地方叫桃花岛,有这样一个风俗,每年三月桃花盛开之际,那些没有出嫁的姑娘都得到衙门里去,官员根据女子的美丑评出高低不等的分数,然后再让那些没有结婚的男人参加文化考试,根据文才优劣评出名次来。最后再由这里的岛主做主,第一配第一,第二配第二,最后一名配最后一名,配好后,男女双方结为夫妻。李刘两人一听,差点笑出声来,这事可真是十分有趣,可算是天下奇闻了。刘元鑫就问:“像我们这样的外地人,可不可以参加考试?”那中年妇女说:“如果两位先生尚没婚配,当然可以了。今天是女子登记,明天就是男子考试了。”李景堂和刘元鑫听了非常高兴。李景堂想自己文才出众,学富五车,一定能考上第一名,那位天仙般的姑娘一定会配给自己。想到这里,两人就在客栈住下。

谁知刘元鑫也看中了那走在最后的女子。他想自己虽然文笔功夫不错,可与李景堂相比还是差了些。如果凭真实本事自己喜欢的女子肯定不会配给他,这事还非得想点窍门出来不可。可在这样一个孤岛上,人生地不熟的,怎么办呢?

想到这里,刘元鑫就一个人悄悄走了出去,到那衙门外面转悠。也是该当刘元鑫运气好,没一会儿,只见衙门里走出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来。刘元鑫凑上前去套近乎:“敢问这位大人,我是从大明来的。有件事想向你打听一下,不知道是不是方便?”那年轻人一听是大明朝来的人,很奇怪地盯着他看,说:“不知你问的是什么事?”刘元鑫一下子说不出话来,就说:“这样吧,我请你到酒楼喝酒。我们边喝边聊。”说着就暗暗地把一个银元宝塞到他手里。年轻人掂了掂元宝,沉甸甸的,就欢天喜地地跟他去了。

两人来到酒楼,刘元鑫敬了他两杯,就把自己想参加考试选妻的事说了出来。没想到,这事一说出口,那年轻人就哈哈笑了:“这事,你早可以直说了,办这事太容易了!”原来这年轻人就是桃花岛主考官的侄儿。他最后把嘴凑到刘元鑫的耳边说:“你肯出钱送礼,这个名次是可以向前移的。你如果肯下大本钱的话,拿个第一也不难。”刘元鑫听了好不欢喜,可是这次他带的钱不多,知府大人总共只拨给他们五百两纹银的路费和活动费,这点钱在明朝是办不成大事的。可是他想,如果能够得到桃花岛最美丽的女人结为夫妻,这个大明朝也就用不着回去了。想到这里,他就跟年轻人说:“不瞒你说,我们这次是奉婺州知府之命向皇帝进贡举岩茶的,身上带的银两不多,不知主考官大人肯不肯收这些贡物?”年轻人一听是向明朝皇上进贡的东西,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满口答应下来。

刘元鑫出了酒楼,回到客栈,恰巧李景堂不在,就把那只放举岩茶的箱子扛在肩上背了出来,随手拿走了五百两银子,然后跟在年轻人后面去见主考官。主考官听说是给皇帝的贡品,果然高兴得眉开眼笑。可当他打开箱子一看,不禁大失所望。为什么?因为他根本不识货。原来桃花岛人待客用的是桃花茶。在清明节前后桃花还是花苞时,他们就开始采摘桃花,摊放晒干后冲泡着喝。古人曾用“人面桃花相映红”来赞美少女娇艳的姿容,这个桃花茶具有养颜美容护肤的作用,所以这里的少女大都出落得丰润娇美。主考官看这茶叶怪怪的,勃然大怒:“大胆狂生,谁都知道大明朝金银财宝、珍珠宝物堆积如山,你现在竟用这种干树叶糊弄我,给我用乱棍打出去!”主考官这话一说,早拥上来两三个壮汉,举起棍棒就要打。刘元鑫没想到事情会这样,差点吓得晕倒在地。结结巴巴地说:“大人,这可是我们大明朝最好的茶叶,否则我们怎么敢向大明皇上进贡呢?”主考官一听也是,就命刘元鑫沏一杯上来。P112-114

序言

这本《千年贡茶说举岩》是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婺州举岩研究中心、浙江省老茶缘茶叶研究中心、金华茶文化研究会牵头组成编委会,并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茶业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及浙江大学茶学系、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浙江省茶叶学会等领导、专家的热心指导下收集、整理、编辑而成,堪称是一部融历史性、故事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炉的佳作,是我国新世纪茶文化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

婺州举岩茶,又名“举岩贡茶”,源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在唐至五代十国时期,婺州举岩茶为十大茗品之一,一直沿袭至明清两朝为贡茶,追溯贡茶历史一千余年,是中国贡茶历史上最久远的茶品之一。古今多部文献和书籍中均有记载。最早可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明德二年(935年)毛文锡所著《茶谱》,文中载有“婺州有举岩茶,斤片方细,所出虽少,味极甘芳,煎如碧乳”;宋代时期吴淑的《茶赋》所述:“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则渠江薄片,西山白露,云垂绿脚,香浮碧乳……”;明代李时珍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记载:“昔贤所称,大约谓唐人尚茶,茶品益众,有金华之举岩,会稽之日铸,皆产茶有名者”;明代方以智所著《雅通》载:“婺州之举岩碧乳……此唐宋时产茶地及名也。”

清代《康熙金华府志》、《道光婺志粹》中有“明岁进新茶芽二十二斤”的记载。时至今日,由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施海根主编的《中国名茶图谱》、阮浩耕主编的《中国名茶品鉴》等多部书籍,对婺州举岩都作了详尽的记载。

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是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一个基本的条件,它还需要依靠人民长期地、不断地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研究、提高,运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和渠道,进行广泛的传承与弘扬。

在这些传承的方式和渠道中,长期流传在民间的大量传说与故事(包括口头文学),是传播与发展茶文化最为有效的一种,具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属于草根文化的民间传说故事,也有一定的粗俗与浅薄,如故事情节简单,缺乏生动曲折;人物性格不够鲜明;语言粗糙,缺乏文学性;有些故事,情节、人物雷同;有的甚至含有迷信宿命和色情等不健康的内容,因而必须对其进行一番认真的筛选、整理、充实和加工提高工作。这本《千年贡茶说举岩》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尝试与实践,并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编撰本书,编辑们查找了大量的有关举岩贡茶的历史资料,进行深入群众,广泛收集有关举岩茶的故事素材。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细致的筛选和艺术加工,使情节更加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更为丰富,从而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可读性和群众性。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将茶知识与茶文化紧密结合,把故事性与知识性融于一体,不仅给人带来身心愉悦,而且从中获取许多茶的知识,这是弘扬茶文化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许多故事中,作者十分重视对自然界的描绘,将人物与情节放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之中。

本书穿越历史,追溯一个个生动曲折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从中提供婺州举岩贡茶的历史、文化、工艺、种植、茶艺表演等方面的知识,而且折射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医疗等领域,对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学者与专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追溯历史,婺州举岩茶的制作技艺在清末濒临失传,经过几代金华茶叶工作者的尽力抢救,才得到恢复,并于1979年-198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浙江名茶;1981年全国供销系统名茶评比会上,举岩、龙井、紫笋、莫干黄芽同被列为浙江省四大名茶。2006年-2008年连续三年,婺州举岩茶传统制作技艺先后被列入市、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采集前夕,婺州举岩茶又被奥运会发源地——希腊奥林匹亚博物馆永久收藏。同年5月,婺州举岩茶经商务部核准,作为国礼茶赠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长期以来,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将挖掘、研究和弘扬中国茶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次,他们又联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婺州举岩研究中心等单位,付出较大的精力和财力,费时两年收集整理出版了这部好书,这是十分难得可贵的。这是献给广大读者的一份别具一格的厚礼。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宗懋

后记

历时700多个日日夜夜,在编委会全体同仁的辛勤努力下,25万余字的《千年贡茶说举岩》终于面世了。

本书的编写与出版绝非偶然。2006年,由《金华日报》报道的《千年名茶婺州举岩面临湮没》一文,告知人们千年历史名茶“婺州举岩”面临濒危。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事立即引起了金华市领导、茶业界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通过商标转让和注资,取得了婺州举岩茶的经营权。2008年,婺州举岩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西湖龙井同列遗产名录。、婺州举岩茶的历史悠久,其蕴藏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深厚,民间传统故事数不胜数。为深入研究和弘扬千年名茶的历史文化,我们对大量流传在民间有关婺州举岩贡茶的文化渊源进行一次大挖掘、大开发,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婺州举岩贡茶的历史资料。但内容相对单薄了一点,缺乏生动性,而且有不少是大同小异的。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决定首先从大力挖掘、广泛收集着手。并采取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文的方式,在《金华日报》上刊发收集婺州举岩茶故事征文启事。此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历时6个月,先后从本省及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江西、上海等省、市送来的大量应征作品遴选稿件。与此同时,又组织力量走访了一些擅长口头文学的民间艺人以及从报刊杂志上搜集有关婺州举岩茶的资料,为进一步艺术加工与创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聘请几位经验丰富、造诣较深、有一定知名度的民间文学作者,按照内容健康,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故事情节引人人胜,生动活泼;人物有鲜明个性;群众语言较丰富;在各个不同时期中有一定代表性;作品有启迪性、知识性、趣味性;题材不雷同,故事不“撞车”的原则进行整理编纂。在完成初稿后,我们组织编创人员对60多篇作品认真进行逐篇审读和修改,确定入选篇目,整理出这部《千年贡茶说举岩》。

杨汝岱、李锐、薛驹、逄先知、王蒙、安启元、徐永清、王力平、王家扬、刘枫、李金明、周国富、刘济民、何济海、梁平波、朱达人、庹文升、亢崇仁、王永昌、陈文韶、张蔚文、张浚生、朱坤岭、黎清、贺家弼、何虎、虞荣仁、邬梦兆、郭学焕、杨招棣、戴盟、舒乙、弥松颐、刘景录、肖峰、骆少君、王伯敏、刘江、朱颖人、吴山明、俞建华、骆芃芃、陈理春、弥松龄、陈建国、宋涛、王翼奇、尚佐文、蔡云超等同志和戒忍法师为本书题词,陈宗懋同志为本书作序,王旭峰同志为本书作跋,殷翔云、蔡荣同志为本书作了插图,使本书增色不少,在这里特别表示感谢。国家商务部、浙江省人民政府、金华市人民政府、婺城区人民政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进出口商会、中国茶叶研究所、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金华市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文化局、双龙风景区管委会,金华日报社、金华电视台、金华晚报社,婺城区财政局、科技局、农业局,国际茶叶委员会首席执行官佩雷斯,沈璇、胡迪钧、毛祖法、赵兰、许允文、吴厚勤、李可追、徐晓恩、徐晓蕾、蒋晓明、杨兴源、徐朝晖、苗青、邵建伟、孙武斌、陶洪飞、王华新、罗文文、王建茂、苏洪生、程天云、王卓瑜、胡丰、潘志松、胡贡堂、方肇桂、刘剑、何慕、苑柠、陈云尧、廉刀、张成城、许永辉、孙晓琴、蓝林茂、李和兴、左绍余、黄勇、周宇、王建梅、吴群芝、蒋珍美、盛芳萍、王莉、徐加明、潘康生、王玉刚、王安、胡招余、孙一兀、金香英等同志给予了大力支持,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辑工作难免会有某些不足或不完善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千年贡茶说举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金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29149
开本 16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77.3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