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史记精华本(图文版)/万卷楼国学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通史,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精华本(图文版)》一书精选了其中的二十篇纪传和世家,每篇含题解、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和集评等内容。

内容推荐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卷帙浩繁,全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对于普通读者的阅读存在很大的困难,鉴于此,《史记精华本(图文版)》节选了《史记》的精华部分,精选了二十篇纪传和世家,使读者能够对《史记》全书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史记精华本(图文版)》通过翔实准确的白话译文,百余幅精美插图,用现代语言、今人的视角和标准为读者重新解读国学经典。

目录

五帝本纪

夏本纪

殷本纪

周本纪

孔子世家

老子韩非列传

商君列传

张仪列传

魏公子列传

春申君列传

秦始皇本纪

陈涉世家

项羽本纪

高祖本纪

留侯世家

萧相国世家

曹相国世家

吕太后本纪

孝文本纪

孝景本纪

司马迁及史记

试读章节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叫帝颛顼,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的父亲叫黄帝。禹就是黄帝的玄孙和颛顼的孙子。只有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不曾登过帝位,而是做臣子。

当帝尧的时候,洪水滔滔,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山岳,漫没了丘陵,老百姓陷在愁苦中。尧急着要找到能治水的人,群臣、四岳都说鲧可以。尧说:“鲧是个违背上命、败坏同族的人,不可用。”四岳说:“这一辈人员中没有比鲧更能干的了,希望陛下试试。”于是尧采纳了四岳的意见,用鲧治水。费了九年工夫,洪水之患没有平息,治水无功。于是帝尧就再设法寻求人才,另外得到了舜。舜被提拔重用,代理执行天子的职务,按时巡行视察各地诸侯所守的疆土。于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太不像话,就在羽山海边诛杀了鲧。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处理得当。这时舜选拔了鲧的儿子禹,任命他继续从事鲧的治水事业。

尧崩逝后,帝舜问四岳说:“有能够很好地完成尧的事业、担任官职的人吗?”都说:“如果让伯禹做司空,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尧的勋业。”帝舜说:“啊,就这样吧!”因此就任命禹说:“你去平定水土,要好好地干。”禹下拜叩头,推让给契、后稷、皋陶等人。舜说:“还是你去担负起你的这一任务吧。”

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仁爱之怀人人可亲,他讲的话诚实可信;发出来的声音自然地如同音律,动作举止自然地可为法度,乃至重要规范准则都可从他身上得出;他勤勉肃敬,可作为人所共遵的纲纪。

禹就和伯益、后稷一起奉帝舜之命,命令诸侯百官征集民夫展开平治水土的工作,随着山势树立标志,确定那些高山大川。禹伤痛父亲鲧治水无功被杀,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经过自己家门也不敢进。自己吃穿都很简朴,但对祖先神明的祭祀却很丰厚尽礼。自己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不惜耗巨资于修渠挖沟等水利工程。他赶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泞的路坐橇,走山路用屐底有齿的鞋。随身离不开的东西,就是测定平直的水准和绳墨,画定图式的圆规和方矩,四时都带着他们,用以从事于开划九州,辟通九州道路,修筑九州湖泽堤障,计度九州山岳脉络。叫伯益发放稻种,教群众在卑湿地方种植。叫后稷在群众难于得到食物时发给食物。缺粮少食的地方,便调有余粮地方的粮食来补其不足,务使各诸侯境内丰歉均一。禹又巡视各地所特有的物产以定其贡赋,还视察了各地山川的便利情况。

禹督导治水的行程从冀州开始。在冀州,已治理了壶口,接着治理梁山和岐山。已修整了太原之后,接着修整到岳阳地区。覃怀地区也完工了,就到了衡水、漳水一带。这一州的土壤是白壤。赋税第一等,不过随年的丰歉杂出第二等,田地列在第五等,常水、卫水也都随河道流畅了,大陆泽周围土地都可耕作了。东北的鸟夷族贡纳供贵族服装用的珍奇异兽皮毛。他们遵海路入贡,在沿海辽东湾西岸向南航行的航道上,看到右拐角处的碣石便据以转而向西航驶,直驶入黄河航道。

济水和黄河之间是浼州。黄河下游的九条河道已畅通了,雷夏洼地已汇聚成湖泽了,雍水、沮水也都会同流到了雷夏泽中,能种桑的土地上已经在养蚕,于是人民得以从躲避洪水迁居的高地下到平地居住。这一州的土壤是黑坟,它上面披盖着茂盛的长林丰草。田地列在第六等,赋税则为第九等。这一州经过十三年的农作耕耘,才赶上其他各州。这一州的贡物是漆和丝,还有装在筐子里进贡的文采美丽的丝织品。它的进贡道路是由船运经济水、漯水,直达黄河。

地跨东边的海,直至西边的泰山,这一地域是青州。已经给居住在东北的夷族划定疆界,使获安居;又疏通潍水、淄水,使这一地区也获得治理。这一州的土壤是白坟,海滨则是咸卤盐场。田地列在第三等,赋税则为第四等。这一州的贡物是盐、精细的葛布、海产品以及磨玉的砺石,并有泰山山谷里出的丝、麻、铅、松、似玉之石和莱夷族所献的畜产,还有装在筐子里进贡的山桑蚕丝。它的进贡道路是由汶水船运直达济水。再由济入河。

P24-25

序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古人“修身”的两条基本途径,晋代著名史学家陈寿给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万卷楼”。此后,历代以“万卷楼”命名的书斋,由宋至清有数十家,宋代有方略、石待旦等;元代有陈杰、汪惟正等;明代有项笃寿、杨仪、范钦等;清代有孙承泽、黄彭年等。可见,“读万卷书”的理想在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当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读“万卷书”不仅是古人的理想,当我们懂得了读书的意义,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博览群书”的愿望。然而,人类历史悠久,书籍多如汪洋大海,时代发展到今天,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更使得人类的精神领域空前丰富,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加。“万卷书”早已不再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如何从这“万卷”之中,找到最值得细细品读的作品,已经成为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 “在阅读的书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这正是在阐述读书时选择的重要性。而他所说的把我们“引到深处的”东西无疑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深度阅读的作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典作品。

卡尔维诺对经典作出的定义之一是:经典就是我们正在重读的。的确,在对经典作品反反复复的品味中,人们思想得到了升华,从浅薄走向思考,最后走到通达。我们都曾有这样的感触,面对海量的书籍和信息,一方面人们在向着功利性浅阅读大张其道,另一方面,我们的精神深处又在不断地呼唤能够滋养自己内心的深度阅读。因此,经典的价值不仅没有因为浅阅读时代的到来而有所损失,反而更显示出其珍贵来。

在惜字如金的中国传统典籍当中,从来不乏这种需要反复品味的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历代的经史子集,这些经典为一代代的中国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滋养,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建立了基础。我们把这种包蕴中国文化的学问称为国学。国学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含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言、音韵等在内的一系列内容。

包罗万象的国学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教育。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是在与我们的“先圣先贤”对话和交流,一步步地楔进我们的历史和传统。这个过程可以让我们领会先贤的旨趣,把握他们的神髓,形成恢宏的历史意识,可以让我们通晓文义、熟习经史、学问通彻,让我们成为博学之士。另一方面。国学经典所代表的传统学问,更是具有极为厚重的伦理色彩。阅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熏陶气质、改善性情、提高涵养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行谊谨厚、品行端方、敦品励行的谦谦君子。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学早已不再是人们追求事功的唯一法典,我们也不赞成对国学的功能无限夸大。但毫无疑问,阅读国学经典,必能促进我们对真、善、美的崇敬之心,唤起我们对伟大、深邃、美丽事物的敏感和惊奇,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先贤们在探寻知识过程中思考的重大课题和运用的基本原则。这些作品体现着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如《周易》所阐述的“自强不息”的君子人格,《论语》所强调的“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诗经》所培养的温柔敦厚的情感,《道德经》所闪耀的思辨智慧等等,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范式。品读先贤留下的经典,恰如与他们进行一次次心灵的直接触碰,进而去审视我们自己的内心,见贤思齐,激浊扬清。

正是基于对国学经典的这种认识,我们精选了这套《万卷楼国学经典》系列丛书,以期引导步履匆匆的现代人走近国学经典、了解国学经典。在选编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体现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最具代表性。在选目中,我们注重于最经典、最根源的作品。在有限的时问内,把那些最具影响力,最应该知道的作品提交给读者。四书、五经、先秦诸子、唐诗宋词等这些具有符号意义的作品无疑是最应该为我们所熟知的,因此,我们首先推出的30种作品部是这些经典中的经典。

其次,我们希望能够做出好读的经典。在面对国学作品时,佶屈的文言和生僻的字词常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所以,我们试图用简洁易懂的形式呈现经典,使普通读者可随时随地以自己的时间、自己的速度来进入阅读。因此,我们为原著精心添加了大量的注音、注释和译文,使读者能够真正地“无障碍阅读”。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部分作品中做了一些删减,将那些专业研究者更关注的内容略去,让普通读者能够更快地了解经典概况。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也许你会常常感慨,以前没有花更多的时问去读更多的经典,如今没有机会或能力来细读。但实际上,读经典什么时间开始部不算晚,“万卷楼”就是一个极好的途径。重读或是初读这些经典,一样可以塑造我们未来的生活。

第三。我们希望呈现一套富有美感的读物。对于经典而言,内容的意义永远排在第一位,但同时。我们也希望有精彩的形式与内容相匹配,因而,我们在编辑过程中选取了大量的古代优秀版画作为本书的插图。对图片的说明也做了精心设计,此外,图书的编排、版式等细节设计部凝聚了我们大量的思索。我们希望这套经典不只是精神的食粮,拥有文本意义上的价值,更能带来无限美感,成为诗意的渊薮。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卡尔维诺对经典的评论让人击节叹赏,我们也希望这套丛书能够彰显经典的价值,使读者在细细品读中真正融化经典,真正做到“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同时,经典,又是可以被享受的。当我们走进经典之时,不能只作为被动的接受者,也可用个人自我的方式进人经典,作精神的逍遥之游,对经典作贴近个体生命的诠释和阅读,在现实社会之上营造自由的人生意境和精神家园,获取一种诗意盎然的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史记精华本(图文版)/万卷楼国学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司马迁
译者 夏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026137
开本 16开
页数 3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1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668
CIP核字 2013160897
中图分类号 K204.2-49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54
18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5: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