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7点,我去和爸爸妈妈说“早安”,然后就急不可待地跑到客厅去看我的生日礼物。来到客厅,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你”,因为在所有的礼物当中,“你”是最漂亮的。当然,除了“你”之外,还有很多别的漂亮的礼物,包括玫瑰花、牡丹和一盆绿色植物等。
爸爸妈妈非常爱我,他们送了很多礼物给我。除了刚才我提到的漂亮的礼物外,还有一件蓝色的上衣、一堆点心和糖果、一件益智玩具、一盒雪花膏,还有一瓶美味的葡萄汁,喝起来感觉像喝酒一样,所以我非常喜欢。除此之外,我还得到了我一直想要阅读的两本书,它们分别是约瑟夫.科恩的《荷兰民间英雄故事》和冒险类小说《黛茜历险记》。当然,我还得到了一些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零用钱,这样,我就可以去买我心心念念的《希腊罗马神话》了。哇!我真是太开心了!这一切是如此美好!
吃过早饭以后,正好我的好朋友海莉来找我和她一起去上学。上完一节课的课间,我把收到的点心和糖果分给了老师和同学。看着他们吃得那么开心,我的心里别提多甜了。下午,活动课结束后,我的好多同学又过来送我礼物,祝福我生日快乐。这一天我过得真是太开心了。
1942年6月15日 星期一
周日下午,为了庆祝我的生日,爸爸妈妈给我举办了一场生日聚会,我们邀请了很多朋友和同学到家里来。这场生日聚会最重要的活动是看电影,于是宽敞的客厅就成了小小的电影院,朋友们都觉得很有意思,充满了期待。果然,看完小狗零丁丁主演的《灯塔守望者》之后,大家都给予了一致好评。
现在,就让我来说说我的朋友吧。桑妮和海莉是我最亲密的伙伴,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因为前不久,桑妮转学了,我想在新的学校里,她又会重新交到好朋友。而在这之后,我又在犹太中学认识了丽贝,如今,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俩几乎形影不离。而我之前的好朋友海莉现在也已经有了自己新的朋友圈子。
1942年6月20日 星期六
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写日记了,因为我觉得我需要停下来想一想。以前,我是不写日记的,因为我总觉得,有谁会对一个才13岁的小女孩的所思所想感兴趣呢。在这个世界上,又有谁会对一个13岁的少女敞开心扉,去聆听她的故事,体会她的苦乐呢?没想到现在我却能坚持写日记,这真有点不可思议。不过,现在我并不在乎别人的想法,我只想把我心中的所思所想全部表达出来,一吐为快!况且,我只想这样。
有句话用在这里很贴切,“纸比人更有耐心”。每当我心情低落,或者是无事可做的时候,这句令我记忆深刻的话就会从我的脑海里蹦出来。尤其是当我一个人待在家,手托腮,将身体蜷缩在墙角,安安静静地想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尤其信奉这句话。没错,人是无法像纸那么有耐心的。也许真正的原因是,我内心太孤独了吧,如果我可以交到一个真正的知己,那我就可以把自己深藏于心的小秘密及想法全部告诉她。如果是那样的话,也许我就不需要写日记了。然而到目前为止,我觉得和我关系最好的真正的朋友只有日记而无别人。
也许你不能完全理解,或者搞不懂,一个只有13岁的小孩的内心怎么如此孤单呢?事实并非如此,其实我一点都不孤单啊!因为在我的生活中,我拥有非常疼爱我的父母,一个大我3岁的姐姐,而且我还有30多位朋友呢。不仅如此,在学校里还有很多男生都很喜欢我,一些人在上课的时候还用小镜子偷偷地看我!同时我还有那些对我很好的亲戚,像舅舅、阿姨、叔叔、姑姑。这样的一切,看上去我似乎没什么缺少的,而唯一遗憾的是我没有一位真正知心的朋友。(P2-3)
1944年的8月4日,荷兰纳粹带领下的盖世太保,全副武装闯进了科隆公司,将藏在“密室”里的成员全部逮捕,而且,他们还将“密室”的保护人库格勒先生和库菲尔斯先生也一并抓捕,送进了当时荷兰的纳粹集中营。从此,“密室”成员和保护他们的人都走上了毁灭的道路。被逮捕之后,他们在荷兰的纳粹集中营短暂地停留了一段时间。9月3日,所有犹太人统统被装入牛车押送到新的关押地——奥斯维辛集中营。
他们之前的藏身之地——“密室”被盖世太保劫掠一空。几天后,清洁女工在清扫并整理遗留下来的东西的时候,在书籍和海报中,看到了这本没有被毁掉的安妮的日记,于是她偷偷地把它藏了起来。后来,她又将这幸存的日记转交给梅爱朴夫人和爱丽·沃森小姐保管,直到战争结束。好心的梅爱朴夫人和爱丽·沃森小姐又将这本珍贵的日记归还给了安妮的爸爸——他是集中营里唯一一个幸存者。最后,饱受纳粹摧残、受尽磨难的安妮爸爸怀着激愤之情,含泪将女儿的日记出版。
原来居住于“密室”里的8个成员,凡·达恩先生被凶残的纳粹送进了毒气实验室充当了实验品,最后中毒而死;安妮的爸爸得以侥幸逃脱,直到战争结束,最终活了下来;安妮的妈妈于1945年1月5日不幸死于集中营;安妮的姐姐玛格特和安妮在她们的妈妈死后不久,于1945年的2月到3月,先后得了斑疹和伤寒,因得不到治疗在贝尔根一贝尔森集中营被病痛折磨而死;其他成员不知死因及时间,唯独知晓的是他们直到战争结束均未能生还。
《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在遇难前两年写的一本日记,以一个犹太少女的视角记述了二战期间犹太人的生活状况和她的成长经历。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战争结束后,幸免于难的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夙愿,将日记出版。《安妮日记》问世后成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图书之一,有多国语言的翻译版本,后又被拍成戏剧、情景剧、短片和电影等。
安妮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德籍犹太人家里,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为了躲避纳粹党的残害,随家人逃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避难。在阿姆斯特丹,安妮开始上学,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度过了一段快乐的学校生活。1942年6月12日,安妮过生日的时候收到了一个生日礼物——日记本,从此她开始写日记。不久,纳粹党占领了荷兰,他们四处搜捕居住在荷兰的犹太人,于是,安妮一家四口便藏匿在一个密室中。随即,凡·达恩一家和牙医杜尔塞也先后搬进了密室。在密室里,他们白天不能随意活动,以免被工厂的工作人员发现,只有在晚上所有人都离开后,他们才能放心地自由活动。密室里的人们失去了自由,并且整日如惊弓之鸟一般,因此,日子很难熬。1944年8月4日,由于有人告密,密室中的所有人都被纳粹警察逮捕,关人集中营,日记被迫中断。
安妮·弗兰克1929年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1945年,因病惨死于贝尔根一贝尔森集中营。她是二战期间犹太人大屠杀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1999年人选《时代杂志》“20世纪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一颗编号为5535的小行星便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即“5535 Annefrank”。
安妮在日记中,记录了漫长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和自己的成长,思考了与亲人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一系列问题,展现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安妮日记》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见证,是宝贵的历史印记。
安妮·弗兰克著,周金元译的《安妮日记(全译本)(精)/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叙述了主人公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和死亡的人生历程。她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自己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还记录了她寂寞、苦闷,以及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等。
安妮·弗兰克著,周金元译的《安妮日记(全译本)(精)/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收录了25个月的密室生活实录,是真实宝贵的二战历史印记。被译成70多种文字,全球销量上亿册。本书是一部展现勇气与毅力的励志经典,一段诉说人性和情感的心灵独自。是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曾获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高度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