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资治通鉴故事(传统国学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主要是由我国北宋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历时十九年编纂而成的。它涵盖了中国公元前403至公元959年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人物评价以及民族关系等,是一部了解中国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由于是文言文,受阅读条件的限制,不少现代人对它望而却步。为了让更多人走进它的殿堂,《传统国学典藏》编委会运用现代语言编写了这本《资治通鉴故事》。从《资治通鉴》中选录一些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篇章,使之更加通俗易懂,方便读者轻松阅读,掌握其精华,轻松体会其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并从中汲取真知卓见,进而深化、拓展人生阅历。相信这部《资治通鉴故事》能够让你受益匪浅,能够为你提供一把开启史学殿堂的金钥匙。

内容推荐

《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德必读史书。

本书《资治通鉴故事》更是以另类视角切入,以故事的形式解读这部伟大的著作,让读者轻松了解历史,让历史读起来更轻松更有趣味。

《资治通鉴故事》由《传统国学典藏》编委会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周纪

 晋分三国成七雄

 忠义门客救孟尝

 田单火牛破敌阵

 商鞅变法

 豫让吞炭

 孙膑庞涓斗智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乐毅伐齐

 廉颇负荆请罪

 烽火戏诸侯

 毛遂自荐

 窃符救赵

 吕不韦奇货可居

 赵括纸上谈兵

第二章 秦纪

 第一皇帝秦始皇

 焚书坑儒

 政治家李斯

 秦二世上台

 钜鹿之战

 荆轲刺秦王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

第三章 汉纪

 刘邦与民“约法三章 ”

 楚汉相争

 鸿门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霸王别姬

 刘邦还乡唱“大风”

 刘邦荥阳告急

 韩信背水一战

 吕后主政

 萧规曹随

 周勃除吕氏

 张释之秉公断案

 汉景帝削藩

 张骞出使西域

 飞将军李广

 卫青、霍去病大战匈奴

 苏武牧羊

 昭君出塞

 王莽篡位

 绿林赤眉起义

 刘秀复汉

 班超投笔从戎

 张衡与地动仪

 蔡伦与造纸术

 党锢之祸

 讨董卓曹操起兵

 吕布倒戈刺董卓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

 吕布白门楼被斩

 赵子龙救阿斗

 张辽威震逍遥津

 曹操计败马超

 张飞喝退百万兵

 刘备人蜀

 诸葛亮斩马谡

 诸葛亮七擒孟获

 关羽大意失荆州

第四章 魏纪

 曹操称魏王

 兄弟相煎“七步诗”

 刘备白帝城托孤

 诸葛亮命殒五丈原

第五章 晋纪

 孙皓荒淫无道

 亡国晋帝执酒戟

 司马睿建东晋

 石勒设宴杀王弥

 陶侃苏峻斗庾亮

 伯仁冤死

 桓温兵败灞上

 李雄蜀中建国

 慕容翰装疯恋国

 石虎杀太子

 谢安东山再起

 秦亡北方再分裂

 孙恩卢循起兵

 王镇恶收复长安

 苻坚灭前燕

 姚苌建后秦

 慕容建西燕

 “夫人城”佳话

 宗悫假狮破象阵

 拓跋复兴北魏

 桓玄称帝遭杀

 吕氏兄弟相残

 清廉刺史刘道规

 卢循兵败跳江

 刘裕智摆却月阵

 谢才女临难护幼

 萧衍空函定荆州

第六章 宋齐纪

 刘裕篡位称宋帝

 忠厚直率的著作郎高允

 武帝荒淫堕落

 “猪王”刘的下场

 宋改齐萧道成称帝

 冯太后辅政

 鲜卑人归汉

 魏末六镇起义

第七章 梁陈纪

 宇文泰杀场栽柳

 萧鸾谋反称帝

 萧衍起兵

 梁武帝当和尚

 萧宏险遭猜忌

 梁武帝舍身典礼

 胡太后建寺塔

 尔朱荣废帝

 高欢起兵伐叛

 高洋灭魏建北齐

 羊侃弃子为救国

 北齐皇帝是疯子

 智杀宇文护

 高纬携妃出逃

 陈后主亡国

 杨坚灭陈建隋

第八章 隋唐纪

 隋文帝励精图治

 窦建德围攻河间

 李密瓦岗起义

 李渊起兵攻长安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东征高丽

 武则天用酷吏

 名相狄仁杰

 唐明皇知人善任

 贤相姚崇

 奸相李林甫

 李白诗酒傲权贵

 杨贵妃受宠

 黄巢入京称帝

 大起义风起云涌

 朱温灭唐

 五代开国

 李存勖破契丹

 刘守光河北称帝

 庄宗与乐器同焚

 石敬瑭甘当儿皇帝

 耶律德光灭后晋

 石重贵困死塞外

 刘知远建后汉

 刘崇建北汉

 赵匡胤称帝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试读章节

忠义门客救孟尝

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使用两种手段。对楚国使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使用的是软手段。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

盂尝君名叫田文,是齐国的贵族。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门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他门下来的,只要有一技之长,为人正派,不分贵贱,他都收留下来,这种人叫做门客,也叫做食客。据说,孟尝君门下一共养了3000多个食客。其中许多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只是混口饭吃,但他也养着。

有一次孟尝君到了楚国,楚怀王对他很热情,送给他一张象牙床。田文派大夫登徒直亲自护送回国,为这事登徒直很为难,心想这么精致的床,价值连城,如果弄坏了一点怎么办?于是就找公孙戍想办法,并答应事成送他一把宝剑。公孙戍就到田文跟前,说:“你因光明正大,不谋私利而出名,若收了象牙床,别人怎么想呢?”孟尝君听了很有道理,就拒绝了楚王的礼物,并说:“今后凡门客看到我有错,能帮我改正的,即使受了别人好处,也会受到欢迎。”因此孟尝君名声更高了。

孟尝君上咸阳去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大帮门客。秦昭襄王亲自欢迎他,孟尝君献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见面礼。秦昭襄王知道这是用几百块白狐狸腋毛制成的,是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宫中的内库里。

秦昭襄王本来打算请孟尝君当丞相,有人对他说:“田文是齐国的贵族,手下人又多,他当了丞相,一定先替齐国打算,秦国不就危险了吗?”

秦昭襄王说:“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

那些人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情况他差不多都知道,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呢?”

秦昭襄王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十分着急,他打听得秦王身边有个宠爱的妃子,便托人向她求救。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并不难,我只要他那一件银狐皮袍。”

孟尝君和手下的门客商量,说:“我就这么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里还能要得回来呢?”

其中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

当天晚上,这个门客就从狗洞里钻进王宫,偷偷溜进秦昭襄王的内宫,并且找到了衣库,把狐皮袍偷了出来,交还给了孟尝君。

孟尝君一见狐皮袍子偷了回来,大喜过望,当天就把狐皮袍子送给秦昭襄王的宠妃。那个妃子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劝说把孟尝君释放回去。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他们回去。

孟尝君得到文书,急急忙忙地往函谷关跑去。他怕秦王反悔,还改名换姓,把文书上的名字也改了。到了关口,正赶上半夜里。依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早晨,关口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放人。大伙儿正在愁眉苦脸盼天亮的时候,忽然有个门客捏着鼻子学起公鸡叫来。一声跟着一声,关里的公鸡全都叫起来了。

守关的人听到鸡叫,便开了城门,验过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出了关口。

秦昭襄王果然后悔了,派人赶到函谷关,但孟尝君已经走远了。

孟尝君回到齐国,当了齐国相国。他门下的食客就更多了。他把门客分为几等。头等的吃的是鱼肉,出去有车马;至于下等的门客,就只能吃些粗菜淡饭了。

有个名叫冯谖的老头子,穷苦得活不下去,投到孟尝君门下来作食客。孟尝君问管事的:“这个人有什么本领?”

管事的回答说:“他说没有什么本领。”

孟尝君笑着说:“把他留下吧。”

管事的懂得孟尝君的意思,就把冯谖当作下等门客对待。

过了几天,冯谖靠着柱子敲着他的剑哼起歌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呀!”

管事的报告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照一般门客的伙食办吧!”

又过了5天,冯谖又敲打他的剑唱起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呀!”

孟尝君听到这个情况,又跟管事的说:“给他备车,照上等门客一样对待。”

又过了5天,孟尝君又问管事的,那位冯先生还有什么意见。管事的回答说:“他又在唱歌了,说什么没有钱养家呢。”

孟尝君问了一下,知道冯谖家里有个老娘,就派人给他老娘送了些吃的穿的。这一来,冯谖果然不再唱歌了。

孟尝君养这么多的门客,管吃管住,光靠他的俸禄是远远不够花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向老百姓放账,靠高利贷的剥削来维持他家的巨大的耗费。

有一天,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城去收账。冯谖临走的时候,向孟尝君告别,问:“回来的时候,要买点什么东西来?”

孟尝君说:“你瞧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

冯谖到了薛城,把欠账的百姓都召拢来,叫他们把债券拿出来核对。老百姓正在发愁还不出这些债,冯谖却当众假传孟尝君的决定:还不出债的,一概免了。

老百姓听了将信将疑,冯谖干脆点起一把火,把债券烧了。

冯谖赶回临淄,把收账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听了十分生气:“你把债券都烧了,我这里3000人吃什么!”

冯谖不慌不忙地说:“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过,这儿短什么就买什么吗?我觉得您这儿别的不缺少,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把‘情义’买回来了。”

孟尝君虽然很不高兴,但也元可奈何。

后来,孟尝君的声望越来越大。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很担心,便暗中打发人到齐国去散播谣言,说孟尝君收买民心,眼看就要当上齐王了。齐王听信这些话,认为孟尝君名声太大,威胁他的地位,便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被革了职,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城去。

这时候,3000多门客大都散了。只有冯谖跟着他,替他驾车上薛城。当他的车马离开薛城还差100里的时候,只见薛城的百姓扶老携幼,都来迎接。

孟尝君对冯谖说:“你过去给我买的‘情义’,我今天才明白了。”

孟尝君食养门客,不以貌取人,待人宽宏大度,以至在遭遇危险不幸的时候多次被门客所救,这样的故事留传至今。

P12-14

序言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由我国北宋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放、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而成的。它涵盖了中国公元前403至公元959年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人物评价以及民族关系等,是一部了解中国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著述意义己远远超过了司马光著史治国的本意,它不仅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也为全社会提供了一笔知识财富。清代学者王鸣成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通鉴》已和《史记》一样,被人们称为史学瑰宝,广为流传,教益大众。而研究者也代代相沿,使其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即“通鉴学”。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评价《通鉴》时说:“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资治通鉴》由于是文言文,受阅读条件的限制,不少现代人对它望而却步。为了让更多人走进它的殿堂,我们运用现代语言编写了这本《资治通鉴故事》。从《资治通鉴》中选录一些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篇章,使之更加通俗易懂,方便读者轻松阅读,掌握其精华,轻松体会其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并从中汲取真知卓见,进而深化、拓展人生阅历。相信这部《资治通鉴故事》能够让你受益匪浅,能够为你提供一把开启史学殿堂的金钥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资治通鉴故事(传统国学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传统国学典藏编委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600674
开本 16开
页数 3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4.3-4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