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基于河北省100个村庄的考察) |
| 内容 | 作者简介 耿永志,男,河北正定人,管理学博士,教授。现就职于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社会保障、农村社会治理等问题。曾主持国级和省级研究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2部,曾在《农业经济问题》《山东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及其他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曾获河北省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从事研究工作。 王慧军,男,河北怀来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院长,博士,教授。东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农牧大学荣誉博士。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和省级研究项目2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近10部,发表论文40余篇。中国农技推广协会农业推广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推广专业硕士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研究现状评价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五节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 重点和难点 二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 二 基层社会治理与农村社会治理 三 农村公共产品(或服务)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 社会学相关理论 二 新公共管理(服务)理论 三 科学发展观 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小结 第三章 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节 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村社会治理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社会治理 第二节 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的现状 一 农村社会治理取得的成就 二 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 小结 第四章 统筹城乡发展对农村社会治理提出的新挑战 第一节 抽样调查情况简介 第二节 农民对农村社会状况的满意度 第三节 农民眼中的城乡社会差距 第四节 “城乡差距——农民满意度”IPA分析 一 “IPA交叉分析”的主要思路 二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三 不同状况村庄的比较 四 不同位置村庄的比较 小结 第五章 农村社会治理的整体性考察:“五位一体”的角度 第一节 农村社会治理的“五位一体”研究思路 一 研究农村社会治理需要更广阔的视野 二 “五位一体”研究思路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各种要素对农村社会治理的独立影响 一 经济要素对农村社会治理的影响 二 政治要素对农村社会治理的影响 三 文化要素对农村社会治理的影响 四 社会要素对农村社会治理的影响 五 生态环境要素对农村社会治理的影响 第三节 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农村社会治理的综合影响 一 农村社会治理过程中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 二 各种要素之间的卡方独立性检验 三 要素合力对农村社会治理的影响 第四节 “五位一体”的农村社会治理 一 “五位一体”农村社会治理的要点 二 “五位一体”农村社会治理的一般过程 小结 第六章 农村社会治理:目标与差距 第一节 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及总体要求 一 农村社会治理机制的含义 二 农村社会治理机制的基本内容 三 农村社会治理的总体要求 第二节 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的阻力和挑战 一 治理主体多元化的阻力和挑战 二 治理行动协同化的阻力和挑战 三 治理机制民主化、法治化的阻力和挑战 四 治理手段多样化的阻力和挑战 小结 第七章 农村社会治理及其创新:农民的需求与逻辑 第一节 农民认为最重要的社会问题 一 农民对不同社会问题的重要性评价 二 不同类型农民对社会问题重要性评价的比较 第二节 农民解决社会问题的逻辑 一 农民认为最难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 农民视角的公共服务问题解决——以教育和养老为例 三 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态度和方式——以垃圾清运为例 四 农民解决矛盾纠纷类问题的逻辑 小结 第八章 农村社会治理及其创新:主体培育与发展 第一节 农村社会治理主体的职责与角色 一 乡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引导者和凝聚者 二 农民个体:参与者和实践者 三 农村社会组织:组织者和推动者 第二节 治理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 一 治理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及类型 二 治理主体作用发挥所面临的困境 第三节 参与质量与参与主体的素质提升 一 治理主体的参与主动性 二 治理主体的参与质量 三 能人带动效应 四 治理主体的素质提升 第四节 现代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 一 现代农村社会组织的使命与特征 二 现代农村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 小结 第九章 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机制重构与运行 第一节 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 一 从“维稳”到“善治”的转变 二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乡村治理 三 树立“五位一体”的治理理念 四 农民中心地位及提升组织化程度 第二节 农村社会治理机制构成及其运行 一 社会自治机制 二 社会动员机制 三 矛盾化解机制 四 和谐构建机制 第三节 农村社会治理的配套措施 一 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创新 二 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三 城镇化与流动人口管理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耿永志、王慧军著的《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基于河北省100个村庄的考察》基于河北省100个村庄的调查,从历史发展的维度、统筹城乡发展的维度、五位一体的维度,沿着“寻短板、找差距、构机制”的主线,对农村社会治理进行了全方位考察。所提出的核心观点包括:农村社会治理是农民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农村社会治理的最大短板在于经济与政治之间的裂痕;要多关注农民的现实需求和逻辑;从重点领域加以突破,沿着“民生—秩序—民主”的路径全方位推进,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配套措施。 编辑推荐 耿永志、王慧军著的《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基于河北省100个村庄的考察》是乡村治理领域“田野式调查”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维度、统筹城乡发展的维度、五位一体的维度,对农村社会治理进行了全方位考察。主要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100个村庄的1484名农村居民进行调查,沿着“寻短板、找差距、构机制”的主线展开研究。在分析当前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从农民需求的视角揭示问题的原因,并根据当前阶段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探究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机制和保障措施。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基于河北省100个村庄的考察)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耿永志//王慧军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19279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7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93 |
| 出版时间 | 2016-11 |
| 首版时间 | 2016-11 |
| 印刷时间 | 2016-1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296 |
| CIP核字 | 2016270864 |
| 中图分类号 | C912.8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9 |
| 宽 | 169 |
| 高 | 9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