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望桐集/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 |
| 内容 | 作者简介 王晴飞,1980年生于江苏泗洪。南京大学理学学士、文学博士。现为于安徽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曾获安徽省文联文艺评论奖。 目录 丛书总序 自序 第一辑 1925年的北京大学脱离教育部事件 1930年代初的北大文科人事变革 林损离职与学风转移 第二辑 1990年代以来鲁迅研究中的自由主义与后殖民理论 胡适进宫与溥仪的公众形象 溥仪出宫与北京知识界:以胡适为中心 胡适与文学研究考据化倾向 笔名与责任 远离真相的追寻——评秋石《追寻历史的真相》 韩石山的“进化论”及“小说笔法”——读《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张耀杰的刀笔手法 舒芜对“桐城派”的批判 第三辑 乱离与原乡:读尉天骢《岁月》 陈映真对鲁迅的接受与偏离 革命命运的思索及理念化写作的突破——陈映真政治小说分析 民族、阶级与男性视角下的女性身体——陈映真小说《夜行货车》和《六月里的玫瑰花》分析 通讯员制度与工农兵作家的培养——以孙犁的文学组织活动为中心 《朱雀》:“他们”的城池 怪力乱神的奴性哲学——贾平凹《古炉》片论 变革时代的落伍者及其伦理——读陈斌先《吹不响的哨子》 从江湖道义到民族大义——读长篇小说《大车帮》 内容推荐 王晴飞编著的《望桐集》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关注现代文学与教育、学术制度,重返新文学发生发展的现场,为现代文学的外部研究。第二部分以鲁迅、胡适研究为中心,通过对作品及文学现场、学术制度的考察,梳理鲁、胡在左翼、自由主义标签下的复杂性和深刻性。第三部分为当代作家作品论,结合文本细读与文史互证方法,分析当代作家作品,涉及孙犁、陈映真、尉天骢、贾平凹、葛亮等作家,尽量兼顾文学史的视野与文学评论的敏感鲜活。 编辑推荐 《望桐集》收集作者王晴飞近几年文学论文,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现代文学与教育、学术制度部分。作为中国新文学发生与发展的现场,中国现代大学、学术制度与文学关系重大,本部分论文可视作中国新文学的外部研究。 二是以鲁迅、胡适研究为中心。通过对作品及文学现场、学术制度的考察,梳理鲁、胡在左翼、自由主义标签下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三是当代作家作品论部分。结合文本细读与文史互证方法,分析当代作家作品,涉及孙犁、陈映真、尉天骢、贾平凹、刘亮程、葛亮等作家,既有文学史的视野,又尽量顾及文学评论的敏感鲜活。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望桐集/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晴飞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27354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5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25 |
| 出版时间 | 2017-03 |
| 首版时间 | 2017-03 |
| 印刷时间 | 2017-03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40 |
| CIP核字 | 2016180310 |
| 中图分类号 | I206.6-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9 |
| 宽 | 157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