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桃坊,1935年生,四川成都人。1960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柳永》《苏轼诗研究》《中国词学史》《宋词辨》《词学辨》《宋词论集》《唐宋词谱校正》《中国市民文学史》《敦煌文化寻绎》《诗词格律教程》《国学论集》等。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图书 | 【内容全面、意义重大】四川国学小史 |
内容 | 作者简介 谢桃坊,1935年生,四川成都人。1960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柳永》《苏轼诗研究》《中国词学史》《宋词辨》《词学辨》《宋词论集》《唐宋词谱校正》《中国市民文学史》《敦煌文化寻绎》《诗词格律教程》《国学论集》等。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亮点展示 目录 引言001 一国学院的首创意义001 国学院的建立与国学学校——四川国学会与《四川国学杂志》——宋育仁与《国学月刊》——《四川公立国学专门学校学生会季刊》——国学院院长吴之英——国学院副院长谢无量——国学学校校长廖平——国学大师刘师培对四川国学的影响 二成都私立国学学校:尚友书塾038 槐轩先生刘沅与刘氏家学——尚友书塾的国学教学——《尚友书塾季报》——刘咸炘的学术思想与国学观念 三国学运动的中心转移在西南056 抗战与学术——重庆国学界的盛况——《文史杂志》与国学——侯外庐的中国古代思想学说研究——郭沫若对国学运动的贡献 四李庄留下的学术丰碑084 李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术避难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留下的历史迹印——傅斯年和历史语言学派——岑仲勉对唐代文献的研究——王明对道教哲学的研究——杨志玖关于马可波罗的考证——纪念碑 五走上新学术之路118 成都的文化高潮与国学的兴盛——华西协合大学的《中国文化研究集刊》——陈寅恪以诗证史——王伊同的《五朝门第》——武汉大学的《文哲季刊》——不能忘记东北——金景芳关于《周易》的研究——顾颉刚与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钱穆的国学研究——蒙思明对考据学的评价 六国学运动的光辉终结157 重庆大学的中文系教师们——华西协合大学的文科教师们——四川大学的国学研究会——赵少咸的音韵学研究——徐中舒的史学研究——成都私立尊经国学专科学校——四川国学运动的光辉结束者蒙文通 结语173 主要参考文献176 后记178 内容简介 《四川国学小史》为谢桃坊先生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四川国学运动的历史回顾与总结。这本书非常清晰地梳理了这一过程中,四川国学思潮的流派及演变,尤为重要的是,在书中可看到作者对国学运动持有非常理性且客观及开放的学者立场。 编辑推荐 在中国的国学运动史上,四川国学有着光辉的地位。作者略去繁琐考证,流畅行文,将那段历史疏浚彰明。 内容推荐 本书为谢桃坊先生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 四川国学运动的历史回顾与总结。这本书非常清晰地梳理了这一过程中, 四川国学思潮和学者的流派及演变, 尤为重要的是, 在书中可看到作者对国学运动持有非常理性且客观及开放的学者立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内容全面、意义重大】四川国学小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谢桃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1157165 |
开本 | |
页数 | 194页 |
版次 |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0-1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Z126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21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