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帝王视角轻松读懂赵宋王朝兴衰脉络】赵宋:十八帝王的家国天下与真实人生
内容
亮点展示

微信图片_20210726132358.jpg

编辑推荐

1. 透过帝王视角轻松读懂宋史关键问题和历史脉络

宋朝一方面经济、社会和文化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国家财政和军事能力却积贫积弱,“三冗”问题尾大不掉,最终也亡于北方游牧民族之手。这与宋朝早期开国君主创建的一套独特的政治制度有着怎样的关系?宋代的皇帝和士大夫为什么选择了这种政治制度?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十八位帝王平庸之主居多,这些“平平无奇”的君主如何缔造一个古代中国的巅峰盛世?

2. 还原脸谱化历史叙事背后有血有肉的真实个体,探寻君臣共治时代三百年赵宋王朝的兴衰嬗变

身兼一家之主和一国之君双重角色的皇帝如何把握内廷与外政的平衡?疑雾重重的后宫究竟隐藏着怎样鲜为人知的真相?皇帝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如何影响其个人性格命运,进而影响宋朝政局走向和关键抉择?

3.以人写史,一部简明生动的宋史普及佳作

与常见的宋朝断代史作品不同,本书以历史人物作为切入点,通过叙述宋朝帝王以及围绕帝王身边的关键历史人物的故事,汇成一部既轻松有趣,又简明扼要的宋史通俗读本。

4.这不仅是一部帝王家族史,更是一部帝国兴衰史!

在君主专制时代,有什么样的皇帝,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时代,每一个帝王都是历史的坐标点和时代的缩影。读懂宋朝十八位皇帝的生平和事件,就能把握整个宋朝历史发展嬗变的长链,理解两宋三百年治乱兴衰的轨迹。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面向大众读者的宋史通俗读物。作者以宋朝从开国到灭亡的十八位皇帝的生平及其经历的历史大事件为线索,串联起从陈桥兵变到崖山之战的宋朝三百年历史风云:北宋建政初期的“祖宗之法”如何影响整个宋朝的政治走向,形成重文轻武的传统?王安石变法及围绕对变法的态度形成的持续数朝的新旧党争是怎样发展的?面对北方军事强敌辽国、西夏和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的不同的和战策略,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南迁后的南宋朝廷怎样巩固偏安一隅的格局……

本书以史实为依据,从人性的角度,细致还原了身兼“一国之君”和“一家之主”的两宋十八位皇帝的真实生命历程,以及在关键历史事件面前的命运抉择,以此描绘出两宋时期独特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史,呈现三百年赵宋王朝的兴衰嬗变。

作者简介

游彪,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师从著名史学家漆侠先生和著名学者王曾瑜先生。1999年赴日本 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撰写博士论文,2000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辽宋西夏金史研究,主要集中在宋代兵制、佛教寺院经济、政治制度、宋儒与佛教的关系等领域。著有《末代荫补制度研究》《宋代寺院经济史稿》《宋代特殊群体研究》《靖康之变》等。

目录

第一章 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开宝九年(976)

第二章 太宗赵炅:太平兴国元年(976)——至道三年(997)

第三章 真宗赵恒:咸平元年(998)——乾兴元年(1022)

第四章 仁宗赵祯:圣元年(1023)——嘉祐八年(1063)

第五章 英宗赵曙:治平元年(1064)——四年(1067)

第六章 神宗赵顼:熙宁元年(1068)——元丰八年(1085)

第七章 哲宗赵煦:元祐元年(1086)——元符三年(1100)

第八章 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1101)——宣和七年(1125)

第九章 钦宗赵桓:靖康元年(1126)——靖康二年(1127)

第十章 高宗赵构:建炎元年(1127)——绍兴三十二年(1162)

第十一章 孝宗赵眘:隆兴元年(1163)——淳熙十六年(1189)

第十二章 光宗赵惇:绍熙元年(1190)——绍熙五年(1194)

第十三章 宁宗赵扩:庆元元年(1195)——嘉定十七年(1224)

第十四章 理宗赵昀:宝庆元年(1225)——景定五年(1264)

第十五章 度宗赵禥:咸淳元年(1265)——咸淳十年(1274)

第十六章 恭帝赵顯:德祐元年(1275)——德祐二年(1276)

第十七章 端宗赵昰和末帝赵昺: 景炎元年(1276)——祥兴二年(1279)

后记

精彩书摘

和平降临:澶渊之盟背后的故事 自太宗雍熙北伐惨败后,北宋对辽国就一直心存畏惧,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相反,辽国对北宋却是步步紧逼,不断南下侵扰。自咸平二年(999)开始,辽国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虽然宋军在杨延昭、杨嗣等将领率领下,积极抵抗辽军的入侵,但辽国骑兵进退速度极快,战术灵活,给北宋边防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大。

真宗朝著名宰相寇准,对宋辽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寇准(961— 1023),华州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北)人,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常被戏称为“寇老西儿”。寇准不到 20 岁就考中进士,仕途比较顺利,为人生性豪爽,不拘小节,是个很有个性的人。太宗时期,有一次在大殿奏事,寇准的话很不符合太宗的心意,太宗愤而离去,寇准居然不顾君臣之礼,竟扯住太宗的衣服不让他离开,太宗被他搞得极为尴尬。或许正是因为寇准的直率,太宗才比较信任他,在立太子等国家大事方面也征求他的意见,真宗能顺利登上皇位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因此,真宗非常信任寇准,后来任命他为宰相。

景德元年(1004)闰九月,辽国萧太后和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围攻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来势汹汹。此消息传至京城,朝野震惊,真宗急召群臣商量对策,主和、主战两派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王钦若、陈尧叟等人主张迁都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或成都避难,而宰相寇准则力排众议,坚决要求真宗北上亲征,以安定民心,鼓舞士气,击退辽军的进攻。宰相毕士安、大将高琼等人也竭力反对南迁,原想一逃了之的真宗极不情愿地把南迁计划压了下来。为了防止王钦若再向真宗进言,寇准便把王钦若调离京城,出任地方官,朝廷中的主迁派失去了核心人物,懦弱的真宗没有了得力大臣的支持,终于决定亲征,却迟迟不肯出发。

为了催促真宗早日启程亲征,寇准颇费了一番心思。前线战事日趋紧急, 急报一封接着一封发到朝廷,寇准故意扣留下来,先不让真宗知道,等积多了一并呈给真宗看。真宗一见这么多急报就慌了手脚,忙问寇准该怎么办。寇准不紧不慢地说:“官家是想尽快解决此事呢,还是想慢慢来?”真宗当然是想 尽快解决。于是寇准夸下海口:只要官家御驾亲征,此事五日之内就能解决。真宗无奈之下,只得同意立即出征。此后,朝廷确定了亲征的相关事宜,安排雍王赵元份(又名赵德严、赵元俊)留守京城,真宗于十一月二十日出发亲征。两天之后,真宗一行抵达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但前方战况不明,大将王超的部队又没有按照事先约定南下接应,真宗开始犹豫,是否按原计划继续北上。此时随行的官员中,有人主张尽快撤退到金陵,也有些人主张撤回京城。寇准则坚决反对撤退,他对真宗说:“官家现在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河北诸军日夜盼望官家到来,若是现在撤退,军心必然大乱,辽军趁势前来攻打,恐怕到不了金陵就成了辽军的俘虏。”真宗听后大惊失色,加之有其父太宗亲征失利的前车之鉴,于是不敢再提撤退之事。

与此同时,辽军继续南下,其主力早于真宗到达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 城下。宋朝大军行动迟缓,十一月二十五日才到达澶州南城。澶州以黄河为界,分南、北两城,南城相对较为安全。真宗看到河对岸烟尘滚滚,就想留在南城,不去北城。寇准劝真宗:“宋军的主力都在北城,官家如果不去北 城,亲征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再说各路大军已经陆续到达澶州,不会有什么危险。”高琼也劝真宗过河,不等真宗同意,高琼就催促卫兵们护送真宗前进, 真宗勉强到了北城,在城楼上召见了各军将领。宋军将士看到城楼上的黄龙旗,得知皇帝到了,立即高呼万岁,士气大振。巡视完毕,真宗把军事大权交付给寇准,他相信寇准的能力,而生性懦弱的真宗内心还是颇为忐忑,生怕出现意外。其实寇准等人内心的忧虑绝不亚于真宗,只是不能表露出来而已。为了稳住真宗,寇准每日与知制诰杨亿等人饮酒作乐,装出毫不在意的模样。真宗看到寇准胸有成竹的样子,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

宋、辽双方在澶州相持了十余日,军事形势本来对宋军相当有利,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死辽军统帅萧挞凛。辽军唯恐腹背受敌,于是秘密派人来求和。真宗此前就一直优柔寡断,并没有与辽军一决胜负的信心,早在亲征之前,真宗就曾经暗中派遣曹利用前往辽营议和,只是因为战事激烈,曹利用一直未能到达辽营。辽国主动提出议和,正中真宗下怀,于是急忙催促曹利用前去议和。

经过几番交涉,两国最终议和成功,和约规定:北宋每年输送给辽国绢20 万匹,银 10 万两;双方为兄弟之国。因该盟约在澶州签订,其西有湖泊曰澶渊,澶州亦名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据说曹利用在议和之前曾面见真宗,询问给辽国财物的数量限度。真宗提出了可以接受的底线—100 万。寇准知道后威胁曹利用:“皇上虽然说可以给100 万,但是你要是超过30 万,回来我就砍你的头。”曹利用最后果真以 30 万代价谈判成功。曹利用回来之后,真宗派宦官去问他答应给辽多少钱物。曹利用没有回答,只伸出三个手指。来人回去告诉真宗,曹利用伸出三个手指, 估计是 300 万吧。真宗惊叫:“太多了!”逐渐冷静下来后,真宗居然认可了如此巨大的赔付数额:“能了结此事,300 万就300 万吧。”等到召见之时,曹利用只是一味谢罪,真宗问他到底许给辽朝多少财物,曹利用说许了 30 万。真宗大喜,重重奖赏了曹利用。

澶渊之盟是宋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屈辱求和的结果,对宋而言,这是丧权辱国的和约,不仅燕云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要输金纳绢以求辽国不再南侵,此后辽更不断需索,使北宋国威扫地。但对宋辽双方而言, 澶渊之盟以后,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不无好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帝王视角轻松读懂赵宋王朝兴衰脉络】赵宋:十八帝王的家国天下与真实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游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56476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47000
出版时间 2020-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4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