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蹴鞠(中国古代的足球) |
内容 | 作者简介 宋兆麟,男,1936年出生,汉族,辽宁辽阳人,民族考古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首席顾问,古代造像专家。长期从事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侧重史前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研究。出版各类著作60余部。 目录 第一章 史料中的蹴鞠 一、蹴鞠的起源 二、古代蹴鞠运动 第二章 辽代蹴鞠绘画 一、蹴鞠画盒 二、胡人蹴鞠比赛纸画 三、互攻对门鞠球纸画 四、帐外踢鞠彩绘纸画 五、房前“白打”绢画 六、二人盘球绢画 七、辽王观看女子蹴鞠绣画 第三章 蹴鞠游戏规则 一、鞠球 二、球场和球门 三、游戏规则 第四章 蹴鞠的发展 一、步打球 二、打马球 第五章 水域的蹴鞠 一、水球 二、冰球 第六章 其他球戏 一、跳丸 二、抛球 三、踢石球 四、十五柱球 五、踏球 六、托高球 后记 编辑推荐 “蹴鞠”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汉族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宋兆麟著的《蹴鞠(中国古代的足球)》收录了著名考古学家、民俗学家宋兆麟先生多年研究蹴鞠这一体育运动的成果,从其产生的历史、不同朝代的表现形式,发掘蹴鞠运动的文化内涵。同时,本书还为读者展现了宋先生私人收藏的蹴鞠实物图片。图文并茂,学术性高,可读性强。 内容推荐 全书分六章:靠前章是“史料中的蹴鞠”,主要结合史料阐述中国蹴鞠历史;第二章是“辽代蹴鞠绘画”,包括纸画、绢画、绣画,生动还原当时的蹴鞠活动;第三章是“蹴鞠游戏规则”,讲述鞠球、球场和游戏规则;第四章是“蹴鞠的发展”,讲述步打球和马球,二者的共同点是仍用手臂,都用球杖,其区别是一个徒步,一个骑马;第五章是“水域的蹴鞠”,即水球和冰球,这是陆地蹴鞠在北方水上的延伸;第六章是“其他球戏”,有古代的跳丸、抛球、木射、踏球,也有民间流行的踢石球、托高球,等等。本书虽以蹴鞠为名,实际上涉及传统球戏的方方面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蹴鞠(中国古代的足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宋兆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2662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0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7-02 |
首版时间 | 2017-02 |
印刷时间 | 2017-02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62 |
CIP核字 | 2016252410 |
中图分类号 | G843.92 |
丛书名 | |
印张 | 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1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