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燕园读人(北大人心灵探寻)(精)/燕园四记
内容
试读章节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为祝贺陈岱孙先生九五华诞而作

燕南园可能是北大最幽静的一个园子。高大的树木遮掩了阳光,即使在艳阳高照的时刻这里也是清爽宜人;长满青苔的石径在园里蜿蜒着,有一段时间,于岑寂的黄昏,或百鸟啼鸣的早晨,我时常在这些小径上流连,偶尔地,可以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迈着缓慢而稳健的步伐散步,手杖在小径上磕出笃笃的声响。后来我才知道,这位老者,就是著名的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

“予未得为‘先生’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在我,只能抱着深深的遗憾。然而与先生见面的机会仍是有的。今年春天,为了纪念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建院十周年(1985年由北大经济系改为北大经济学院),我们去拜访陈岱孙先生。那是五月,二月兰与迎春花开得满院都是。后来听说陈岱老身体不适,在北大医院休养,其间,认真审阅了我的采访文章《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访陈岱孙先生》。那八个字,是从《诗经·大雅》上摘下来的,用在德高望重,在经济学界、教育界享有崇高声誉的陈岱孙先生身上,我想是不为过的。

陈岱孙先生是本世纪的同龄人。1900年10月20日(农历闰八月二十七日),陈岱孙先生出生在福建闽侯一个书香门第,用陈岱老的话说,“就是一个中落的旧官僚家庭”。陈岱老的祖父,曾中进士,供职于翰林院,散馆之后回乡,就聘于福州鳌峰书院任山长之职终其身。就在父祖辈“克绍家风”的期待之下,虽然清末废科举、立学校断绝了“正途出身”的道路,但陈岱孙的幼年和少年教育,却仍延续着传统的模式,自六岁至十五岁,整整在私塾读了九年半线装书。尽管不求甚解,但少年时代所接受的系统的经、史、诗、文等方面传统文化的浸染,却不能不说对他日后的学术事业有所裨益。1912年祖父的去世,宣告了这个封建家族传统教育模式的终结,陈岱孙的读书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1915年秋他考入福州鹤龄英华中学,1918年夏赴上海考取了清华学堂高等科的三年级插班生,1920年夏毕业后被录取为公费留美生,赴美深造。他先入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经济系,1922年6月从该校毕业,于同年秋进入哈佛大学研究院,1924年6月被授予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可以说,自1915年到1926年的11年,陈岱孙又系统地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这种“中西合璧”式的教育,带着时代特有的烙印,是清代末年以来我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独特现象,而陈岱老所受的教育,正是这场变革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生动的缩影。

1926年4月陈岱孙赴欧洲大陆游学,主要在巴黎大学旁听金融方面的课程,同年年底离开巴黎回国。归国后,陈岱孙先生历任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法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教授,中央财政经济学院第一副院长,1952年至今,任北京大学经济系(1985年改为经济学院)教授,其间任系主任之职达三十年。

陈岱孙先生的一生,可以分为几个大的时期。自1906年初人私塾到1926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为第一时期,亦即求学时期;自1926年底归国到1949年,中间经历清华时代、联大时代,而以抗战八年为主线,此为第二个时期,也是陈岱孙先生一生中最为精彩、最为活跃的时期;1949年到1978年近三十年时间,形势复杂多变,其间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其中1959年到1978年近二十年,是陈岱老沉默的二十年,此为第三阶段;1979年后为第四阶段,是陈岱孙先生重新焕发学术青春的时期,其间著作逾百万字。从历史的角度而言,陈岱孙先生的一生,跨越了整个二十世纪,亲身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空前剧烈震荡、风云变幻而又同时充满希望与活力、多姿多彩的时代。光明与黑暗,愚昧与理性、真理与荒谬、进步与反动,一幕幕地在中国大地上演出,呈现出异常纷繁炫目、光怪陆离的画面。先生在其百年历程中的丰富阅历,就是一部活的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P1-4

作者简介
    王曙光,笔名舒旷,山东莱州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1990年考入北京大学,先后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出版经济学著作20余部,发表经济学论文百余篇,并有数部散文集与诗集行世。
目录

小引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为祝贺陈岱孙先生九五华诞而作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为陈岱孙先生逝世两周年而作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访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

盛唐气象,少年精神

——北京大学著名诗人和学者林庚先生小记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

诗人之死:论诗歌与生存

——为北大杰出诗人海子逝世十周年而作

扶柩高歌的圣徒

——纪念北大杰出诗人戈麦逝世两周年

诗情与冷眼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著名学者赵园

戴上枷锁的笑

——访著名当代文学史家吴福辉先生

生命忧患与反抗绝望

——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学者温儒敏先生

推翻历史三千载

——记北京大学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

精神明亮的人

——赵靖先生的生平与学术

回望苍茫岁月

——记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陈振汉先生

遥远的绝响

——怀念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卓明先生

石品清奇师恩长

——怀念北京大学著名经济思想史家石世奇先生

谦尊而光

——怀念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胡代光教授

序言

燕园的湖光塔影固然令人心仪,然而支撑这个园子的精神、成就这个园子的气质的,却是呼吸奔走于其中的人。二十多年来,我以殊胜之因缘,有幸叩访我们周围那些最为优美、最为高贵和卓越的心灵,亲近这个时代最为独特、最为璀璨和灵动的生命,亲聆謦欬,受益良多。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能从游于这些大师级的前辈,时时得熏染、得引领、得滋养,这是燕园给我的特殊的恩赐。当年先生一杯清清的绿茶、一句平淡的开示,犹如涓涓泉流,润泽年轻人的心灵,使他的生命一天天丰盈、壮大而开阔。这本小册子,是一次次温暖聆听的记录,深愿更年轻的一代可以从这些对吉光片羽的记录中,触摸这个园子的气象与味道。

内容推荐

燕园的湖光塔影固然令人心仪,然而支撑这个园子的精神、成就这个园子的气质的,却是呼吸奔走于其中的人。《燕园读人(北大人心灵探寻)(精)》作者王曙光以殊胜之缘,在北大求学、任教的二十年中,叩访了这所名校中多位最为优秀、最为高贵和卓越的心灵,走近这个时代最为独特、最为璀璨灵动的生命。这本小册子,就是每一次温馨聆听的记录,是作者得大师前辈熏染、引领、滋养后的感恩抒怀。

编辑推荐

燕园的湖光塔影固然令人心仪,然而支撑这个园子的精神、成就这个园子的气质的,却是呼吸奔走于其中的人。

在任何时代,都会有一些人格上卓绝的罕见的知识者,他们的识见与操守,他们的清醒与高贵,为士林维系着一丝元气。

王曙光编著的《燕园读人(北大人心灵探寻)(精)》是一次次温暖聆听的记录,深愿更年轻的一代可以从这些吉光片羽的记录中,触摸这个园子的气象与味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燕园读人(北大人心灵探寻)(精)/燕园四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曙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78079
开本 32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7-03
首版时间 2017-03
印刷时间 2017-03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40
CIP核字 2016308172
中图分类号 I2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0
13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