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设区的市级地方立法权的改革与实施/中央民族大学法学文库 |
内容 | 内容推荐 2015年《立法法》的修改,不简单地体现为市级立法主体从原来的49个向300余个的数量递增,更是包括立法权限、立法程序、备案审查等诸多要素在内的地方立法制度的重大变革。在设区的市、自治州和经济特区组成的“设区的市级”立法主体“俱乐部”中,设区的市作为基本型,是剖析地方立法权改革与实践的基础样本;自治州和经济特区作为衍生型,不仅共享着城市立法权实施所面临的一般性问题,更在双重立法权选择适用、变通权界限及其控制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制度需求。本书试图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出发,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对前述问题展开全面的探讨。 作者简介 郑毅1983年生,汉族,法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授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民族大学支委,兼任中国立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文物行政执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及副秘书长、中华司法研究会民族法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备案审查制度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郑州大学)研究员、湾区法商研究院不错研究员等,入选北京市很好人才青年骨干(2017年)、北京市百名法学英才(2017年)、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很好青年人才(2019年)、中国法学会研究会青年人才(2020年,由立法学、宪法学、民族法学研究会共同推荐),近年研究旨趣为地方立法制度、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民族区域自治法治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及法律时评14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教材8部,主持或参与各类课题四十余项,荣获各级科研或教学奖励四十余项。 目录 目录前言一、地方立法权制度改革与研究综述二、本书的特色三、本书的篇章结构上篇改革的基础:设区的市立法权章2015年地方立法权改革的制度背景与逻辑一、2015年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改革概述(一)地方立法制度发展简史(二)2015年地方立法权改革与设区的市级主体的扩充二、从“较大的市”到“设区的市”:脉络、背景与风险(一)“较大的市”的发展脉络(二)市级立法权扩充的背景(三)全面赋予设区的市立法权的潜在风险(四)从“较大的市”到“设区的市”的逻辑缺憾三、从“设区的市”到“设区的市级”:作为改革延伸的经济特区与自治州(一)经济特区立法权的变与不变(二)自治州立法权格局的相应变革(三)小结第二章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改革的宪法基础一、2018年修宪前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合宪性(一)2015~2018年:“空窗期”设区的市立法合宪性解释的重要性(二)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三种合宪性解释方案(三)超越00条:“谨慎放权”与《立法法》诱发的宪法变迁二、《宪法》00条第2款“谨慎放权”意图及其实现机制(一)“谨慎放权”的宪法意图(二)“谨慎”和“放权”的实现机制三、《立法法》对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谨慎”控制及其局限(一)《立法法》对设区的市地方性法权的控制机制(二)《立法法》对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控制机制的局限四、基于《宪法》00条第2款的“放权—控权”均衡(一)宏观背景:作为“谨慎放权”实现机制的“党的领导”(二)制度核心之一:“不抵触”的理论意涵及其规范适用(三)制度核心之二:“报批准”的程序价值及其引申内涵(四)合法性与合宪性的审查机制衔接与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的角色第三章地方立法权改革若干疑难问题的规范诠释一、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范围的规范畛域(一)《宪法》00条第2款:设区的市级立法范围限制的隐身与引申(二)“等内等”抑或“等外等”?(三)“城乡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内涵与解释弹性二、超出三类事项范围的既有较大的市立法的修改空间(一)修改可能性:一种文本主义的解释方案(二)恣意的规避:逻辑与实践三、《立法法》第76条“特别重大事项”的判断标准(一)范围标准(二)程度标准四、《立法法》与《行政处罚法》的分歧与弥合(一)从解释到裁决: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角色梯度(二)从应然到实然:现实规范冲突的可能性分析下篇改革的延伸:自治州和经济特区立法权第四章自治州立法权结构的二元化及其选择适用一、问题的提出(一)《立法法》修改后自治州二元立法权格局的实施之惑(二)《立法法》文本诱发的立法权划界困境(三)破题思路的转换及其逻辑构建二、纯粹立法事项的选择标准及其证成(一)纯粹一般地方立法权事项的判断基准(二)纯粹自治立法权事项的判断基准三、一般地方立法权与自治立法权重合性事项的畛域划分(一)形式重合情况下自治州人大的选择权及其限制(二)实质重合情况下自治立法权的充分行使四、存在既有立法情形下的选择特例(一)单一类型立法权的错位及其纠偏模式(二)重合性事项的立法权选择模式(三)自治县既有单行条例情形下上级自治州对立法形式的选择模式五、对自治州的双重立法权格局的再认识(一)正确认识自治州立法权结构调整的策略意图(二)正确认识自治州立法权结构调整的理论背景(三)正确认识自治州立法权结构调整的政策基础(四)正确认识自治州立法权结构调整的法治进路(五)正确认识自治州立法权结构调整的方法价值第五章《立法法》修改后自治州立法权的实施与发展一、问题的提出与实证样本的选择(一)实证视角中的自治州立法权制度改革(二)作为实证样本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二、《立法法》修改后湘西州双重立法权的实施现状(一)1986~2017年:《立法法》修改前湘西州地方立法概况(二)《立法法》修改以来湘西州地方立法的主题分布(三)《立法法》修改后湘西州的地方立法经验三、《立法法》修改后湘西州立法权实施的难点与问题(一)一般地方立法权范围的规范界定之困(二)双重立法权区分的畛域之惑(三)政府规章制定相对滞后的意识之疏(四)机制创新诱发的次生问题之虞四、新时代自治州立法权实施的发展与完善(一)重视政府规章的法治功能(二)规避地方制度试验的次生困境第六章《立法法》修改后经济特区立法权的实施与发展一、新时代:变革中的经济特区立法权(一)经济特区立法权的时代价值(二)经济特区立法权的制度困境二、经济特区立法的规范属性及其宪法依据(一)经济特区法规的规范属性及其宪法依据(二)经济特区规章的规范属性及其宪法依据(三)小结三、经济特区立法对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立法制度的适用(一)经济特区法规对地方性法规程序制度的适用(二)经济特区法规对地方性法规实体制度的适用(三)经济特区规章对地方政府规章程序制度的适用(四)经济特区规章对地方政府规章实体制度的适用(五)小结四、经济特区二元立法权的选择适用(一)经济特区二元立法权的结构逻辑(二)经济特区立法权的专属范围(三)重合事项的立法形式选择(四)小结五、经济特区法规的变通限度(一)核心标准:基于自治法规变通规则的当然论证(二)辅助标准:激励与谨慎的“探戈”(三)小结六、迈向体系完备的《经济特区法》(一)全面启动《经济特区法》的起草研究(二)起草《经济特区法》前提问题的澄清(三)《经济特区法》立法权章初论附录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附录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摘要)参考文献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设区的市级地方立法权的改革与实施/中央民族大学法学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郑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74756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0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20-11-01 |
首版时间 | 2020-11-01 |
印刷时间 | 2020-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60 |
CIP核字 | 2020131029 |
中图分类号 | D927 |
丛书名 | |
印张 | 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