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吟诗诵韵--齐言韵诗赏析创作篇 |
| 内容 | 作者简介 199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至今一直在现湖北文理学院担任专职教师《印象主义音乐的典范——论德彪西钢琴创作的风格特色》《如何用心聆听音乐——浅谈高师的音乐欣赏教育》《论高校音乐欣赏课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开放的思维——论席曼诺夫斯基前奏曲的独优惠值》《浅谈目前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中的若干问题》《吟诵——中国式的音乐治疗》《学生需求导向的现代高校音乐教育思考及应对》 目录 第一章 律诗总论 一、篇有定句 二、句有定字 三、字有定声 第二章 五言韵诗的吟诵及赏析 一、平起五绝的吟诵及赏析 二、仄起五绝的吟诵及赏析 三、平起五律的吟诵及赏析 四、仄起五律的吟诵及赏析 五、五言古体的吟诵及赏析 第三章 七言韵诗的吟诵及赏析 一、平起七绝的吟诵及赏析 二、仄起七绝的吟诵及赏析 三、七言律诗的吟诵及赏析 第四章 齐言韵诗的套调练习 一、直接套调练习 二、变化套调练习 第五章 齐言韵诗的创调练习 附录 谱例 后记 参考文献 导语 继《吟诗诵韵——蒙学篇》《吟诗诵韵——儒道篇》之后,笔者对吟诵学习的体会及思考进行梳理和阶段性总结,形成了本书。随着吟诵教育的普及,关于吟诵的书籍也呈琳琅满目之态。这些书籍分别从吟诵文体、吟诵方法、吟诵风格、吟诵教学等不同角度对吟诵的内涵及表现进行阐释,丰富了人们对于吟诵的了解与认知,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吟诵的接受度与喜爱度,对吟诵的普及教育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就是笔者在学习吟诵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从传统吟诵调的旋律中找寻出吟诵既“对”又“美”的吟诵旋律特点,从赏析学唱入手,通过模仿套用,最后达到自由创调的目的。 内容推荐 本书是继《吟诗诵韵——蒙学篇》《吟诗诵韵——儒道篇》之后,笔者对吟诵学习的体会及思考进行的梳理和阶段性总结,适用于所有吟诵爱好者。 在撰写本书过程中,笔者结合自己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通过集中对程滨老师传承的戴君仁先生、陈少松老师传承的徐永端先生和刘季高先生,以及徐健顺老师传承的高文先生的传统吟诵进行各种文体的吟诵旋律对比,找寻出同一系统中的平起和仄起、绝句和律诗、近体和古体、五言和七言的吟诵旋律及形成规律。本书为吟诵爱好者在套调和创调方面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吟诗诵韵--齐言韵诗赏析创作篇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胡水欣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806588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8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65 |
| 出版时间 | 2020-10-01 |
| 首版时间 | 2020-10-01 |
| 印刷时间 | 2020-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29 |
| CIP核字 | 2020201116 |
| 中图分类号 | H11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湖北 |
| 长 | 240 |
| 宽 | 169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