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陈嘉庚(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陈嘉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生涯中,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祖国富强做出了卓越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贺春旎编著的这本《陈嘉庚(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记述了陈嘉庚短暂的几十年中成就的实业、教育、社会活动等方面的伟业,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善良、正直、果敢、敏锐、择善固执、无畏、魄力等。

内容推荐

他是南洋华侨杰出的实业家和政治领袖;他白手起家创造了雄踞南洋的橡胶王国;他第一次将全体南洋华侨统一领导起来,心怀祖国,积极组织抗日救亡活动;他积极投身祖国教育事业,是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创始人;他促成修建了福建历史上第一条出省铁路一一鹰厦铁路……他,就是陈嘉庚,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贺春旎编著的这本《陈嘉庚(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以人物生平为线索,在故事中体现传主的事功、道德,凸显他们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和阐发其内在精神,从而激起读者爱国爱乡的强烈情感,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本书以广大群众为读者对象,尤其是各年龄段的学生群体以及受过中等教育的读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小渔村走出的青年商人

第二章 代父还债 诚信为本

第三章 教育拓荒者和他的学村

第四章 从倾资兴学到毁家兴学

第五章 统领南侨的华侨领袖

第六章 没有寿星的寿宴

第七章 从嘉陵江边到延水河畔

第八章 空前绝后的华侨首席代表

第九章 永远的陈嘉庚

延伸阅读

后记

试读章节

1874年10月21目,一个看上去与往日无异的日子,在福建泉州同安县仁德里集美社的颍川世泽堂,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番非凡作为的华侨领袖陈嘉庚。

陈嘉庚出生的年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期。1840年,英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除赔偿巨款、割让香港外,还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丧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74年5月,日本借口琉球遇难船民事件,悍然出兵,进犯台湾。这次军事进攻遭遇台湾各族人民以及清军的奋勇抵抗,同时由于其他列强的干预而未能得逞。但同年10月31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中日北京专约》,要赔偿日本军费50万两,并承认琉球为日本的附属国。1884年,承载着百姓万千希望的福建水师在抗击入侵的法国远东舰队时全军覆没。中华民族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之中,清王朝内外交困,岌岌可危。

这些屈辱的记忆伴随着陈嘉庚的成长。

陈嘉庚的家乡与厦门隔海相望,三面环海,土地稀少,原是福建省东南沿海一个半渔半耕的小村庄,历史上隶属同安县。早先人们称它为“浔尾”或“尽尾”。明末天启(1621—1627年)年间,进士陈文瑞告老还乡,认为地名不雅,因闽南方言“浔尾”“尽尾”与“集美”语音相近,遂改名“集美”,寓意集天下美之大成。集美在历史上有着光荣的传统,从陈嘉庚的家出来向南步行百米,上个小山坡就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抗清驱荷的遗址。17世纪中叶,这里是郑成功操练水师的据点之一,其部将刘国轩在此修筑营垒,开挖水井。少年陈嘉庚常流连在古老的“延平故垒”和“国姓井”边,听长辈一遍遍地讲述郑成功的传奇故事。这在他幼小的心田播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

陈嘉庚的祖先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秦代属颍川郡辖内,所以至今陈氏家族的门楣上,大多刻有“颍川衍派”字样。相传他们当年追随开闽圣王王审知,从河南迁徙入闽,几经辗转,定居在集美渡头。据载,陈氏除了在明朝天启年间曾出过一名进士外,其余皆无功名。

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中,福建南部悄然兴起一股漂洋过海的移民热潮。这是因为闽南地区地少人多,资源匮乏,而且自然灾害不断,加上列强入侵,极大地冲击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大批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无以为生。时值资本主义上升阶段,西方殖民主义者为了掠夺东南亚的原料和市场,需要大量劳动力和中介商人。就这样,在国内走投无路的困顿与国外劳动力奇缺的需求所形成的“推力”和“引力”的作用下,许多人纷纷加入方兴未艾的移民潮,远离故土,到南洋谋求生路。

其实,在鸦片战争之前,陈嘉庚的曾祖父陈时赐兄弟五人中就已有人远渡重洋谋生,移民海外的那一支定居在槟榔屿和新加坡。陈嘉庚的祖父陈簪聚(1795—1856)一生从未出洋,在集美社“俭朴自守,勤谨克家,处于海泻,耕渔自给”。他的三个儿子——缨忠、缨斟、缨杞都相继出洋谋生。

陈嘉庚的父亲陈缨杞又名杞柏,字如松,19世纪70年代随兄长南渡新加坡创业,相继开办了多家“安”字号商店。陈杞柏是个善于经营的成功商人,除了经营米业外,他还涉足种植业、制造业,开辟黄梨(菠萝)园数百顷,创办黄梨罐头厂,产品外销欧美各国。他热心慈善公益事业,到19世纪90年代已成为新加坡陈氏宗亲社团——保赤宫的会董,成为福建帮侨领之一。

在陈嘉庚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一直是一个遥远的思念。由于忙于经营南洋的生意,在陈嘉庚出生后的16年间父亲仅回乡3次,每次只住了半年左右。所以,陈嘉庚是母亲一手抚养长大的。母亲孙氏是一位善良、贤惠、勤劳、质朴的妇女,肩负慈母严父双重责任。由于父亲的汇款不多,且时断时续,陈嘉庚童年时家里并不宽裕。母亲操持家务克勤克俭,既能下田,也能下海。孩童时期的陈嘉庚淳朴憨厚,身板结实,手脚利索,七八岁时已成了母亲的好帮手,无论栽插藤苗、抓虾拾贝,还是掘收番薯、剖取海蛎,样样上手,小小年纪就尝到了生活的艰辛。

P2-4

序言

厦门大学校园,风景如画。

中西合璧的群贤楼群,一主四从、一字排开,这里是厦门大学的发祥地——1921年,第一块基石在此奠定,第一所华侨独资创办的高等学府由此起步。

群贤楼前矗立着学校创办人的铜像。老人身着西装,右手执杖,左手握一顶巴拿马草帽,神态安详。雕像基座上刻着“陈嘉庚1874—1961”。

在距此不到20千米的集美学村,同样西式装扮,手拿巴拿马草帽的陈嘉庚雕像伫立在归来堂前,微笑着目视远方;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陈嘉庚执杖前行的铜像,屹立在校园最醒目的高处;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一座陈嘉庚的铜塑胸像也静静地接受人们尊敬的目光。

最近几年,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云南畹町、广州华侨中学、福建大田县城、四川汶川、青海玉树陆续出现了一座又一座陈嘉庚塑像。

竖立人物纪念雕像是为了构建一种人格,表达一份集体的敬仰,树立一个跨越时空的精神坐标。陈嘉庚雕像出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陈嘉庚做了哪些超越办学范围的大事,以至于在他逝世半个多世纪以后还能有如此大的影响?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拂去岁月的浮尘,走进陈嘉庚生活的年代,走进他既平凡又伟大的一生吧。

19世纪末,中华民族处于被列强瓜分的极端危险的境地。在这个需要巨人,产生巨人的时代,各路英豪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党人,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革命党人,以张謇、陈宜禧为代表的实业救国的民族工商业者,以黄遵宪、詹天佑为代表的科学救国的知识分子……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救国之路。陈嘉庚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位杰出的华侨实业家、教育事业家和社会活动冢。

1874年10月,陈嘉庚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父亲陈杞柏于19世纪70年代南渡新加坡,开设米店兼营地产等业务,是福建帮的领袖之一。1890年,陈嘉庚应父召,前往新加坡学商。青年陈嘉庚暗下决心要为家乡的进步尽一份力。

陈嘉庚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他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与期许,来到这个世界上,他是一定要干一番事业的。海峡殖民地工业刚起步时,他即参与其中,从种植业、制造业到航运业、商业贸易都广泛涉足。最为典型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发现,在战争年代,菠萝罐头已成奢侈品,而市场对橡胶的需求却大大增加,于是果断地将菠萝罐头厂和米厂改为橡胶制品厂。他从橡胶的原材料种植扩展到生胶加工,再发展到多种橡胶产品制造,完成了橡胶经营从单一的农业垦殖到兼有工业和制造业的飞跃。此外,他还首创不通过洋行而直接与欧美商家交易的做法,打破了英国资本在橡胶业上的垄断,率先实现橡胶的种植、生产、销售一条龙,被誉为“橡胶大王”。至1925年,陈嘉庚拥有资产1200万叻币,相当于百万两黄金。陈嘉庚公司在世界各地有100多家分行,在45个国家设有49个代理处,员工最多时有3万多人。

在缔造企业王国的同时,陈嘉庚还奇迹般地缔造了教育王国。早在1894年,20岁的陈嘉庚就出资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了“惕斋学塾”,这是陈嘉庚捐资兴学的开端。辛亥革命的成功和民国的创立极大地鼓舞了陈嘉庚。他以高度的国民自觉“思欲尽国民份子之天职”,从1913年创办集美小学起,他几乎每两三年就有新的办学举措,十余年间就形成了包括幼稚园、小学、中学、女子师范、幼稚师范、水产、商科、农林部、国专部等在内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府特批集美学村为“永久和平学村”。1921年,陈嘉庚在与集美学村一水相隔的厦门建起了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一一厦门大学。他斥巨资延聘名师,添置教学设备,设文、理、法、商、教育共5院17个系,使其成为当时全国院系最齐全的5所大学之一。据统计,陈嘉庚一生在国内外创办和资助的学校达118所,用于教育事业的投入超过1亿美元。

……

1958年,陈嘉庚罹患鳞状上皮癌,国家卫生部组织专家为其会诊治疗。病情一有好转,他又奔忙在集美学校、厦门大学、华侨博物院的建设工地上。1960年,陈嘉庚病情恶化,再度赴京治疗。周恩来总理多次亲往探望。1961年8月12日0时15分,陈嘉庚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1961年8月15日上午,在北京中山堂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会。周恩来总理主持了共和国成立以来最隆重的公祭,陪祭人有朱德委员长、陈毅副总理等13人,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廖承志致悼词。公祭结束后,由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领先执绋,在哀乐声中护送灵柩上灵车,并用专列运送至厦门。8月20日,中国侨务委员会副主任庄希泉、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林一心、副省长梁灵光等领头执绋,将灵柩送往集美鳌园墓地安葬。陈嘉庚逝世的消息传到海外,新加坡、印尼、缅甸等地华社纷纷举行追悼大会,追悼这位伟人。

为了纪念和表彰陈嘉庚的杰出贡献,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第2963号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他的名字连同“陈嘉庚星”永载史册,遨游太空,与日月同辉,与宇宙共寿。

这就是陈嘉庚不平凡的生命轨迹。

陈嘉庚以一介平民之身,在短暂的几十年中,成就了实业、教育、社会活动等方面的伟业。他的善良、正直、果敢、敏锐、执著、无畏等特质,对他的事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创办实业时靠的是敏锐、勇气、魄力;兴学办教时则非常执著,一旦决定以什么方式报国,便义无反顾;参加政治活动又是那么的无所畏惧,迎着危险,勇赴国难。所有这些都是他极其非凡的品性使然。

陈嘉庚生活的时代一去不返,陈嘉庚的经历与成就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有人说,陈嘉庚是空前绝后的。其实,陈嘉庚的精神当然不会绝后,这是毫无疑义的。但陈嘉庚呢?我们说,陈嘉庚是华侨的旗帜,是历史的骄傲,是时代进步的缩影。说他空前绝后,是因为历史不会倒流。陈嘉庚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完成了经济和政治的两次崛起。很少有这样的人,经济上沉落了,政治上又崛起了,最终成就了陈嘉庚生命中真正的辉煌。

后记

福建,山海相拥,人杰地灵,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科学家和民族英雄、爱国先驱、革命将士、时代楷模。他们的教育成长、道德品行和思想文章,是福建的宝贵精神财富,教育和激励着一代代福建人努力学习、奋勇前行。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编写的“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以福建历史名人为题材,古今结合,意在从高处着眼、从基础着手,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促进人文道德养成,使社会科学知识走进大众、走进生活、走进现实,让更多的人了解福建历史名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福建文化影响力和感染力,为建设文化强省添砖加瓦。

“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第一辑)所包含的朱熹、林则徐、严复、陈嘉庚、王审知、杨时、郑成功、黄道周、林语堂、林纾10个人物故事,记录了福建文化之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时也以人物史的叙述方式生动地展现出中国人文精神的风骨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人物篇以人物生平为线索,在故事中体现传主的学问、事功、道德,凸显他们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和阐发其内在精神,从而激起读者爱国爱乡的强烈情感,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这套丛书以广大群众为读者对象,尤其是各年龄段的学生群体以及受过中等教育的读者,他们对这些历史名人的认知,大多来源于历史课本、乡土教材、文化景点和博物馆,很难形成具体、深入、系统的认识。丛书深入浅出,雅俗共赏,通过一个个生动精彩的故事带领读者走进福建历史,走入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殿堂,融故事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对提升大众的阅读水平,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福建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冯潮华对编撰出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给予大力支持。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缪建萍亲自指导本书的策划和编写。省社科联普及部的缪旭明、杨文飞、林彤、李培锅等具体组织实施本丛书的编撰出版工作。

马照南、汪征鲁、林国平、刘传标、刘小新、王日根、茅林立、林焱、黄启权等专家学者对丛书写作大纲和书稿进行了认真审读,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纂出版时间紧,经验和水平有限,疏漏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委会

2016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陈嘉庚(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贺春旎
绘者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1071555
开本 16开
页数 1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5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2015133306
中图分类号 K828.8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2
出版地 福建
240
172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