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具有丰厚的社会内容和心理内容, 并用极其优美的散文体写成, 在俄国小说史和散文史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这部小说的叙述手法亦略有特别之处: 由叙述者的第一人称转为插入文本的第一人称, 也即从外部视角过渡到主人公的内聚焦叙事, 借助叙述主体的递进关系, 寄寓了逐层深入的自审意识。
| 图书 | 莱蒙托夫诗选当代英雄(精)/名著名译丛书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具有丰厚的社会内容和心理内容, 并用极其优美的散文体写成, 在俄国小说史和散文史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这部小说的叙述手法亦略有特别之处: 由叙述者的第一人称转为插入文本的第一人称, 也即从外部视角过渡到主人公的内聚焦叙事, 借助叙述主体的递进关系, 寄寓了逐层深入的自审意识。 作者简介 作者:莱蒙托夫(1814—1841),俄罗斯天才诗人,社会心理小说鼻祖。 译者:顾蕴璞(1931—),北京大学教授,诗歌翻译家,第一届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获得者,1998年因翻译莱蒙托夫诗歌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鲁迅文学奖,2014年获俄罗斯作家协会“莱蒙托夫奖章”。 前言/序言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坛为世界文学史写下了金光灿灿的一页,向全球文学宝库输送了一批杰出的作家。继普希金之后,第二个冲出国界的俄罗斯作家就是诗人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他以少有的勇气倾吐了人民反叛沙皇黑暗统治的心声,以罕见的天才继承与发展了普希金的文学传统,在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写出了无愧于时代的作品,以难得的文化遗产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俄苏的作家和诗人。莱蒙托夫短短二十七岁的一生的成就告诉人们:他是俄罗斯的,也是世界的,他立足于民族的土壤并汲取了异域的营养,又通过用俄罗斯的民族魂铸成的文学精品向各国不停地反馈着艺术的信息。 莱蒙托夫是俄罗斯的民族诗人,是一架大胆歌唱自由的竖琴,是民族之魂,更是自由之子。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给予莱蒙托夫特殊的评价,就是因为看重他把自由置于沙皇俄国的国家利益之上的历史观,它反映在看待拿破仑、沙皇侵略扩张等一系列问题上。莱蒙托夫所处的时代早成为过去,但他作品中争取自由的思想和表达这一思想的艺术,既然在作者生前早就冲破了民族的界限,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自然更能变成全球(包括中国)的共同精神财富了。 莱蒙托夫和他的作品都是不朽的。 顾蕴璞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莱蒙托夫诗选当代英雄(精)/名著名译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俄罗斯)莱蒙托夫 |
| 译者 | 译者:余振//顾蕴璞//翟松年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124763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60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227 |
| 出版时间 | 1997-05-01 |
| 首版时间 | 1997-05-01 |
| 印刷时间 | 2020-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682 |
| CIP核字 | 2017038779 |
| 中图分类号 | I512.2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