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娑婆之舞/储福金女性长篇小说系列
内容
内容推荐
《娑婆之舞》讲述了一位久居城市的剧作家,来到山清水秀的乡村,与几个纯净质朴的乡间女子产生了若即若离的感情,而他又无奈于身心仍然无法摆脱现实的桎梏。写出了关于生活与爱情的哲理。
目录
《娑婆之舞》无目录
序言
追寻与自我(代序)
创作是个人的艺术表现。
这道理简单,便如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我坐在写字台前,我想在作品中表现出“我”来,这
个“我”应该是独特的,应该是有别于其他作家的。
然而,我们写出的作品却往往是一个调子的,往往是
一种语境中的,往往是雷同的。
这是受外在的影响所致。写作总是要受外在影响的。
我们的社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的时代是千变万
化的时代。
还记得儿时生活的大城市,响着叮叮铃声的有轨电车
在街上穿行。铺着青石的小街小巷里,排列着青瓦的平房
与阁楼。多户人家合居在一个院落。夏日的夜晚,街巷两
边摆着竹凳与躺椅,坐着和躺着摇着蒲扇的人们。冬天的
夜晚,从玻璃窗看出去,高高的工厂烟囱梦魇般地耸立在
夜空中……
而今身居的大城市,无数座大厦高楼如同积木般堆立
着。街道上,汽车排着长长的队,有时很缓慢地移动着。
夜晚,五彩的霓虹灯跳闪着,夜空染着一片片的深玫瑰色
光晕。
中华民族已有几千年文明史,传统文化渗透在我们的
血液中,积淀在我们的精神中,那是我们心灵的根脉。以
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深邃而广博;以唐诗宋词
元曲与明清小说为代表的中国文学,伟大而具有高度。
而我们走进了现代,科学的发展使我们的一切与世界
接轨,西方的思想潮流、现代的文学潮流,裹挟着形形色
色的理论汹涌而来,变形、荒诞、魔幻……正合着现代人
内心的纷杂。
那么丰富的世界,那么丰富的文化遗产,那么丰富的
社会变化,如何不影响我们的创作?
而我的具体创作,如何将这外在的影响,艺术地表现
在一个文本之中?
文学创作的世界是宽广的,应该能供任何创作者走出
一条路来。然而你一旦走出去,便发现你要走的路前面总
有先行者,无数条路上有着无数的先行者。行走的“我”
迷失了,写出来的作品总有着别人的色彩,总有着别人的
形式,总有着别人的调子,总有着别人的思想。
似乎眼前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
前面的路,有的路是热闹的。热闹的路是大路,是人
走得多的路。每一段时期都有这样的路。正因为走的人多
,得到的赞叹和掌声也多,走的人也就走得兴高采烈,走
得手舞足蹈:没有寂寞,没有孤独,没有漂泊感,没有忍
受感。那是合乎时尚的路,那是合乎机缘的路。走上那一
条路是容易的,不用猜谜,不用选择;拣人多的地方去拥
,找声音大的地方去奔,寻眼光集中的地方去走。
在那条路上走,很难寻找到自我。一切是流行而时尚
的。
流行和时尚的根本是从别人那儿借来的,是和别人共
通的。
也许你一时走得很顺,但你会发现你行走的力量,乃
是借了别人的力量,而凭你自己的力量你寸步难行。你只
能安慰自己说,似乎没有人是全新的,似乎没有人能具有
绝对的自我,似乎所有人都在别人的阴影里。
其实文学作品只要是你写出来的,只要有你的生活,
只要有你的经验,就能算是你的。每一篇作品从某一点来
说,都是独特的,除了抄袭。而从另一点来说,每一种作
品,哪怕是再伟大的作品,也都有前人之迹可寻。然而,
独特和模仿还是可辨的。
只有你把自己的所悟所感都投入作品中,把你感悟的
一切都化入自我,你从模仿到绕开,从绕开到化解,你立
定你自己的中心,你心无旁骛,你视独创为根本,用你的
方式,注入你的经验,反映你的情感,表现你的思想,是
你对人生的认识,是你对人生的体悟,是你化生活内容归
于朴素、归于自然的形式。这形式不管是繁还是简,不管
是柔还是刚,不管是大还是小,不管是尖锐还是和缓,不
管是高歌还是低吟,有了这形式你才能有独特的自我。如
此说着是容易的,其实是多么难,你从许许多多条路中追
寻一条自己的路,也许只有大幸运者才能达到,才能显露
,才能真正地表现出来。即便是卡夫卡,生前也对自己的
作品产生怀疑,直到去世后他那独特的作品才被人们接受
,并成为经典。这太艰难了,也太幸运了。
也许无数个作家中,只有一两个真正创新了;也许无
数创新的作家中,只有一两个才完全显现了自我;也许无
数个显现了自我的作品中,只有一两篇才得到了成功。
如何寻找到那个“我”?我自然会受各种影响,我是
一个各种影响塑造的我,我又如何表现出艺术的自我来?
艺术创作的一切都可以变化,手法、形式、主题、人
物、虚构、写实、语言,一切的一切都可以随时而变。但
有一点最基本的是无法变的,那就是独特性,即独创性。
一旦模仿而共通,不管相通于多伟大的作家,不管相近于
多伟大的作品,不管披上了多么炫目的色彩,都摆脱不了
平庸。外来的资本能衍生出经济的繁荣,外来的制度能改
变社会的结构,但借来的艺术创作,不管别人如何赞叹和
拍掌,骨子里总含着嘲讽。
追寻自我的路是孤独的。
只能是孤独的。
站在孤独的路边,为孤独的行人赞叹和拍掌,本身的
心境也是孤独的,也需要耐得住寂寞,也需要耐得住热闹
的诱惑。
导语
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位久居闹市的作家。来到山清水秀的江南小城,不经意间,与几位女子产生了若即若离的复杂情感。其间充满了纯净,美好与茫然、惆怅。这位多才又深情的文人,面对乡村姑娘莲儿的质朴、纯美和善良,产生了极其美好的印象;又面对自己那位女友的俗气和都市的衰气、人生的暮气,产和一了非常复杂的情感冲突,但是,在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心灵享受,他又无法摆脱现实生活的限制与束缚,他不由得反复逼问自己:“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做?”
精彩页
我抱膝坐在山头上,看下面浮着的白云。一团一团如棉的白云仿佛是凝定了。
我经常周末到山里来,整个星期天便在山里转悠。这座南方的山,我几乎熟悉了它的每条山道,也熟悉了它的每片林子。
凝望白云久了,身子如浮在云之上空,心中无半丝杂念,只听耳边有微微的风声。
有一声鸟的清脆鸣叫,神思回落到身处的山头上。起身来,跨过山石缝里长着的一丛野草,往山下去。
我在山道里慢慢地走着,呼吸着山谷的清新空气。我流连在山里,是与我的一个记忆牵着:那美的情景,那生的快乐……似乎都无法重复。那境界,有时会让我生出一点疑惑:记忆到底是真实的,还是我幻想出来的?
多少次,我也不记得自己多少次在这山里转悠,这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也成了我有益身心的需要。
在乡镇的小旅社住一个晚上,再回到城里去,我在那个近山之城里有着自己的工作——给一个剧团做道具。有时我写一点文章,投给报纸与杂志。我周围的人很少看报刊,就是看,也不去注意作者的名字,所以谁也不知道我写文章。这座南方的带点潮湿的近山之城,就有这个好处,谁也不管谁的事。在社会的变化还没完全展开的时候,城里就有了不少外来的流动移民,做着各种各样的工。
太阳移到西山尖上的时候,被云遮了,下了一点小雨,这场雨突如其来,但我并没有在意。山里的天气变化是经常的事。我独自走在下山的路上,并不时抬头看着天空飘落下来的雨水。
一路无人。山道转弯处,眼前一片林子,树高高,草茂茂,山雨飘落的时候,满眼特别青绿,色彩的饱满,仿佛让整个天地都变得不一样了,偏又合着我幻想中的感觉。
到小镇已近黄昏,雨还似有似无地飘着,天色却是大亮着,映着一片橙黄色的光,西天划着一道道长长的云。
小镇依山而立,镇外一条通车的公路盘旋向上,镇街是窄窄的石板道,两边店铺的房屋高低起落,地坪却都高于镇街,进店要上三个台阶或五个台阶。我每次来居住的小旅店在镇边,离镇街有一段路,比镇街要高出十多个台阶,倚着山背,半隐在一片竹林中。
旅店门口挑着一挂竹帘,进门的堂屋中,打了一个小柜台,堂屋里干干净净的。左首隔着一个饭厅,摆着几张桌椅。旅社兼着饭店,后面院里的房间住客,前面的饭厅供应住客饭菜,也招待四乡来小镇的山民歇脚吃饭。
我走到中间靠窗的桌子边,女店主便跟了来。她围着一个围裙,围裙是深蓝色的,绣着一圈白边,透出干净的味道来。
她熟悉我,但很少与我对话,总是带着微笑。笑着的时候,眼角显出些皱纹。她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旅社很少住外来客,来的山里人似乎都是熟人,她见人打招呼的方式便是笑笑。见我坐下,她过来在桌上放下一只下部可烧火的瓦罐。这里的人都习惯吃火锅。
燃了火,炭灰烧白了,跳着一点夹红带绿的火苗。 罐里煮着的是山里出的菌类与野味。多少年后,出现在大城市的高级酒家的餐桌上是名贵的菜,而在当时当地,这些东西是很便宜的,也是我常吃到的,而一般山里人觉得一点也不稀罕。我毕竟漂游在外多年,走过许多地方,吃过许多东西,自然觉得它们的味道实在是鲜。
菜就在这个火锅里,我要了一小杯当地产的米酒,去去湿气。罐里的菜吃完了,就着汤吃一点饭,饭也是很鲜的。
看着锅里的汤,慢慢地泛起泡来,变得浓郁。我慢慢地喝着酒,抬头看着窗外,淡淡的光色中,整个山都是清绿的。
一个女性的声音从门口传过来,声音前段脆脆的,尾声带着一点往上提的弯曲。
我一扭头,便看到她站在饭厅通往厨房的门口,捧着一只木盆。木盆里有半盆水,水里游着一条青鳞的鱼。她娇小苗条的身子微微地弯着,低头看着木盆。从声音与身形来看,她是一个少女。
女店主叫她莲儿。
莲儿说:“抓了一条鱼呢。让哪一位客人尝了?”
“是什么鱼呢?还真让你抓来了。”
“有两条都握到手里,又滑掉了,就这一条,我抓了好长时间。”
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娑婆之舞/储福金女性长篇小说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储福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64675
开本 32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20-03-01
首版时间 2020-03-01
印刷时间 202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28
CIP核字 2018208885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9
148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