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上下插图本)(精)/中国古典小说藏本
内容
内容推荐
吴趼人著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清代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共108回。小说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二十年间的遭遇和见闻,反映了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前后到20世纪初期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封建社会总崩溃时期统治阶级的腐败和堕落,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封建末世社会行将崩溃的历史画卷。
序言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末吴沃尧著,
是一部著名的暴露封建专制制度末期政治和社会
黑暗的小说。
这种暴露性的小说,在清朝末年义和团起义
失败之后,盛行一时,第一部是李宝嘉的《官场
现形记》,接着就是这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两部代表作打开了道路,后来类似的作品,
便风起云涌地出现。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
》里面,把这种小说叫做“谴责小说”。他指出
:清王朝自嘉庆(一七九六——一八二○)以来,
虽然先后镇压了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和回民
的起义,但在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中法战争和
中日战争当中,却一次一次地遭到可耻的失败,
暴露出这个腐朽的王朝完全没有能力保卫自己的
国家。于是,“有识者则已翻然思改革,凭敌忾
之心,呼维新与爱国,而于‘富强’尤致意焉。
戊戌变政既不成,越二年即庚子岁而有义和团之
变,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
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
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中国小
说史略》第二十八篇)
鲁迅先生把谴责小说的盛行,看作是当时人
民对清朝政府绝望后的鞭挞,这是非常正确的。
清王朝对于资产阶级改良派所领导的戊戌变法运
动,进行了血腥的镇压,这就表明它决心顽固到
底,对于温和的改良的要求也不能容忍。紧接着
两年之后,清王朝又狡猾地利用了农民群众反对
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义和团起义,借以排斥西方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影响,而当帝国主义侵略联军
打进来的时候,又无耻地出卖了起义的农民,在
农民的血泊当中,实行所谓“宁赠友邦,不与家
奴”,这就表明清王朝乃是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工
具,为虎作伥的祸首。这样一来,中国人民面前
便有了两份有力的反面教材,教导着一个革命的
真理:清朝政府是“不足与图治”的,对付之道
,只有“掊击”,干脆推翻它,消灭它。谴责小
说便是作为“批判的武器”,出现在那样一个迫
切要求着“武器的批判”的时候。
谴责小说里面,清王朝的整个统治机构及其
统治下的整个上层社会,呈现出一片黑暗腐朽、
肮脏丑恶的面貌。对于革命者和爱国者,对于一
切想望未来相信未来的人们,他们可以借助于这
种暴露,更清楚地认识敌人,增加对敌人的仇视
、鄙视和蔑视,坚定胜利的信心。
可是,谴责小说也有严重的缺点。鲁迅先生
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尖锐地批判道:“虽命意在于
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
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
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他批判
《官场现形记》道:“然臆说颇多,难云实录,
……况所搜罗,又仅‘话柄’,联缀此等,以成
类书;官场伎俩,本小异大同,汇为长编,即千
篇一律。”又批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道:
“惜描写失之张皇,时或伤于溢恶,言违真实,
则感人之力顿微,终不连篇‘话柄’,仅足供闲
散者谈笑之资而已。”
鲁迅先生所指摘的两点,一是不近情理、违
反真实的过份夸张的描写;一是大量堆积、不加
剪裁的千篇一律的题材,这些都是创作方法上的
缺点,是同作家们政治思想的错误相联系的。
谴责小说的作者们的政治思想,一般都属于
改良主义的范畴。改良主义的本质是反动的。中
国的改良主义尤其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
戊戌变法运动以前,在当时的条件下,改良派的
变法运动还有进步意义。义和团起义之后,条件
变化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了,改良派日益丧失
了进步意义,反动的本质日益暴露出来。他们对
封建制度有所不满,但依恋仍深,对帝国主义有
一些“敌忾之心”,但幻想亦多。他们最害怕的
还是人民群众,对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推
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斗争,
始终反对。这样,他们就自陷于矛盾之中:在他
们看来,现实生活是充满了黑暗和丑恶的,但他
们不知道,那丑恶和黑暗的根源正是他们恋恋不
能舍去的东西;而惟一能够从根铲除一切黑暗和
丑恶的,是来自人民的革命力量,但他们对人民
力量,却比对于任何黑暗和丑恶更为害怕。他们
的作品应该是针对封建制度的“批判的武器”,
可是他们反对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武器的批判”
。这样,他们当然不可能把“批判的武器”使用
得好,不可能把那些黑暗和丑恶的本质深刻地揭
露出来,为了加强效果,他们只好求助于大量丑
恶故事的罗列,求助于不近情理的夸张了。
所以,谴责小说对于革命的、爱国的、对未
来抱有希望的读者,固然可以有积极的作用,如
前所述;可是,对于别一样的读者,作用就很不
相同。作者揭露了那样多的黑暗和丑恶,而对之
莫可奈何,这就当然也可以引向妥协,正是所谓
“仅足供闲散者谈笑之资而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写的是从一八八
四年中法战争前后到一九○四年前后这二十多年
。中法战争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开始登上历史政治
舞台。中日战争后改良派发动变法运动失败。一
九○五年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所以,本书所写
的二十多年,
导语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精装插图本)是“中国古典小说藏本(精装插图本)”中的一种。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成立之初即致力于中国古典小说的整理与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陆续出版了几乎所有重要的中国古典小说作品。这些作品的整理者,均为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如聂绀弩、张友鸾、张友鹤、张慧剑、黄肃秋、顾学颉、陈迩冬、戴鸿森、启功、冯其庸、袁世硕、朱其铠、李伯齐等,他们精心的校勘、标点、注释使这些读本成为影响几代读者的经典。“中国古典小说藏本(精装插图本)”丛书将这些优秀的经典之作集结在一起,再次进行全面细致的修订和编校,以期更加完善;所选插图为名家绘画或精美绣像,如孙温绘《红楼梦》、孙继芳绘《镜花缘》、金协中绘《三国演义》、程十髮绘《儒林外史》等,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
精彩页
第一回 楔子
上海地方,为商贾麇集之区,中外杂处,人烟稠密,轮舶往来,百货输转。加以苏扬各地之烟花,亦都图上海富商大贾之多,一时买棹而来,环聚于四马路一带,高张艳帜,炫异争奇。那上等的,自有那一班王孙公子去问津;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涎着要尝鼎一脔。于是乎把六十年前的一片芦苇滩头,变做了中国第一个热闹的所在。
唉!繁华到极,便容易沦于虚浮。久而久之,凡在上海来来往往的人,开口便讲应酬,闭口也讲应酬。人生世上,这“应酬”两个字,本来是免不了的;争奈这些人所讲的应酬,与平常的应酬不同,所讲的不是嫖经,便是赌局,花天酒地,闹个不休,车水马龙,日无暇晷。还有那些本是手头空乏的,虽是空着心儿,也要充作大老官模样,去逐队嬉游,好像除了征逐之外,别无正事似的。所以那“空心大老官”,居然成为上海的土产物。这还是小事。还有许多骗局、拐局、赌局,一切希奇古怪,梦想不到的事,都在上海出现,于是乎又把六十年前民风淳朴的地方,变了个轻浮险诈的逋逃薮。
这些闲话,也不必提,内中单表一个少年人物。这少年也未详其为何省何府人氏,亦不详其姓名。到了上海,居住了十馀年。从前也跟着一班浮荡子弟,逐队嬉游。过了十馀年之后,少年的渐渐变做中年了,阅历也多了;并且他在那嬉游队中,很很的遇过几次阴险奸恶的谋害,几乎把性命都送断了!他方才悟到上海不是好地方,嬉游不是正事业,一朝改了前非,回避从前那些交游,惟恐不迭,一心要离了上海,别寻安身之处;只是一时没有机会,只得闭门韬晦。自家起了一个别号,叫做“死里逃生”,以志自家的悼痛。
一日,这死里逃生在家里坐得闷了,想往外散步消遣,又恐怕在热闹地方,遇见那征逐朋友;思量不如往城里去逛逛,倒还清净些。遂信步走到邑庙豫园,游玩一番,然后出城。正走到瓮城时,忽见一个汉子,衣衫褴褛,气宇轩昂,站在那里,手中拿着一本册子,册子上插着一枝标,围了多少人在旁边观看。那汉子虽是昂然拿着册子站着,却是不发一言。
死里逃生分开众人,走上一步,向汉子问道:“这本书是卖的么?可容借我一看?”那汉子道:“这书要卖也可以,要不卖也可以。”死里逃生道:“此话怎讲?”汉子道:“要卖便要卖一万两银子!”死里逃生道:“不卖呢?”那汉子道:“遇了知音的,就一文不要,双手奉送与他!”死里逃生听了,觉得诧异,说道:“究竟是甚么书,可容一看?”那汉子道:“这书比那《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观音菩萨救苦经》,还好得多呢!”说着,递书过来。死里逃生接过来看时,只见书面上粘着一个窄窄的签条儿,上面写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翻开第一页看时,却是一个手抄的本子,篇首署着“九死一生笔记”六个字。不觉心中动了一动,想道:“我的别号,已是过于奇怪,不过有所感触,借此自表;不料还有人用这个名字,我与他可谓不谋而合了。”想罢,看了几条,又胡乱翻过两页,不觉心中有所感动,颜色变了一变。那汉子看见,便拱手道:“先生看了必有所领会,一定是个知音。这本书是我一个知己朋友做的。他如今有事到别处去了,临行时亲手将这本书托我,叫我代觅一个知音的人,付托与他,请他传扬出去。我看先生看了两页,脸上便现了感动的颜色,一定是我这敝友的知音。我就把这本书奉送,请先生设法代他传扬出去,比着世上那印送善书的功德。还大呢。”说罢,深深一揖,扬长而去。一时围看的人,都一哄而散了。
死里逃生深为诧异,惘惘的袖了这本册子,回到家中,打开了从头至尾细细看去,只见里面所叙的事,千奇百怪,看得又惊又怕。看得他身上冷一阵、热一阵,冷时便浑身发抖,热时便汗流浃背;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驰,身上不知怎样才好。掩了册子,慢慢的想其中滋味:从前我只道上海的地方不好,据此看来,竟是天地虽宽,几无容足之地了!但不知道九死一生是何等样人,可惜未曾向那汉子问个明白,否则也好去结识结识他,同他做个朋友,朝夕谈谈,还不知要长多少见识呢!
思前想后,不觉又感触起来,不知此茫茫大地,何处方可容身,一阵的心如死灰,便生了个谢绝人世的念头。只是这本册子,受了那汉子之托,要代他传播,当要想个法子,不负所托才好;纵使我自己办不到,也要转托别人,方是个道理。眼见得上海所交的一班朋友,是没有可靠的了;自家要代他付印,却又无力。想来想去,忽然想着横滨《新小说》,消流极广,何不将这册子寄到新小说社,请他另辟一门,附刊上去,岂不是代他传播了么?想定了主意,就将这本册子的记载,改做了小说体裁,剖作若干回;加了些评语;写一封信,另外将册子封好,写着“寄日本横滨市山下町百六十番新小说社”。走到虹口蓬路日本邮便局,买了邮税票粘上,交代明白,翻身就走,一直走到深山穷谷之中,绝无人烟之地,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去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上下插图本)(精)/中国古典小说藏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吴趼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37138
开本 32开
页数 105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712
出版时间 1959-08-01
首版时间 1959-08-01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084
CIP核字 2018014103
中图分类号 I242.4
丛书名
印张 33.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9: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