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清世情小说雅俗文化
内容
目录
绪论
上篇 明清世悟小说与道文化
第一章 冯梦龙“三言”:“曲终奏雅,归于厚俗”
第一节 冯梦龙的“小说界革命”:“奏雅”与“适俗”并重
第二节 “三言”的雅俗整合
第二章 陆人龙兄弟“一型":“树型于当世”
陆云龙兄弟的精神结构与创作理念
第三章 吴敬梓《儒林外史》:“写入残篇总断肠”
第一节 “讽刺小说”、“社会小说”还是“世情小说”?
第二节 《儒林外史》的雅俗内涵
第四章 李绿园《歧路灯》:“用心读书,亲近正人”
第一节 一盏“理学名区”的“歧路灯”
第二节 《歧路灯》的雅俗叙事
第五章 韩邦庆《海上花》的世情绝唱
第一节 “失落”的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
第二节 写实的风格:“平淡而近自然”
第三节 参差的雅俗:“通常的人生的回响”
第六章 刘鹗《老残游记》的醒世宏图
第一节 太谷学派与自恋情结
第二节 “实业救国”的醒世寓言
第三节 逼真写实的叙事新变
第七章 李伯元《文明小史》的济世情怀
第一节 文明话语的转换与文明进程的实录
第二节 中西结合的维新理念
第三节 维新渊薮的上海抒写
第八章 曾朴《孽海花》的现代追求
第一节 曾朴的浪漫气质与现代思想
第二节 《孽海花》:中国现代小说的先声
下篇 明清世情小说的现代余脉
第九章 中国现代小说的雅俗新变
第一节 众声喧哗:反面揭露型
第二节 “少数人的星光”:正面讴歌型
第十章 鲁迅的“破"“立"思想
第一节 鲁迅与传统文化
第二节 鲁迅的“立人”
第三节 鲁迅的“破”
第十一章 老舍小说的雅俗探索
第一节 老舍的“拿来主义”
第二节 老舍的文学理想:“《神曲》情结”与“灵的文学”
第三节 中国式《神曲》的精心之作:《四世同堂》
第十二章 张爱玲小说的雅俗传奇
第一节 “红楼梦魇”与才女传奇
第二节 “爬满了蚤子”——张爱玲小说的俗
第三节 “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张爱玲小说的雅
第十三章 苏童小说的诗性写作
第一节 诗性与雅俗
第二节 苏童的诗性小说观
第三节 苏童小说的诗性内涵
第四节 苏童小说的诗性叙事
第十四章 余华小说的雅俗观照
第一节 余华小说创作的精神资源及其“看法”
第二节 余华小说主题的“雅”:“被荒诞”与“被深刻”
第三节 余华小说内容的俗:“虚伪的形式”
第十五章 莫言小说的雅俗异化
第一节 “小说的气味”与“写作时要调动全部的感受”
第二节 “中国作家不是缺乏思想,而是思想太多”
第三节 “作为老百姓的写作”
第十六章 贾平凹小说的雅俗困境
第一节 思想维度的单薄
第二节 “青天一鹤见精神”——贾平凹小说的虚实观
第三节 《极花》的“青天”:细节写实
第四节 《极花》的“一鹤”:写意务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内容推荐
明清世情小说的成功,主要就在于其雅俗整合的不懈追求,其一方面在主旨、语言等方面上凸显雅化,同时又在内容、叙事、表达等方面力求俗化,雅俗并行不悖,而又有机融合,从内容到形式,抒写了中国文学雅俗互动的崭新篇章,体现了中国文学雅俗消长的内在脉络,而成为中国文学雅俗发展史上的关键一环与根本超越。
作者选择代表作品进行重点解剖,养成古今文学的视野,点面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并举,梳理、探讨明清世情小说与现当代小说之间的渊源关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清世情小说雅俗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申明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150537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20-01-01
首版时间 2020-01-01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34
CIP核字 2018266559
中图分类号 I207.419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7
170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