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潜能,它的开发、训练本身比较容易被复制,通心的技术也不难被学会。只要通心的理念和技术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就能够很快地普及。
“通心”的理论和方法,丰富了和谐社会的理念,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落实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有效的工具。
| 图书 | 第三次革命--通心/全人心理学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通心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潜能,它的开发、训练本身比较容易被复制,通心的技术也不难被学会。只要通心的理念和技术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就能够很快地普及。 “通心”的理论和方法,丰富了和谐社会的理念,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落实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有效的工具。 内容推荐 在几千年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理念和概念逐渐登场,迅速传播,彰显出革命性的巨大意义,对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例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博爱”、“平等”、“自由”,以及“公平”、“民主”、“法制”等。这种情况是否还可能出现?本书作者认为,“通心”很可能也将是这样一个概念和理念。 “通心”的意义巨大。人类交往已经经历了两次革命,它们分别由活字印刷术和互联网的出现而引起。作者大胆地猜测:人类交往将经历第三次革命:“通心”。而这一革命的促进者也许更多是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爱好者以及关注心灵成长的人。 目录 第一章 关键词:人类交往、革命、通心 一、“人类交往”的含义 二、“革命”的含义 三、“通心”的含义 第二章 人类交往的第一次革命:活字印刷术 一、毕昇与古登堡 二、活字印刷术对欧洲以及世界的影响 第三章 人类交往的第二次革命:互联网 一、互联网 二、博客热 三、互联网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影响 四、互联网的出现突显了人类自身的问题 第四章 人类交往的第三次革命:通心 一、“人类交往的第三次革命”的思想产生于心理学实践 二、关于“通心”宣传的实践 三、传播“通心”所引起的反响 四、心理学的经验可以推广到全社会 五、“通心”的类正反馈效应 第五章 “通心”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理论 二、大道至简的“通心公式” 三、“奥卡姆剃刀”与全人心理学 四、如何做到“通心”——关于“通心”的“黄金三要件” 五、“通心者”和“被通心者” 六、通心力是一种“类本能” 七、不能够通心的三个主要原因 八、人类交往的三次革命与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 第六章 “通心”与孔子 一、“六十耳顺”的境界 二、“通心”理论对孔子学说的创造性转化 三、孔子的忠恕之道有什么问题 四、用“通心”理论对“忠恕之道”进行创造性转化 五、“通心”有更彻底的普适性 第七章 “通心”与佛陀 一、佛教的通心法门 二、观音菩萨的“千手” 三、不度无缘之人 四、莲池大师:“正好念佛” 第八章 “通心”与老子 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告诫如何学习心理咨询 二、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三、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第九章 “通心”与耶稣 一、十字架上的通心 二、行淫的女人 三、我理解的“大爱不爱” 第十章 “通心”与马斯洛 一、马斯洛有关“通心”的一些思想 二、“通心”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十一章 “通心”与弗洛姆 一、评弗洛姆关于爱情的观点 二、最有价值的论述:“爱的能力”问题 三、“生产性的爱” 四、弗洛姆论述的“给”的问题 第十二章 “通心”与罗杰斯 一、罗杰斯的“共情” 二、罗杰斯谈咨询师的状态 三、“通心”与“共情”(enlpathy)有什么区别 第十三章 “通心”与马丁·布伯 一、从“通心”理论看“我与你”哲学 二、“我—你”与“通心” 三、“我与你”对话哲学与主体间性 第十四章 当代哲学的转向: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第十五章 用通心理论初探非暴力运动 一、甘地的非暴力运动为什么能够胜利 二、非暴力运动为什么不适合抗日战争 三、非暴力运动的精髓不是“非暴力”,而是“通心” 四、继往开来的马丁·路德·金 第十六章 “通心”与当今中国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 二、中国社会潜藏着心理危机 三、从积极的心态来看心理危机 四、心理学的使命 五、“通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落实 六、从心理学看国家领导与网友交流的重大意义 第十七章 通心拯救危机 一、关于“人类交往将经历第三次革命:通心”的讨论 二、“通心拯救危机” 三、心理咨询是朝阳产业 四、通心对于世界文明的重要性 五、对话、谈判与通心 第十八章 寻找地球外生命 一、“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二、人人都是俞伯牙 参考文献 附录1 通心案例一则 附录2 真正的孝顺是通心 附录3 我学习“通心”的感受 附录4 通心——通情而达理的人际交往哲学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第三次革命--通心/全人心理学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许金声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240220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8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91 |
| 出版时间 | 2010-09-01 |
| 首版时间 | 2010-09-01 |
| 印刷时间 | 2010-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0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C912.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66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