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逃庄
内容
编辑推荐

幕后操盘手现身说法,拉开股市背后的重重黑幕。

这部小说的作者无疑是行业里的知情者,否则不会写得如此真实、详细。小说全方位揭露了大机构与私募基金联手操纵股票的诸多内幕,展示了庄家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完全再现了一个操盘手独具魅力的操盘过程。

书中对股票市场内在因素的把握也是非常到位的,其独特见解既是作者多年炒股经验的总结,也是为广大股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也是作者奉献给千万股民的——最生动形象的股市教科书。

本书深刻地刻画了处于股市风头浪尖上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物,既有小股民,股票经纪人,股票操盘手,也有庄家大鳄与私募基金老板。作者在人物刻画、语言文字和情节、细节的处理上有不少独到之处。读这部小说,感觉就像在看俄国芭蕾皇后安娜·巴甫洛娃在墨西哥的露天舞台上飞翔,音乐的节奏随着她的跳跃一起飞翔。

内容推荐

为机构大户的操盘手,既得利益者是不会揭露股市内幕的,只有作者这样深知内幕并且一穷二白的操盘者才敢挖掘这座金矿。这部小说由真实的故事演绎而成,它揭示了大机构与私募基金联手操纵股票的诸多内幕以及庄家的违法违规行为。小说初步涉及了地下资金市场和上市公司通过购买国债套取募集资金等触目惊心的过程。

小说既展示了大机构与私募基金联手做市的黑幕,也展示了操盘手独特的情感历程。

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后记

试读章节

1

公元1994年10月7日,星期五。

陈红梅跟父亲通过电话以后,脑袋里空荡荡的,许久才明白30多万元没有了。

父亲挣点钱也不容易,厂里这两年每况愈下,本想在火爆的股市里搏点流动资金,现在可好,连厂子的固定资产都输出去了。

陈红梅从皮包里拿出几张卖单,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给好朋友刘长平打了电话。刘长平作为一名旁观者,在股市狂泻的第二天就叫陈红梅平仓,而她却要请示父亲。父亲当时认为国庆节前最后一天一定会有反弹。谁知这个美好的愿望被“明年将取消‘T+O”’的传言击溃了。

“长平,我老爸叫我把股票全卖了。”陈红梅忍着泪说。

“已经暴跌这么多……全部卖掉是不是有点走极端呀?”刘长平在电话那头说。

“昨天,我爸的一个朋友来电话,说股市有可能崩盘。他当时听了一脸铁青,什么也没说,直到刚才才来电话叫我卖股票。”

“唉,老爷子看来是顶不住了,你就照他的话办吧。”

“好吧,我现在就去……”

“喂——”刘长平叫住陈红梅,说他堂兄刘长青从海南回来了,要她晚上去一趟刘家。

“真的呀?我晚上一定过来!”陈红梅大声说,眉头舒展了不少。她挂了电话,慢慢填好卖单,轻轻抹掉挂在眼角的泪痕,去隔壁的报单处下单。走在狭窄的过道上,她看见了大厅里的袁非。

九州证券戈乐区营业部设在区体育馆内,大户室搭在室内篮球场边,出门就能看见下边的散户大亍。股市暴跌的前两天,上证指数在横盘,陈红梅心情郁闷便走出大户室。她站在栏杆边看见下面的散户三五成群地在讨论或争论着股票走势,其中一位中年人正在高谈阔论。陈红梅不由自主地来到散户厅。她凑过去听见这位“股评人士”说本轮大行情,上证指数最低也要看到1200点。有可能要冲到1500点去。

陈红梅在业余股评家的话外听见一位老太太在问身边的年轻人。可不可以再买一些股票。年轻人大声说:“我可没这么乐观明天会反弹起来,半仓以上最好减磅操作。”

陈红梅的心猛跳一下,她侧过脸去,恰好遇上年轻人一双贼亮的眼睛透过眼镜片看着自己。她生平最讨厌这类好色之徒,便撇撇嘴转身离开人群,上楼回了大户室。

第二天,上证指数重新回到900点,全天的上攻势头都还可以。但在收市前半小时,指数掉头向下,量也随之放大。陈红梅忽然觉得背后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在看着自己。她没有请示父亲便把手里的2万股浦东金桥全部抛了出去。陈红梅看着成交回报心里发虚,因为上证指数很快止跌,几乎以全日的最高点收市。她看看卖出股票的成交价跟收市价相差整整3毛钱,也就是一时冲动已经做亏了6000元。那双该死的眼睛!还不知道明天会怎样呢。

陈红梅回家向父亲如实汇报了交易情况,父亲把她臭骂一通。最后他说:“连香港人都讲上证指数在不远的将来可以上到2000点,今年年底冲上1500点绝不成问题。今后不准再擅自操作了!”

接着的一天。上证指数高开10个点便一路下行,一天跌去70余点。陈红梅跟几个大户去问证券营业部的总经理,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样没理性的暴跌。总经理告诉他们,上海那边有大利空在流传,要他们明天最好卖出部分股票。

陈红梅第二天没能卖出一股股票,因为她必须请示父亲,而她父亲坚决不同意,还骂她神经过敏。

国庆节后的第一天。上证指数又跌落80多点,跌得满地都是“廉价筹码”。临收市前,她父亲叫她把2万股浦东金桥买回来。

陈红梅照父亲的指示买了浦东金桥。可心头跟几天前卖出这只股票时一样有点发憷。她在收市以后路过散户厅时,看见那位戴眼镜的年轻人在跟几个股民谈论着什么,便犹犹豫豫地走了过去。她听见他说:“连着三个交易日,指数跌去200多点,跌幅近30%,明天可能会有一次像样的反弹。”

“大专家,你说反弹高度有多少?”旁边有人问,听口气有点戏谑的成分。年轻人看看陈红梅,没理会他言语上的不敬,认真地说:“我认为应该是这次跌幅的一半,100个点,在800点左右。不过,保守些可以在770点出货。”

“如果再跌怎么办?”陈红梅问。

年轻人看着她,脸上似乎带着一丝忧郁,说:“这次反弹以后,如果再跌破今天的低点,那就只好夺路而逃,能跑多远就跑多远吧。”

年轻人说完向门厅走去,陈红梅跟上去说:“我下午买了一点浦东金桥,没什么问题吧?”年轻人说:“今天买应该没什么。”陈红梅又问他买股票了没有。

“我买了五手凌桥。”年轻人说着竟把委托回单递给她。陈红梅诧异地接过回单,瞟了一眼单子上的名字,说:“你叫袁非,这名字好。我叫陈红梅,我们就算认识了。我是一个新股民,以后还请多关照。”

“你在楼上,消息来得比我们快,该请您关照才对。”他们一道走出证券营业部,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由于两人都没想到该说什么,便客气地分了手。

陈红梅此刻在过道上看见袁非,莫明其妙地有了一种依靠着的感觉。她手里捏着卖单快步下楼,来到袁非身边急切地说:“我老爸叫我在集合竞价把股票全抛了、你看怎么办?”

袁非要过卖单看了看,说:“几十万的股票,我一个小股民,怎么讲?”

陈红梅咬咬牙:“你说怎么办,我全听你的。”

袁非心头涌起一阵冲动。半个多月来,他每天都早早地赶到营业部,站在楼梯口附近,看着这位年轻的女大户风姿绰约地上楼去。金钱与外貌上的悬殊,使他不敢有非分之想,还只是停留在远观阶段,但今天居然……袁非摇摇头甩掉脑袋里的杂念,问她有没有透支。

“大约有30%。”陈红梅低声说。

袁非看看传呼机上的时间,把卖单交还陈红梅,要她把凌桥股份留着,其余的统统卖掉,价格再填低一点。陈红梅二话没说,急忙转身去卖股票。袁非看着她的背影,为自己的胆大妄为奇怪。后来他静下心来细想,觉得自己有点自私,当时也许是想赌一把。反正赌输了也不会有一点损失,如果成功了,肯定会跟陈红梅走得更近一些。

上证指数低开20个点,陈红梅的股票顺利成交,她回到袁非身边轻松地说:“全部成交了!谢谢你,要不是你叫我把价格再填低一点,真还得撤单重来。”

“别说谢。”袁非看着快速下跌的指数说,“也许……不该叫你把凌桥留下来,大盘的抛压太重,黑云压城,真压塌就糟糕了。”

陈红梅一惊道:“你是说可能崩盘?”

袁非咧咧嘴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不会让股市崩盘的。”

“指数从900多点下来,5个交易日跌去300多点,这样的情形以前有过吗?”

“我做股票也只有一年时间,还没有遇到过,一点经验都没有。不过,以前好像有过这样大幅度的急速下跌,几天时间跌了六七百点。”袁非摇摇头,接着说:“国内股市完全是一个政策市,投机气氛太浓。这次股民们损失不小,前段时间赚的钱,差不多都赔出来了。”  “我们是500多点入的市,十几天前还赚了10多万,现在倒亏20多万,投入的50多万只有一半了。”陈红梅说着鼻子发酸。

陈友文给女儿陈红梅发出清仓指令后,坐在厂长办公室的大椅子上发呆。小秘书苏小玉进来给他泡了一杯茶,小心翼翼地叫了声:“厂长!”苏小玉等了半天。陈友文才有了反应。他望着秘书,眼睛里还是充满茫然。苏小玉只好大声说:“厂长。师范学院那批教学椅和条桌,要您亲自去签合同,我刚才已经答应下来了,说您11点去他们那儿。”

“几万块的合同也要我亲自去,他们想干什么?”陈友文回过神来嘟哝道。

苏小玉低着头说:“可能是想让您请客吧。”

“我说小苏呀。你就不能想法子让我不去?”陈友文叹口气说道。

苏小玉赌气地伸手去拿电话准备拨号。陈友文对她摆摆手说:“算了,小苏,我们一起去。”

陈友文开车上了大道,现在是9点多钟,道路有些塞车。他把着方向盘看看身边的苏小玉。心里嘀咕着:“‘小苏’?我今天可是‘大输’!很好的一个女孩子,怎么姓苏?”

“喂,我叫你小玉行不行?”陈友文望着自己的秘书说。苏小玉诧异地看看厂长,脸红红的没言语。

陈友文摇摇头说:“小姐,小苏同志,我没有别的意思。你知道我在做股票,嘴里经常叫‘输’,不输才怪呢。”

P1-6

序言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在路上》是什么?

首先,《在路上》是一部小说,作者是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1922—1969)。尽管故事的叙述稍显凌乱,但情节并不复杂:

一群青年男女四处奔波,他们沿途寻求各种各样的刺激,制造各种事端。隐藏在这种表象下的却是他们对个人自由和信仰的苦苦追寻,尽管这种追寻的过程有时逾越了道德甚至法律的界限。他们迷茫、彷徨。对现实和未来没有不切实际的梦想,但他们是一群勇于面对现实的青年,他们用身体去检验和实现内心期盼的无限自由而没有选择逃避。

这恰恰暗合了现代职场人士的心境与现状:同样的迷茫与彷徨,同样无法逃避,同样充满了对自由与快乐的强烈企盼。

其次,《在路上》是我们系列图书的名字,包括《抢单》、《博傻》、《逃庄》以及我们后继即将推出的一系列作品。

许多初人职场或已在职场打拼多年的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都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且最终在各自的努力下,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当我们回头看的时候,其中肯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这是个千篇一律的过程,在体味小小成功的同时,我们已经付出了太多的代价——迷茫、彷徨和痛苦的求索,然后是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遗憾。如此循环往复。这种探索与开拓的过程因为太多的盲目性和缺乏必要的指导而遍布荆棘,于是我们自然地想到:一定有某种方法或途径能帮助我们减轻摸索过程中的痛苦,指导我们避开那些前人经历过的曲折与困惑。少犯那些现在看来近乎可笑的错误。

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一个词——经验。许多成功的经验已经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把握这样的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经验也许无助于创新,但至少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失败,减轻失败的痛苦,让我们少走弯路。这就是经验的价值。

无论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对后来者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这也是《在路上》系列图书策划的缘起。

我们将一系列图书定位于职场人士,力争为读者奉献那些最有价值的经验,帮助读者减轻痛苦、绕开歧途。相信随着对《在路上》系列图书的不断了解,你将发现我们的良苦用心。

《在路上》是一种选择。选择《在路上》意味着您选择了一种阅读方式,意味着您选择了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意味着您选择了一种工作方式和一个交流的平台。

时代在进步,每个职场人士都应与时俱进。《在路上》将紧跟时代步伐,以系列图书的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就像我们的编写方针所阐释的:为职场人服务,伴职场人成长。

最后,《在路上》还是一个口号,一个宣言。这个口号或宣言引领我们努力向前,为实现人生的价值而奋斗,就像杰克·凯鲁亚克在书中说的: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这是一个神奇的时代。那些正在经历挣扎、彷徨与痛苦的人们,必将成长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衷心期望《在路上》系列图书能够为奋斗在职场上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帮助。

此为《在路上》系列图书的缘起。

编者

2008年12月

后记

罗曼·罗兰在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后,给奥斯特洛夫斯基写过一封信。他在信中说:“您在他们里面,他们在您里面。”在创作处女作时,很少有作者不把自己乔装打扮揉进书里的,我新近完成的“逃庄三部曲”也不例外。

我是1993年年底进入股市的。进入股市以后,几乎就没离开过。1998年年底开始在证券公司做经纪人,选择股票行业作为职业。2001年春季,跟书中的“谢卫东”一样。莫名其妙地做了某机构外围操盘手。后来股市暴跌,我所在机构的股票被严重套牢,我也失业了。由于赋闲在家,加上心里憋着话要说,于是我开始试着创作小说《逃庄》。

《逃庄》是一部体验小说,背景几乎都是真实的。它集成了大机构和私募基金联手操纵股票的诸多内幕,全面展示了庄家的违法违规行为。第二部《金融道》跟第三部《大成功》是在《逃庄》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 《金融道》写的是顾大明的亿鑫源联盟操纵银行股失败后,采取以联盟资金拉抬股价,让核心资产成功出逃的故事。《大成功》写的是袁非凭借网络游戏改造林韵股份,重新做庄的故事。这三部小说也是我本人十年炒股经验的浓缩,可以帮助股民认识股市。

《逃庄》完成以后,我将其发表在一家文学网站上。很快,网友们在几十家证券网站论坛上转载。武汉的一家财经咨询机构还在自己的《股票咨询报告》里连载了这部小说。在此,感谢大家的厚爱,特别是在论坛上慷慨留言的朋友。将这部粗拙的作品上载给大家,实在不好意思。那时我急于得到读者的认可,想从中获取创作另外两部作品的动力,没有考虑到作品其实十分不成熟。现在,奉献给读者的《逃庄》,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文学性方面,我都做了很大的修改,希望读者能够满意。

作为生活的一面镜子,小说应该立体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表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文字的触角渗透到各个层面。随着读者的知识层次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作者在小说的真实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上作深入的挖掘。“逃庄三部曲”在这些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要让小说同时具备真实性与知识性,作者就必须熟悉生活,熟悉相关行业。如今有“行业内作家”的说法,我认为很有意思。在股票这个行业中。没有十年八年的学习经历和切肤体验,写作这样的题材是很难做到真实性与知识性兼备的,也就更谈不上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了。

“行业内作家”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和切身感受,这是他们的优势。可毕竟隔行如隔山,要真正走入文学殿堂,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就是在创作了五六十万字以后,才渐渐体会到驾驭文字的不简单。

说到创作,在这里很想多哕唆几句。我的文学创作在读高中时便开始了。那时,作家很受人尊敬,也非常时髦。能够成为作家,可以说是我当时的梦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工作繁忙和用心于股市,我也就放弃了这个梦想。想不到在21世纪的今天,我又有机会来圆这个少年时的梦。此时,我觉得文学创作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思维随着手指在键盘上跳跃,我感到很幸福。

希望读者朋友能够喜欢我的小说,我今后也会努力创作出更多有价值的作品,以涌泉之心回报大家。

2008年9月28日于都市花园陋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逃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076127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2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