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读懂中国茶/行知茶文化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作者马哲峰,思想深刻,以茶文化学者的视角,对茶这种千年植物做了深入的思考和详细的解读。书中大量一手资料,是他走遍祖国茶山得来的。各大产区的茶山,他不是走了一遍,而是走了一遍又一遍。茶山给了他灵感,茶汤浸润了他的灵魂。 作者简介 马哲峰,洛阳人,久居郑州。师从茶文化名家李伟先生习茶多年,已故书画大家王九朝先生私淑弟子。国家级高级评茶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兼任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省茶叶商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受聘担任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安阳工学院、平顶山学院、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周口科技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创办有郑州马哲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致力于茶教育、促进茶经济、弘扬茶文化,《人民政协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专题报道。2014年荣膺河南十大文化先锋人物,2017年荣膺《普洱》杂志创刊十周年优秀撰稿人。所著《普洱寻茶记》荣登2018年茶媒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 目录 第一章 南方嘉木 茶树的演化 树型的演化 树叶的演化 繁殖方式 茶之母树 认知的深化 第二章 干山摘翠 幼嫩的茶芽 老嫩适度的芽叶 茁壮的新梢 第三章 匠心制茶:初制工艺 匠心制茶 通用工序:摊放为提质 特有工序:做青为求香 通用工序:杀青为求香 通用工序:揉捻为做形 通用工序:发酵为升华 通用工序:干燥为储存 第四章 匠心制茶:精制工艺 通用工序:拣剔为洁净 通用工序:拼配为求稳 特有工序:发酵为升华 特有工序:窨花为求香 通用工序:紧压为运输 特有工序:发花为保健 通用工序:干燥为贮存 第五章 藏茶成珍 老茶源流 选茶有方 藏茶有道 第六章 评茶技艺 溯源 环境 器具 水品 茶品 方法 茶人 结语 第七章 茶的美学 茶的形态之美 茶的汤色之关 茶的香气之美 茶的滋味之美 茶的叶底之美 结语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读懂中国茶/行知茶文化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马哲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88884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9-11-01 |
首版时间 | 2019-11-01 |
印刷时间 | 201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54 |
CIP核字 | 2019248086 |
中图分类号 | TS971.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226 |
宽 | 164 |
高 | 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