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先发制人战争与美国民主 |
| 内容 | 内容推荐 美国西点军校教授西尔维斯通,在这本书里探索了从冷战初期苏联和中国力量增长导致的战略问题,到后冷战时代对朝鲜、伊朗和伊拉克发展核武器的担忧的这段历史期间,美国的战略政策方面有关先发制人战争观念的转变;审视了在变换的威胁环境下,美国人如何在先发制人战争的选择含意方面进行角逐,美国人怎样选择、影响并形成美国政策的。西尔维斯通教授还解释了,为什么在20世纪中叶能对美国军事力量起到明确约束作用的传统道德信念,到20世纪末却变得软弱无力了。书中收集了不少秘密会议记录、备忘录、政府保密文件等内幕资料,在美国国家政策研究方面具有权威性。 目录 第一章 先发制人战争诱惑与反先发制人战争准则相抗衡 先发制人战争的动机 准则和国家行为 理论上准则对先发制人战争的作用 实践中准则对先发制人战争的作用 第二章 耻苏联核武器造成的实力转变 战略难题 战略目标:阻止核实力转变 先发性选项1:通过谈判就核技术的国际控制达成协议 先发性选项2:战争 否定先发制人战争的物质解释 第三章 杜鲁门否决先发制人战争 准则造成对先发制人战争举棋不定 同时代学者论先发制人战争 公共时事评论员关于先发制人战争的评论 政策制定者和反先发制人战争准则的支配地位 先发制人战争和共和党的反对态度 第四章 艾森豪威尔与苏联及中国的实力增长(1953-1955) 艾森豪威尔和苏联的战略威胁 中国威胁和先发制人战争选项 转变中的中国威胁 反先发制人战争准则和台湾危机解决途径论辩 先发制人战争诱惑再次出现 不针对共产党中国发动先发制人战争 第五章 1962年的古巴危机 苏联在古巴的常规军备:1962年7月-10月22日 古巴的苏联核导弹:1962年10月16日-10月28日 第六章 防止核武器扩散的高压态势 遗失的反先发制人战争准则:1993-1994年的朝鲜 防止核武器扩散、“无赖”国家以及海湾战争效应 不扩散核武器准则的兴起 从协同做好不扩散核武器到高压防止核武器扩散 1981年以色列的奥西拉克袭击 无赖国家和1991年海湾战争揭示的核武器扩散教训 第七章 结论 先发制人战争的伊拉克事件 国会对向伊拉克发动先发制人战争的态度 公众对向伊拉克发动先发制人战争的态度 先发制人战争未来的含意 导语 面对国际实力格局的变化与博弈,美国会采取何种先发性措施? 这是目前唯一的一本研究自冷战结束到2003年入侵伊拉克期间美国对“先发制人战争”这个概念的认识及其变化的详尽著作。书中解答了为什么美国对“先发制人”这个概念会产生转变,探索了这个转变对未来美国的外交政策将意味着什么。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先发制人战争与美国民主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斯科特·A·西尔维斯通 |
| 译者 | 译者:蒋茂荣//冯瑞津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08281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9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00 |
| 出版时间 | 2019-10-01 |
| 首版时间 | 2019-10-01 |
| 印刷时间 | 2019-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36 |
| CIP核字 | 2014256659 |
| 中图分类号 | D871.20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