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孩子愿你成为你自己(写给年轻的父母和他们的男孩女孩)/新家庭系列/中读文丛
内容
书评(媒体评论)
“女性”是一个标签,是众多标签里比较大的一
个,因为它包含着许多标签和角色。但不论怎样,一
个活生生的人,要比标签更大、更丰富。在养育过程
中,比起“这适合女孩吗”更重要的问题是:“这适
合她吗?她喜欢吗?”
陈祉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专家
家庭教育的作用弥足珍贵。亲人对孩子天性的认
可、理解,可以让孩子从外部世界的挫败感中获得安
慰。而父性角色可以帮助孩子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规
则感,这是他进入社会最好的情感资源。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我们对于孩子的认知—他们是善于社交的/冷漠的
、大胆的/谨慎的,会影响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比如
给他们穿粉色衣服还是蓝色衣服,让他们玩娃娃还是
玩球,鼓励还是阻止他们的冒险……这些极小的差异
,都会在父母、老师以及男孩文化与女孩文化的长期
浸淫中逐渐被放大,甚至变成巨大的鸿沟。
陈赛,童书评论家,本书作者之一
我以前希望自己生的是一个男孩,最好是像蜡笔
小新那样的,粗线条,但内心无比强大,我不需要他
很优秀,只希望他能不受伤害。但我的女儿游游恰恰
是一个内向又敏感的孩子……后来,我听到一个心理
学家说“特别敏感的孩子,能比别人看到更多的美好
”,就更加能接受游游的这种性格了。
钟煜,育儿专家,作家
我心里曾有过一丝顾虑,担心外人的目光,她(
李嫣)将来真正跟这个社会产生碰撞时,能经受起多
大压力?但看到这几个视频的瞬间,我释然了。从前也
老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如果孩子遭遇一些讶异的目
光,怎么办?我当时说:我会告诉嫣儿,那你就报之以
微笑。视频事件之后,作为一个父亲,我的隐忧消失
无踪。
李亚鹏,演员,嫣然天使基金发起人
后记
孩童的目的
身着戎装的军人和身披白袍的和平主义者,是男性理
想化形象在现代世界分化的早期,他们都是男性形象对新
的社会命题的回应,其中蕴含着强大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力
量。到21世纪,和平已经在绝大多数地方取代了战争,技
术革命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软化了世界的棱角,让普通人
的生活也不必那么艰难。宽松的生存环境和主流社会命题
的消失,让男性形象更为多种多样,这其中既夹杂着“拯
救男孩”的呼声,也夹杂着对“兼性气质”的肯定。
看起来,男孩有了更多可供实践的气质角色,有了更
多成长方向上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中却包含着强烈的困惑
,古里安描述道:“一方面,传统的男性角色正在被解构
,而男孩渴望保有其间明确的男性人生目标。另一方面,
新的男孩和男人角色正在努力地萌芽产生,然而还模糊不
清。看似多元化的男性气质,是处在家庭和社会张力的影
响之下,不足以完全指引男孩成为有明确人生目标的男人
。”这句话的一个解释或许是,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社会
财富,彻底改变了家庭和社会对孩子,尤其是男孩的养育
方式。男孩特有的用身体探索空间的方式不再被鼓励,父
母们用金钱、科技、关爱,试图磨平孩子生存环境中的所
有棱角,以确保他们的绝对安全。学校教育体系鼓励用语
言和文字的方式安静学习,强调遵循秩序和规范。在这种
制度空间下产生的看似多元的男性气质,是否能提供强大
精神力量,成为有方向指引作用的男性形象,是可疑的,
因为男孩们的成长中没有足够的空间供他们以最真实的方
式探索这个世界。
在男孩的角色和成长方向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时,女孩
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以看起来相反的方式。新的社会财
富、社会环境和家庭教养,正在打破女孩的传统角色。女
权解放社会,她们可以向社会要求更多的女性权利,但她
们需要冲破的枷锁、要避开的危险,一点不比男孩少。
总的来说,在新的时代,男孩和女孩们面临的共同问
题都在于—没有一个成熟的,理想化的性别榜样,也没有
一条成熟的,看得见的路径,通向某个既定的清晰目标。
新世界的规则,就像不断移动的冰川,边界已模糊,
路径繁杂交错。没有强大精神力量的理想化目标的成长,
就像在一个没有参照物的荒原上,失去了方向感和动力。
就如美国“男孩项目”的负责人朱迪思所说:“这个世界
需要男孩做些什么贡献?男孩们想要被这个世界所需要,但
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做贡献。”这一现状不仅令人难过,
还具有潜在的危险性。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女孩。现在的
孩子们不再需要成为一个传统的男孩,也不再需要成为一
个传统的女孩,但他们需要成为自己。
这是时代赋予的自由,也是时代赋予的挑战。
陈晓
目录
总序
序言 写给新家庭的爱的教育
上篇 养育男孩:让孩子拥有非凡的梦想和勇气
男孩、男人与科学:现代社会的男孩成长之惑
社会规则与男孩精力:寻找男孩成长的方向
男幼师的期待与守护
打通世界的男孩
“85后”男孩走进社会时
寻找上海男孩
性别成长:新男人与新女性
下篇 养育女孩:愿你活得漂亮,却只为悦纳自己
一个女孩的可能性
和解:妈妈和女儿
青春:不过是正式生活令人不悦的前奏
我的四个青春期
永不忘记,又永远沉默
黑森林蛋糕上的樱桃
李亚鹏:李嫣成长记
是公主还是病
女校的困惑
成为悦纳自己的女孩
后记 孩童的目的
精彩页
男孩、男人与科学:现代社会的男孩成长之惑
陈赛
目的的缺失:一代男孩成长中最大的问题迪恩·瑞德的一生非常精彩。二战的时候,他是轰炸机飞行员。在一次轰炸柏林的任务中,他的战机被炮弹击中,战友死了,他一个人一瘸一拐穿越德国北部边境,到达大海,准备游到挪威,但被德国兵俘虏,那时候他才23岁。在德国战俘营中度过战争的剩余时间后,他回到家乡,娶妻生子,养家糊口。
“我不想做英雄,只想做一个男人。”80岁的他告诉自己的女婿迈克尔·格瑞恩。迈克尔是一名家庭治疗师,美国著名的男孩研究专家,当时他正在写一本书,叫《男孩的目的》。
半个世纪前,男人对于“什么是男人”有一种朴素而明确的理解—身为男人,必须独立、坚强、有勇气、敢于冒险。
今天,绝大部分的男孩不再像迪恩那样长大。他们不必年纪轻轻就上战场,杀敌,逃命,人狱,忍受肉体与精神的折磨。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丰厚的物质条件和父母的过度保护麻痹了他们的努力。但成人世界的压力从没有减少过,所以他们越来越不愿意长大。作为男性的一些基本人格特质没有在他们身上得到鼓励和培养,反而在不断丧失,甚至走向偏执。他们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不知道做一个男人意味着什么。如果愿意,二三十年后,他也许能成为一个男人,但有些男孩永远也不想长大。迈克尔医生认为,现代学校教育系统是这种全球性的“男孩危机”的根源—在课堂里“安静坐着,读书,写字,举手提问,认真做笔记”的教育方式,从本质上就是适合女孩而不是男孩的。
男孩与女孩的大脑发育状况不同,学习方式也不同。一般来说,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但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技巧优于女孩,不过这些优势在学校里没有得到发挥,而是被要求学会如何握铅笔或画笔。男孩天性好动,不愿意安静地坐着。而学校里绝大部分老师对于男孩与女孩之间的这些性别差异毫无意识。
从表面上看,男孩的问题似乎是因为女孩的竞争压力所致。100年前也是实行同样的教育方式,但那时只有男孩能接受教育,男孩跟男孩竞争,所以问题并没有暴露出来。当然,那时候的男孩也是讨厌上学的。
其实,男孩一直是男孩,是学校对他们应该如何行为举止的期待改变了。自从女孩获得平等的教育权,她们在语言、性格方面的优势很快就显现出来。在小学里,女孩的乖巧被视为黄金规则,男孩被当成“有缺陷的女孩”被教育。从1978年开始,美国大学女生的成绩已经普遍比男生优异。
动物学家很早以前就发现了,青年大猩猩打架,不只是为了争夺食物和母猩猩,更是为了建立自己在族群中的地位。它们总是选择对抗,而不是示弱。心理学家说,相似的进化驱动使得男孩很难在中学立足—和大猩猩一样,他们决不愿示弱,尤其是公开示弱,亦不肯承认自己需要帮助。
于是,受了挫折的男孩形成一种可怕的刻板印象—上学是女孩和书呆子干的事情,强硬、有攻击性才是有男性气概的。于是,他们与学校之间越走越远,宁可沉迷在电子游戏里。
在美国,高中辍学率高达30%,其中大部分辍学的是男生。
P3-5
导语
本书是写给年轻父母的养育指南。内容聚焦于新家庭年轻父母的育儿焦虑与难题:在这万事万物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到底该如何养育孩子?妈妈和爸爸的角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到底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丧偶式育儿”中谁当为父亲的缺位负责?我们该如何养女女孩给她从容一生的智慧和豁达?我们该如何养育男孩给他相伴一生的梦想和勇气?本书同样是以文集的形式呈现,重在分享与启迪,不在说教。全书约20万字,分为“养育女孩:愿你活得漂亮,却只为悦纳自己”“养育男孩:让孩子拥有非凡的梦想和勇气”两篇。哲人说,成功养育孩子,就是要给孩子最强大完善的心智和独自抗击生命中的风险的能力,希望我们的新家庭父母能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序言
序言
写给新家庭的爱的教育
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是我们在谈论家庭关系时的一个
经典议题。
《亨塞尔与格莱特》是格林童话里的一个经典故事。
樵夫一家很贫穷,又遇到了饥荒,母亲向父亲提议:与其
一家四口人都等着饿死,不如把两个孩子扔进密林里去。
母亲向父亲提议丢掉孩子,显露出母性的负面性。但是故
事第二段马上又交代“两个孩子听见了继母对父亲说的话
”,不经意中传达出母亲是继母的信息。众多读者因为“
继母”这个词安心起来,变得能接受这一切。可是事实上
,在这个故事最初的版本中,母亲就是孩子的亲生母亲。
1840年定稿时,格林兄弟将之改成了“继母”。白雪公主
那个恶名远扬的母亲也一样,那个因忌妒企图杀害女儿的
王后,在最初版本里是白雪公主的亲生母亲。对于这种改
变,研究格林兄弟的日本著名学者高桥健二先生说:“在
最初的故事中,亲生母亲忌妒女儿的美貌,企图杀害她,
这未免太缺乏人性,太残酷了。”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
因此感慨道,“人们总是只承认母亲的正面性是母性的本
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和社会,但她的负面性却始
终存在于人的无意识中,威胁着我们”。
母性中存在负面特征,让人们有意识地承认这点比较
困难,所以就由“继母”这一形象来承担一切负面特征。
“继母”将母性的所有负面特征都背到了身上,虽然在现
实生活中,好的继母也并不少见。
孩子通过暗中偷听父母的谈话,认识了父母不为人知
的一面,因而走向了独立的第一步。如果父母不为人知的
一面对孩子打击太大,也会使他们走向极端。在《亨塞尔
与格莱特》中,被樵夫哄骗着抛弃的两个孩子在走向密林
的途中,和父母之间的对话很有意思。亨塞尔不断回头看
,遭到父母的斥责。父母在想:这孩子竟然把早上的太阳
照在烟囱上的影子看成小猫,怎么会有这么笨的孩子?!亨
塞尔实际上并非真的在看烟囱,而是希望记住家里的样子
。“认识了父母不为人知的一面的孩子,开始有了父母不
知道的心眼儿。他开始一步步地走向独立的道路。”这则
残酷的故事讲述着童话里一个经典的主题:孩子离开母亲
,开始独立。
被扔在密林中的两个孩子又害怕又饥饿,却突然看见
了由面包、蛋糕、糖果做成的面包屋—巫婆准备的甜美丰
盛的糕点。河合隼雄说,这“令人联想起母亲的溺爱,溺
爱会妨碍孩子独立”。享塞尔和格莱特两兄妹在短短的时
间里先后经历了极端的冷酷和极端的宠爱。“说白了,这
样的冷酷和宠爱是性质相同的行为。”物质上过度宠爱的
反面,往往是精神上爱的缺失。最后这对机智的兄妹将巫
婆推进了烤炉,得以逃脱。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之后,兄妹
俩变得勇敢坚强。当他们回到家后,发现继母已经死了。
“这显示母亲和密林中的巫婆有微妙的共性。”
母亲对孩子的高度关注、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焦虑、多
数父亲的缺位、母亲的自我是否缺失等热门的社会话题,
让我们重新反思在新家庭中,母亲、父亲、孩子这三个独
立的角色,各自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一步步往前探索,
想知道母亲、父亲、孩子这三个角色之间的两两关系,经
历了怎样的新挑战。当不是一味抱怨母亲的强势、父亲的
缺位时,我们又能提出什么有建设性的议题,帮助我们的
社会去关注每个角色可以努力的空间?养育不同性别的孩子
,我们是应该更多关注性别的差异,还是它们之间的共性
呢?
带着这些思考,我们推出了《男孩的目的》《生为女
孩》《成为父亲》等一系列封面故事,并提出了一些值得
深思的话题:如何意识到男孩教育的特点;在养育女孩的
过程中有没有理想的女性形象;在父职在经济上和知识权
威上都被消解的当下,父亲应该如何寻找到自己最适合的
家庭位置…
这些话题并没有既有答案,不能照搬西方的或日本的
心理学理论给出某个结论,也不是单一解答能够给人抚慰
的。但正是在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试图带
领读者超越自己家庭里具体的问题和困惑,看到在宏观的
历史轴线与深厚的社会心理积淀之下我们所处的位置,知
晓我们经历的困惑有何意义。它也试图让我们反观自己的
家庭角色,意识到母亲可能带给孩子的负面压力,缺失的
父爱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不安全感;也让我们能够正视孩子
成长中的伟大之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边体会离别
的伤感,一边大胆地鼓励他们独自前行。
吴琪
内容推荐
养育男孩,给他相伴一生的力量和勇气。
养育女孩,给她从容一生的智慧和豁达。
女性意识真的可以培养吗?在我们所谓的女性意识中,有多少是基于男女之间真实的性别差异,又有多少是社会,尤其是消费社会塑造的刻板印象呢?在一个女孩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女性意识的表达与探索,还是应该主张一种更弹性的性别差异,甚至无性别差异教育呢?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一个女孩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
面向男孩的现代教育应该有哪些内容?怎样培养具有独立意识和领导力,敢于担当的强大男孩?当父职逐渐被消解的当下,父亲应该如何成为男孩的榜样?为什么说要给与男孩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拥有健康融洽的家庭关系?又该怎样让男孩懂得纪律和规则,使他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另外,男女真的有别吗?养育不同性别的孩子,我们是应该更多关注性别的差异,还是它们之间的共性呢?美国神经学家里斯?艾略特博士说,我们在男孩和女孩身上看到的差异,极少是由天生因素造成的,大部分都是养育的结果。
本书是写给年轻父母的教养手册,它启迪我们怎样帮助孩子挣脱标签,勇敢做自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孩子愿你成为你自己(写给年轻的父母和他们的男孩女孩)/新家庭系列/中读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原田舞叶
译者 译者:王蕴洁
编者 陈晓//陈赛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11011
开本 32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1
出版时间 2019-12-01
首版时间 2019-12-01
印刷时间 201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95
CIP核字 2019209519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新家庭系列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5: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