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集大成者。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号东莱。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
| 图书 | 近思录 |
| 内容 |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集大成者。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号东莱。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 内容简介 《近思录》是儒学名著,卷目分为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己、家道、出处、治体、制度、处事、教学、警戒、异端、圣贤十四卷。书名取意于《论语》中的“切问而近思”,意思是由切己处思考,观照圣人言教,由近及远,下学上达,循序渐进。取此书名的用意在于,把《近思录》当作学习四子著作的阶梯。 《近思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成熟的理论形态,为确立儒家道统,传播理学思想起了积极的作用。与其说《近思录》是四子思想精华的缩影,不如说它是朱熹、吕祖谦借四子的言论而有意建构的道学体系,这才是此书X具原创性的价值。通过朱熹、吕祖谦的精心编排,《近思录》不仅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始于道体经由内外进修之道而直达圣贤境界的道学体系,也彰显出它区别于传统儒学的独特道学特质,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录 卷一道体 卷二为学(节选) 卷三致知(节选) 卷四存养(节选) 卷五克己(节选) 卷六家道 卷七出处(节选) 卷八治体(节选) 卷九制度(节选) 卷十处事(节选) 卷十一教学 卷十二警戒(节选) 卷十三异端 卷十四圣贤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近思录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朱熹, 吕祖谦, 谭慧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28792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60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130000 |
| 出版时间 | 2017-09-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1-04-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244.7-4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7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