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秋灯琐忆(外两篇)
内容
目录
总序:时光深处,风骨宛然
译者序:惘然
《影梅庵忆语》译文
《影梅庵忆语》原文
附录
《影梅庵忆语》跋
冒姬董小宛传
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八首并序
《影梅庵忆语》考
《香畹楼忆语》译文
《香畹楼忆语》原文
附录 紫湘诔
紫姬哀词并序
紫姬小传

《秋灯琐忆》译文
《秋灯琐忆》原文
附录
贺新凉·秋林著书图蔼卿属赋
题钱塘蒋蔼卿秀才秋林著书图
蒋蔼卿小传
原序一
原序二
精彩页
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始于彼此的亲近,而一旦亲昵,就会对方方面面都进行美化。可倘若凡事都要靠美化才能使对方显得可爱,那么,天下间就很少会有真正可爱的人了。何况,女子深居简出,闺中帐垂屏遮,既掩盖了她们的容颜,也冷却了她们的才华,就只能凭借善于文辞、雅好诗章的文人去想象和描绘。比如虚幻地谱写寿仙麻姑沧海桑田的神话,或是肆意地交流巫山神女高唐一梦的传说。近来,好事者们又开始虚构一些诗词歌赋,夸大其词大谈特谈一些离奇的相遇,导致人人的闺房中都出现了西施、夷光、卓文君、薛涛一般的名嫒才女。这是闺秀们的千古奇冤,更是文人为了追求名声而养成的恶习。
我去世的妾室董氏,原来单名一个“白”,字“小宛”,又字“青莲”。她原籍在秦淮,后来迁徙到了苏州。虽然她沦落风尘,且颇有几分艳名,但这并不是她的本色。自从小宛和我相遇相知,她便发誓,要一直追随我。进了我家之后,她的种种智慧和才识就一点一滴地显露了出来。九年里,她从未忤逆长者,与亲朋之间也没有隔阂,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人都相处得很好。在我隐居期间,她协助我著书立说,还帮我的夫人精进针黹女红之道,就连汲水、春米这样的事都亲力亲为。甚至蒙受灾难或遭遇疾病,都能化险为夷,并苦中作乐,甘之如饴。以上所有的品质都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如今,她突然就去世了,我原不知,她死了我便也死了啊。只是看见我的夫人失去同伴孤独无依的样子,就仿佛手足无措了似的。我们一家大小,上上下下,都因为她的离开而悲伤不已,都说这样的人是再也难有了。每每我们向他人说起她的兰心蕙质和不为人知的事迹,闻者无不感慨,都说文人义士也难以与她相提并论。
我已经为她写下了数干字的《亡妾董小宛哀辞》来悼念她。由于格律和声韵的限制,那篇文章还不能详尽地描述她的生平,就再次撰写这篇文章来追忆有她相伴的年华。每每冥思苦想沉痛哀悼小宛的一生,还有与她携手共度的九年光景,泪水就蒙住了我的双眼,离愁就涌上了我的心头,空有锦心绣口和生花妙笔,也难以细致地追述。区区一支含泪的小笔,干枯生涩又缺乏才思,都不能传达出我对小宛的一腔深爱,就更不要提什么修饰美化了。况且,小宛侍奉了我这么多年,彼此之间从未有过轻浮的猥昵。我现如今已经是四十岁的人了,胡须和眉毛长得像刀枪一般。十五年前,陈继儒先生曾说我看到穿着薄纱、半露玉臂的风流女子都只一笑置之,那么,人到中年的我怎么会效仿轻薄子弟去胡编乱造一些浮艳的情节,以欺压死去的人呢?倘或也有人深信于我,那就能理解,我是深深知道小宛她果真非同一般,才用华美辞藻为她写下种种鸿篇。我用这种方式来报答小宛,小宛死而无憾,我也就生而无憾了。
己卯年的初夏,我到金陵参加考试,在那里遇见了朋友方密之。密之告诉我说:“秦淮河上的佳丽之中近来出现了一位堪比仙女董双成的人物,正值绮丽年华、美妙芳龄,才华姿容更冠绝一时。”我听说后就去拜访了这位佳人,谁知她因为厌恶金陵城的纷乱繁华,而搬家去了苏州。后来,我名落孙山,就去苏州一带散漫地游览,多次去她居住的半塘造访。不巧,那时她去洞庭湖游玩,流连忘返,尚未归来。那时,声名和她不相上下的,有沙九畹和杨漪熠两位美人。我时常去沙、杨她们那里做客,近在咫尺却独独错过了她。直到我准备登舟回家,才又一次去拜访了她,希望能够与她相见。她的鸨母容貌秀丽,为人贤惠,安慰我说:“先生来了也有好几次了,这次幸好我女儿在家,不过她吃了些酒,稍稍有点醉了,还没有睡醒。”鸨母微微站了站,就从另外一侧的门出去了,不一会儿扶着她从小径上来到了曲栏边,与我相会。她的脸上泛着春色般浅浅的红晕,醉眼流盼,姿态含香,容颜如玉,一派天然的神情和韵味,慵懒倦怠,不发一言。我十分惊艳爱慕,但怜惜她的困倦,就告辞而去。这是我们这段良缘最初的相遇,这时的小宛十六岁。P2-4
导语
★青年人气作家、设计师张秋寒倾心全译
张秋寒,曾著有《唯不忘相思》《白昼昙花》等书,文字幽微沉婉,典雅唯美,他的译文与《秋灯琐忆》原文气质相似,二者相映生辉。
★以经典版本为底本,译文精益求精,改正之前译文的诸多错误
翻译过程中,多方查找资料,汇集对校,发现并改正了一些经典译本中出现的误译,如,纠正了林语堂《秋灯琐忆》译本中的5处错误,确认了《影梅庵忆语》中“泛湖洲”的地名问题等。
★汇集诸多题诗、诔文、悼文序、跋等初版文章,多重侧面还原现场
董小宛真的是董鄂妃吗?秋芙是否还有遗作?紫湘去世时,正室汪端做了什么……萃集多篇辅文,一次读个过瘾!
★知名插画师手绘封面,精美双封,典藏珍品
★随书馈赠张秋寒亲笔绘制秋芙侧影画笺,优雅清丽,值得珍藏
序言
“青年作家新译最美经典”总序:时光深处,风骨宛

将《世说新语(上、下)》《陶庵梦忆》《浮生六记
》《秋灯琐忆(外两篇)》四本书结集为“青年作家新译
最美经典”,找当代青年作家重新翻译全文的策划思路,
一开始只是灵光一现。某日无意中想到《世说新语》,一
连串就想到了另外三本书,出于直觉,觉得“大概可以这
样做吧”,便深入挖掘下去,而在落实过程中,它们之间
的内在联系一丝丝浮现出来,一点点验证了这个直觉。
众所周知,《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政权宋武帝刘裕
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刘义庆组织一班文人,集体创
作的一本笔记体小说。从问世起,它就因 “记言则玄远冷
隽,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特点
,深受读者喜爱。它以“段子集”的方式,记载了自汉魏
至东晋期间士族名人的趣闻逸事,精练生动,气韵流荡,
不仅反映了时人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清谈放诞的风气
,更将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魏晋风度”源远流长地传
递了下去。这一脉清流绵绵不绝,至明末,至清朝,甚至
在现代,依然有着悠长的回响。
《陶庵梦忆》则是张岱为晚明演绎的一场繁华大梦。
清雅孤寂处,西湖大雪,湖心亭三四人深夜痛饮三大白而
归;绮丽热闹处,动辄十万数十万人看戏、赏月、观灯…
…那般豪华,岂独醉倒张岱,数百年后,读书人亦为之瞠
目动容。只是梦醒后,恰如《红楼梦》所说,“落了片白
茫茫大地真干净”。明朝覆灭,清军入关,政权的更迭,
不仅意味着社会阶层的大破碎、大变更,同时也是文化上
的大冲击、大崩溃。出身于官宦文艺之家的张岱,所受冲
击更大。据考证,家国破碎之后,张岱甚至曾暗地里参与
过“反清复明”的行动。而后半生,他誓不出仕清廷,过
起了隐居著书的生活。他文字里的清狂豪爽、孤高自许,
正与“魏晋风度”一脉相承。绝非巧合的是,在《陶庵梦
忆》中,张岱多次引用了《世说新语》里的典故,使用之
妥帖自然,显见早已与自身性情、见识融为一体。
而堪称巧合的是,《陶庵梦忆》中两次提到了当时荣
登“秦淮八艳”榜单的名妓董白,她正是《影梅庵忆语》
的女主角,作者冒襄后娶的妾室——董小宛。张岱笔下一
闪而过的女子,在父亲嗜赌被逼债、病困交加之际,突然
与仅有一面之缘的官家公子、一代名士冒襄重逢,于是再
见倾心,发誓以身相许。冒襄出于各种考虑,拒绝了她。
董小宛痴心如铁,追随冒襄27日,被拒27次。后终于在钱
谦益等人的帮助下,嫁给了冒襄。婚后不过九年,董小宛
因劳累过度而早亡,死时不过27岁。冒襄为悼亡写下的这
部忆语,取材于真实生活,亦有时代之缩影,文字紧张处
不容毫发,清丽处则婉约多姿,直接启发了后续的忆语体
作品《香畹楼忆语》《秋灯琐忆》《浮生六记》。相较之
下,《香畹楼忆语》悼亡之中,不忘卖弄作者自己的诗词
及胸怀抱负,有可厌处;《秋灯琐忆》娟秀可爱,却失之
于体量短小,犹如饮酒,未至薄醉,酒瓮已罄;唯有《浮
生六记》,不论文字、情怀、人物,都足够可爱,虽已佚
失二记,存文已足令人醉饱。
从《世说新语》到《浮生六记》,几位作者多生活于
江浙一带,也即古人所称的江南,活动区域也多在杭州、
绍兴、苏州等地。于是此书中提到的地名,于彼书中出现
;彼书中写到的人物,又在此书中登场。有一种参差互见
、牵引穿插之趣,从中亦能感受到传统文化、文人风骨的
流传有序。张岱的疏狂清傲,前身正是“竹林七贤”的风
流傲岸;沈复的隐逸清高,则正与张岱的不从流俗相同。
风骨相似而境遇不同,更多体现的是世事与个性的沉浮遇
合。
这种洞穿了时光的风骨,正是贯穿这套经典的暗线。
而暗线之外,覆盖着一层光彩灿然的华衣——言辞之美。
当年读到《世说新语》里“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一
句,体味到“引”字里的生命力;读到《陶庵梦忆》里“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惊喜
震动,反复吟咏;读到《浮生六记》“芸曰:‘情之所钟
,虽丑不嫌。’”不觉粲然;读到《秋灯琐忆》“余为秋
芙制梅花画衣,香雪满身,望之如绿萼仙人,翩然尘世”
,不觉悠然神往。单靠单纯的言辞之美,它们已足以令人
感怀铭心。
今人想要领略古人的言辞之美,常常需要译文来作为
帮助。常有人说,古文之意境往往会被译文破坏。但译文
原本就是一道桥梁,帮助读者从艰涩的此岸走到优雅的彼
岸去,却不是要替代彼岸的风光。好的译本,是一道较短
较好的桥;差的译本,则有可能是吱吱呀呀的独木桥,一
不小心就令人掉下沟去,不堪使用。好的译本来自好的译
者,而好的译者,不仅文字功底要过关,且最好在气质上
,便可与原作者同气相求。
恰好,我们就找到了这么四位青年译者。午歌敏锐爽
朗,迅捷飞扬,如果遇见张岱,定能与他痛饮高歌,可以
翻译《陶庵梦忆》;小岩井风流蕴藉,温和雍容,有几分
阮籍的自在悠然,于是可接《世说新语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影梅庵忆语》《香畹楼忆语》《秋灯琐忆》等三篇广为流传、极具人气的清代言情小品。
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是为悼念亡妾、原江南名妓董小宛而作,文笔能放能收,哀感顽艳,形成了独特的“忆语体”,影响后世出现了诸多类似佳作,如《浮生六记》《香畹楼忆语》《秋灯琐忆》等。冒襄的文笔真实而大胆,将叙事、抒情、描写融为一体,感人至深。
《香畹楼忆语》是清代诗人陈裴之为悼念其亡妾王子兰而作,亦为忆语体作品中的佼佼者。
《秋灯琐忆》是清代文人蒋坦所作散文集,记述了他与爱妻秋芙的日常生活琐事。文字清丽风雅,感情深厚质朴,尤其动人。秋芙与陈芸一起,被林语堂视为“最可爱的女人”。
本版除原文、译文外,更收入初版序、考证、相关人物短传等文字,尽量多地为读者提供参照,帮助大家深入理解原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秋灯琐忆(外两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蒋坦
译者 译者:张秋寒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46435
开本 32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1
出版时间 2019-12-01
首版时间 2019-12-01
印刷时间 201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14
CIP核字 2019057356
中图分类号 I264.9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8
1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