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影像传统与时代精神(英国喜剧电影1990-2002) |
| 内容 | 内容推荐 20世纪90年代以及世纪之交,以《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一脱到底》《诺丁山》《真爱至上》为代表的一批英国喜剧电影获得了商业和口碑上的双丰收,并且成功走向世界。本书试图以对这批电影的分析来回答一个贯穿始终的问题:以喜剧电影为代表的流行电影是否有成为文化标签的可能和优势?这个问题既来自一种文化间的观察,也来自一种“全球对抗好莱坞”的电影行业忧思。 作者简介 许航,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电影学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访问学者(2007-2008年)。现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电影与文化、电影与性别。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英国喜剧电影创作综述(1990-2002) 第一节 多元化的制作背景 第二节 主要的电影创作潮流 第三节 多样化的喜剧电影创作格局 第二章 受挫者的乌托邦:劳工阶层的喜剧表现 第一节 悲剧的底色与喜剧的“糖衣” 第二节 劳工阶层的形象塑造 第三节 建构社区、集体归属感 第三章 自由与焦虑:青年亚文化与黑色喜剧 第一节 “轻犯罪”和黑色喜剧电影 第二节 “小伙子世园”的兄弟情谊与家国情怀 第三节 身份认同的困境:边缘化与焦虑感 第四章 漂泊与希望:异族文化的光影呈现 第一节 文化碰撞:异族文化的喜剧感 第二节 “他者”镜像:少数族裔银幕形象的塑造 第三节 逃离与融合:身份认同走向多元化 第五章 新观念与商业化:浪漫爱情的时代表征 第一节 成熟类型模式与“新奇别致”的创新 第二节 现代社会婚恋观念的投射 第三节 商业化的自觉探索 第六章 英国气质:影像传统与时代精神的交响 第一节 纪录现实传统:潜在的力量 第二节 “伊灵精神”的传承 第三节 “酷不列颠”:文化商业主义 第七章 喜剧电影:本土文化气质标签 第一节 被忽视的喜剧电影 第二节 “民族电影”:一个被怀疑的概念 第三节 英国喜剧:文化标签 结语 附录 中英喜剧电影个案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个案分析(一):《两杆大烟枪》vs.《疯狂的石头》 第二节 个案分析(二):理查德·柯蒂斯vs.冯小刚 第三节 个案分析(三):“JackieChan”vs.“成龙 参考文献 导语 在20世纪90年代与世纪之交,英国的喜剧电影是英国电影在票房上最具号召力的电影类型之一。研究这一时期的英国喜剧电影,对了解英国电影、西方类型电影、英国电影传统、英国民族电影、类型电影的本土化、英国社会文化等问题,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书通过对英国喜剧电影的分析和文化诠释以及中、英电影个案的比较分析,探究喜剧电影作为文化标签的特质。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影像传统与时代精神(英国喜剧电影1990-2002)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许航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5358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3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90 |
| 出版时间 | 2019-11-01 |
| 首版时间 | 2019-11-01 |
| 印刷时间 | 2019-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20 |
| CIP核字 | 2019171854 |
| 中图分类号 | J975.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8 |
| 宽 | 150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