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跟弘一法师学做人
内容
编辑推荐

走进大师的精神世界,解悟大师的做人智慧!

弘一法师李叔同,一生经历颇丰,从一个翩翩公子,到老师,再到道人,最后皈依佛门,可以说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传奇的经历让他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悟与见解,也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其思想就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

内容推荐

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晚号晚晴老人。祖籍浙江,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知名人士。

弘一法师在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等方面都颇有造诣。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目录

应趁着年少多读书/1

独处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4

人人都有仁爱之心,世界才会和谐/6

欲望太多会让人迷失本性/8

心中有主见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10

内心清静的人不会为外物所动/12

勤俭节约的美德任何时候都不能丢/15

浮躁的人难成大器/18

懂得谦虚退让的人才可保全自身/20

做事情要循序渐进,不可一味图快/22

处事接物要有一份淡定从容/24

心平气和才能解决问题/27

战胜欲望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29

强求没有好果子,顺其自然才好/32

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即是落伍/35

脾气暴躁的人往往一事无成/37

关键时刻的忍让会让你受益无穷/40

性情暴戾的人很难得到好下场/42

待人处事要有一身正气/45

善于向别人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48

大的灾祸往往源于一时的不能忍/50

大气度者与逆境坦然相对/53

适时糊涂是智者/55

凡事要有度,无度必生害/57

经常反省自己,方可避免祸端/60

小过失积累多了就变成大祸患了/62

一味追求享受就感觉不到幸福了/64

只要你有自信,没有人能把你打倒/66

居功自傲无异于自毁前程/68

事情在最得意时要防止乐极生悲/70

做人要有忧患意识/72

过于追求完美容易走向极端/74

此走不通,不妨回头找找别的路/76

面对诱惑不动摇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78

即便遭受挫折打击也要坚定自己的志向/80

过于争强好胜会给自己带来伤害/83

请管住自己的舌头/85

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助于自己进步/87

洁身自好方显君子本色/89

诚信之人都心不妄念、口不妄言/92

乐观的态度是成就美好人生的必要条件/94

自己光明磊落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96

心思缜密不是事无巨细/98

对自己不妨严一些/100

对别人宽容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朋友/102

正视自身的缺点才能不断得到进步/104

居安思危才能长久处于安全的境地/106

知道错了就马上改正/108

留有余地才能把事情办好/110

有不足存在是一件好事/112

发现自身的不足要及时弥补/114

多疑会妨碍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116

懂得急流勇退可以免除祸患/118

不要做沽名钓誉之人/120

越是处理紧急的事情,情绪越是应该和缓/122

做什么事都要有忍耐的毅力/124

做事情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126

不懂装懂的人是最愚蠢的/128

庸人自扰当然会招来烦恼/130

事到临头要避免惊慌失措/132

认真专注才能把事情做好/134

处理事情太急躁容易忙中出错/136

行动之前要权衡好利弊/138

心中没有偏见,处事才会公平/141

宽容是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交流/143

说话不谨慎容易招灾惹祸/145

做事公正不偏,才是明智之举/147

做人要诚实,谎言迟早会被揭穿/149

适时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151

听到别人的诽谤不必急于辩解/153

想办法去化解别人的欺侮/155

有时敢于吃亏是件好事/157

爱占便宜很可能会吃大亏/159

暂时的忍让并不会让你失去什么/161

学会吃亏有利于成就大事/163

事情再难也要尽力去做而不要抱怨/165

施恩先多后少容易前功尽弃/167

恩惠若随便施予就会失去意义/170

给别人面子也就是给你自己面子/173

轻信谣言害人害己/175

指出别人的过错不必大声训斥/177

使用过激的言辞一定要慎重/179

忠告也可委婉含蓄,不要把话说绝/181

劝告别人要避免激起他的逆反心理/183

用对方法,你的忠告才有效/185

评论别人要带着几分厚道/187

别把权威当做压制下属言论的工具/189

劝说别人可以先从赞美他的优点入手/191

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不可气急败坏/193

不要吝啬你的赞美/195

评论别人的过失时,要先看其做事动机/197

评价别人要实事求是/199

为人处世应该把说话谨慎放在第一位/201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自寻死路/203

与褊急之人相处要宽宏大量/205

精明过了头必然会招致灾祸/207

越是不行的人越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210

多看自身的毛病就不会去指责别人了/212

要求自己应该像秋风扫落叶般严厉/214

不要随便答应别人的要求/216

在自己清醒理智的时候再做出决定/218

“闲谈莫论人非”,有什么话当面说/220

劝导别人不能要求太高/222

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妨先放一放/224

做事不能都由着自己的性子/226

遇到事情要多替别人想想/228

在议论别人之前先想想自己做得怎么样/230

别让他人的态度左右你的言行/232

给予别人恩惠贵在及时/234

毋以新怨忘旧恩/236

既要“善始”,又要“善终”/238

独处的时候要把持住自己的内心/240

多一分宽恕,就会多一分快乐/242

知足可以常乐,知足可以不受辱/244

只要肯努力,祸就可以转化为福/246

试读章节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弘一法师辑录这句话,相信就是要在做人做事上与大家共勉。静默、从容、谨严、俭约都是值得我们今人好好修炼的。尤其是俭约这一方面,很多现代人可能早已把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忘记了,这实在令人担忧。

勤俭节约在任何时代都是应坚持的好习惯,古人勤俭节约的例子很多,我们不必赘言,今人能把这一良好习惯坚持下去的却很少,尤其是本身能享受到良好条件,却坚持俭约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弘一法师就是这少数人中难得的一个。在他的生活中绝不可有半点的奢侈浪费。

弘一法师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平时生活过得非常阔绰,但出家后,却完全变成另一个人:勤俭节约,戒绝一切奢靡。

有一年冬天,弘一法师到福建南安水云洞小住。生活用具简陋,床是用两扇木板搭成的,侍者慧田很是过意不去。他见了,却很满意,满口“很好很好”,并对慧田说:“我们出家人,用的东西都是施主施舍的,什么东西都要节俭,都要爱惜。住的地方,只要有空气,干净,就很好。用的东西只要可以用,不计较什么精巧华丽。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是出家人的本色。”

弘一法师有一件僧衣,补了二百二十四个补丁,都是他自己补的。僧衣青灰相间,褴褛不堪,是他初出家时穿的,后来被他的朋友、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经子渊先生留下作为纪念。一双僧鞋,也穿了十五年。他的学生刘质平在他五十寿辰时,细数他蚊帐的破洞,有的用布补,有的用纸糊,已经十分破旧,要给他换一顶新的。他坚辞不许,说是还很好,还可以用,不必换。

叶青眼居士在《干江印月集》里回忆说,法师入闽十余年中,生活的事,无非三衣过冬,两餐度日,一张木板床,一只粗椅而已。甚至一根火柴,也不轻易动用,何况其他。他在养老院住了五个月,院方供他火柴两盒,他不曾动用一根,由侍者妙莲法师送还院方,叶青眼居士亲手接收。

弘一法师对于各方人士的供养,也绝不轻易接受。遇有不能推却的,就随手转赠苦学僧人,或诸贫病者,一文不留。

1941年,上海的刘传秋居士,听说闽南闹粮荒,深恐弘一法师道粮不足,不能完成南山律丛的编撰工作,于是特奉干元供养,托莲舟法师由鼓浪屿辗转呈赠弘一法师。弘一法师慨然辞谢,说:“我自出家一向不受人施舍。就是至友及弟子供养的净资,也全部作为印刷佛书之用,自己分毫不取。我从来不管钱,也不收钱,请仁者把原款璧还。”听说上海交通已断,款未能寄回,他沉吟有顷,说道:“既然如此,可将此款转赠予开元寺。开元寺因为太平洋战事,经济来源告绝,发生了粮荒。请开元寺直接函复刘居士鸣谢。”他的至友夏丐尊居士以前赠他一架美国白金水晶眼镜,因为很漂亮,他不戴,此次也转送开元寺常住公开拍卖,得价五百余元,用以购斋粮。

有一次,弘一法师要昙昕法师送一包纸给一个向他讨书法的人。那包纸里头包着零零碎碎长短不齐的画纸碎条,同时还夹杂着不少长短不一的绳子。弘一法师把这些东西包在一起,一定要昙昕法师送回给那个人。昙昕法师依照他的话去做。后来,回来回复他。他向昙昕法师说:“我们这些书法家、画家都有一个很不好的态度,人家送来请他们画画或写字的纸,往往用剩的都被他们没收。我们出家人可不能这样。我们得一清二楚,什么也不能随便。”昙昕法师被大师这种认真、俭朴的习惯深深地感动了。

还有一次,弘一法师要昙昕法师去吩咐那个洗菜的老婆婆,他对昙昕法师说:“麻烦你帮我告诉她,洗菜时多用些水将菜洗净。不然菜中的沙粒洗不去,吃菜时沙塞进我的牙缝中是很辛苦的。不过她不必过度地浪费水,她可用一次的水将菜多洗两回就成了。同时,洗完的水还可用来浇花,切不可浪费。”

一次,弘一法师身子不大舒服。昙听法师就提出要帮他洗衣服。但他一口就加以拒绝。昙昕法师劝他说:“这是不要紧的,你的身子不大好,我帮你洗好了。不过我是洗得不大干净的。”他依旧拒绝昙昕法师的帮忙。不过,大师倒是和昙听法师说:“我们洗衣一定要洗得干净才行。”“用来洗衣的水可一连用四回。打一盆水先用来洗脸。洗过了脸水,还可用来洗衣。洗了衣可用来擦地,最后那盆水还可以用来浇花。因此,一盆水可有四个用途。我们出家人一定要朴实,不可随意浪费。”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讲道:“能忍受吃粗茶淡饭的人,他们的操守多半都像冰一样清纯、玉一样洁白;而讲究穿华美衣服的人,他们多半都甘愿做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因为一个人的志气要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都是在贪图物质享受中丧失殆尽的。”毫无疑问,弘一法师就是其操守像冰一样清纯、玉一样洁白的人,他的勤俭节约,让每一个人都深感敬佩。假如我们也能努力像他那样去做就好了。

P15-17

序言

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1880年农历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的一个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是在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方面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享誉世界的知名文化人士。

李叔同从小就博览群书,涉猎极广。纵观其一生,他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出版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令世人高山仰止。

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从此后,他虔心向佛,在研习、传播、弘扬佛学方面是无人能及的。尤其是对律学情有独钟,并且造诣深厚,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主要的佛学著作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地藏法门》、《晚晴集》等,这些著作都成为后世研习律学之人的必备指南。

弘一的一生是从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的一生。出家之前,他过着琴棋书画、风花雪月的生活,尝遍了人世间的种种滋味;遁入空门以后,断绝尘缘,超然物外,长伴青灯古佛,把全部心思都灌注在律宗禅理的钻研与弘扬上,直至离世。出家之前的春风得意、悲欢离合与出家以后的孤独冷清所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得弘一对于人生,有着比一般人更为深刻透彻的体悟,他也是对于人生最有发言权的人。弘一曾经这样感叹:“人如花,不久时;人如浮萍,无定处;人如烟花,现一时;人总归于一己,踏五大;人至山巅无他路;自古圣贤皆寂寞,悲欣交集谁了然?”

正是由于弘一对人生有着太多的体悟与感慨,而他又是一个以有助于世人为宗旨的佛教中人,所以他愿意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在人生中所得的道理告诉世人,以期对大家的人生起到引导的作用。于是,他精心选编修订了清代金缨编著的《格言联璧》,称为《格言别录》。

在谈到编订《格言别录》的目的时,弘一在其《改过实验谈》中所说的一段话无疑道出了其初衷:“谈玄说妙,修证次第,自以佛书最为详尽。而我等初学之人,持躬敦品、处世接物等法,虽佛书中亦有说者,但儒书所说,尤为明白详尽,适于初学。故今多引之,以为吾等学佛法者之一助焉。”

虽然其编订《格言别录》的本意是“以为吾等学佛法者之一助焉”,但从《格言别录》的内容来看,其绝不仅仅适用于研习佛学的人,同样也适用于我们这些世俗大众。书中阐释了极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做人处事的智慧。为了使这些充满智慧的语录更具实用性,我们精选了其中极具启发意义的条目,编写了《跟弘一法师学做人》这本书。我们将格言的意义与弘一法师的思想相结合,然后再援引与之契合的事例,使得抽象的道理变得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把握,以此帮助读者走进大师的精神世界,收获大师的精神财富。

当然,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对格言的理解难免存在偏颇之处,在此敬请广大读者予以谅解。

书评(媒体评论)

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昧,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梁实秋、林语堂

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太虚人师

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赵朴初

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张爱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跟弘一法师学做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克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9062037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9.9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