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内圣外王(郭子玄王船山章太炎三家庄子学勘会)/西北政法大学问道长安哲学社会学文库
内容
作者简介
李智福,男,河北井陉人,任教于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中国哲学博士,先后师从李耀南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硕士期间导师)、陈少明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期间导师)从事中国哲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经典与解释,中国道家哲学,特别是庄子哲学及庄学诠释学。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内圣外王”源流考略
第一节 “内圣外王”本义
第二节 解释/源流/演变
一 “内圣外王”与庄学
二 “内圣外王”与老学/黄老
三 “内圣外王”与儒学
第三节 “内圣外王”今义
本章结语
第二章 以解释为形式而进行哲学创构之典范
第一节 解释与经典保持明显的距离
一 “曾见郭象注庄子”与“却是庄子注郭象”
二 “薄似庄生之术”与“固非庄生之徒”
三 “章太炎之自负”与“梁任公之质疑”
小结
第二节 参合更多解释者之人生体验
一 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
二 以不能言之心,行乎不相涉之世
三 远睹万世之后,必有人与人相食者
小结
第三节 在思想史上具有独立地位
本章结语
第三章 内圣外王:三家庄学之共同会归
第一节 郭象庄学与“内圣外王”之道
一 向郭《庄子注》公案辨正
二 《庄子序》真伪问题辨正
三 庄生明内圣外王之道
小结
第二节 王船山庄学与“内圣外王”之道
一不庄之学与贼道之道
二 以庄生之术祈免于羿之彀中
三 庄学亦内圣外王之一端
小结
第三节章 太炎庄学与“内圣外王”之道
一 尊刘-尊荀-尊佛-尊庄
二 《齐物论》为内外之鸿宝
三 庄子特别志愿在于内圣外王
小结
本章结语
第四章 郭象庄学“内圣外王”之道之构建
第一节 “内圣外王”之道的存在论一价值论基础
一 宇宙论:“造物者无主而物各自造”
二 存在论:“全其性分之内”与“各正性命之分”
三 人性论:“仁义自是人之情性”
小结
第二节 游外冥内,外内玄合
一 游外以冥内,无心以顺有
二 忘仁义:至仁者不以爱为名
三 忘存在:坐忘行忘,忘而为之
四 忘利害:忘其所贵而保其素分
小结
第三节 经国体致,体化应物
一 有君比无君更优越
二 无为比有为更合理
三 百姓比天下更重要
小结
第四节 “内圣外王”与“名教自然之辨”
一 关于“名教”与“自然”之辨
二 “名教”何以能合乎“自然”
三 “内圣外王”与“自然名教之辨”
小结
本章结语
第五章 王船山庄学“内圣外王”之道之构建
第一节 天者含万化而未有极者也
一 黜道归气
二 以天摄道
三 天者人之源也
小结
第二节 “天人之学”与“内圣外王”
一 天之存在与人之存在
二 天作为人存在之境域
三 天之自然与人之自然
四 “天地之神”与“至人之神”
小结
第三节 “内圣外王”作为人生哲学
一 “逍遥”新义:过而忘也,引而远也
二 “凝于神”与“寓诸庸”
三 “立命以相天”与“能移而相天”
小结
第四节 “内圣外王”作为政治哲学
一 笼天下于大圜之中
二 内全其天而外全人之天
三 因其大常而循其斯须
小结
本章结语
第六章 章太炎庄学“内圣外王”之道的构建
第一节 人各自主之谓王,智无留碍然后圣
一 以西来之风,演南华之旨
二 “庄周梦蝶”新义
三 “人各自主”与“智无留碍”
四 拯救人与人相食之世
小结
第二节 内存寂照,外利有情
一 已证涅檠而不入涅檠
二 遍度群伦,偕诣极地
三 能证无我而世间始有平等
小结
第三节 世情不齐,文野异尚
一 “进化主义”与“文明灭国”
二 应物之论,以齐文野为究极
三 从“排满革命”到“爱国爱种”
小结
本章结语
第七章 三家庄学“内圣外王”之道勘会
第一节 三家庄学大旨略同
第二节 同是乱世庄学
一 庄学与魏晋乱世
二 庄学与明清鼎革之乱世
三 庄子与晚近乱世
小结
第三节 致思理路有异
一 庄学与玄学
二 庄学与儒学
三 庄学与佛学/启蒙
小结
第四节 思想地位各有千秋
一 魏晋庄子升格运动之完成
二 哲学意义上实现庄学儒学化
三 近代启蒙语境下之新庄学/新道家
小结
本章结语
第八章 解释与经典之间
第一节 庄子与“内圣外王”
第二节 谁是庄子之知音
第三节 三家庄学解释学反思
第四节 伟大的解释成就伟大的经典
本章结语
结束语
附录一 三家对庄学“内圣外王”陈述之文献辑录
附录二 学界关于三家庄子学研究文献述要
附录三 博士学位论文后记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郭象、王船山、章太炎三家庄子解释学是庄学史上以解释为形式、以哲学创构为实质的解释典范。他们三家都牢牢抓住传世本《庄子·天下》篇“内圣外王”一语大做文章,以此语契入庄子而展开不同的哲学创构。郭象、船山、太炎不约而同地以“内圣外王之道”契入庄子哲学,与其时代环境、人生履历、个性气质以及本人思想背景有关。郭象生活时代之魏晋、船山生活时代之明清、太炎生活时代之晚近,是中国历史上三个著名的乱世,作为天生异秉的三个伟大思想者和哲学家,他们以庄子来安顿自我的同时,不得不对家国天下作出整布和安排。因此,郭象认为庄学最终要“明内圣外王之道”,船山认为庄学是“内圣外王之一端”,太炎认为庄子“特别志愿本在于内圣外王”。同时,他们在具体的解释过程中,他们以很多自造的哲学命题和不同的致思方式暗中将庄子引入“内圣外王”之道。换言之,以“内圣外王”来契入三家庄学,并非向壁虚造,既有有他们白纸黑字的明示,也有他们相关论述的隐证。
内容推荐
当今学界已经理所当然地将“内圣外王”一语限定为对儒学特别是孔子——思孟学派之解释。但不可否认的是,“内圣外王”首先由《庄子·天下》篇提出,同时,“内圣外王”在道家思想史上特别是庄学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之角色。事实上,“内圣外王”一语为历来《庄子》注家所重视,郭象、王船山、章太炎三位思想大家是其中之翘楚,本书即着眼于此三家庄子传注而阐发道家式的“内圣外王”之道。魏晋之郭象、明清之际之王船山,晚近之章太炎,分别在他们的时代都是第一流的思想者,他们对庄子“内圣外王”之道之揭橥颇具代表意义和普遍意义。郭象、王船山、章太炎皆认为庄子思想的核心是“内圣外王”之道,即将逍遥游放、高蹈世表的庄学进行了一种人间世的还原。郭象庄学意味着魏晋玄学的终结,其对庄学“内圣外王”之道的揭橥使得庄子由两汉的沉寂而走向中国思想的纵深之处。王船山庄学则意味着宋明理学在终结之处又有了来自道家的辅翼,他也将庄学进行一种“内圣外王”的改造,中国思想史上“以儒解庄”因为得到儒家思想巨擘的参与而更深入人心。章太炎认为孔老长于“外王”而“内圣”不足,佛学长于“内圣”而“外王”欠缺,《齐物论》则是“内圣外王”两全之道,其内涵在于对西方启蒙思想进行批判、补救和重建,他对庄子“内圣外王”之道的揭示使得庄子在启蒙语境下获得迥异于纠缠在儒释道三教中的新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内圣外王(郭子玄王船山章太炎三家庄子学勘会)/西北政法大学问道长安哲学社会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智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47129
开本 16开
页数 4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9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664
CIP核字 2019144828
中图分类号 B223.55
丛书名
印张 2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