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用最好的方法养最棒的孩子)
内容
作者简介
马利琴,女,从事一线教育工作多年,现致力于家庭教育、儿童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对相关热点问题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在多种期刊杂志发表评论、随笔百余篇。出版的家庭教育图书《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6岁入学期,陪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等,深受家长的好评。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对儿童存在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
。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
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拔苗助长,反而促其天折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 陶行知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法国启蒙思想家 卢梭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
堆集。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 雅斯贝尔斯
儿童能力初期萌芽是尤其可贵的,我们引导儿童
初期自然趋向的途径能固定儿童的基本习惯,能确定
后来能力的趋向。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 杜威
后记
不要让自己的一厢情愿毁了孩子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这里所谓的“离不开”,既
不意味着孩子一定要黏着父母,也不是说孩子的一切都必
须由父母包办。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判断
,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父母一厢情愿地为孩子的将来
铺路、规划、为孩子进行取舍……最终的结果只能毁了孩
子——缺乏主见、依赖性强、极度缺乏安全感等,或者会
让他们觉得窒息,离你越来越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教育这条漫长的路上,
父母一定要摆正心态、不断寻求最好的方法,引导孩子一
步步前进,一点点改正,吸取教训,用心总结。
少了跑道,飞机无法起飞;少了历练,孩子无法成才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龙成凤,现在开始就
不要再一厢情愿地替他们思考、替他们决断,而要遵循成
长发展的规律,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在成
长的过程中变得乐观、自信、勇敢、坚强。
不管买多少本育儿书,不管参加多少场育儿讲座,也
不管搜集多少个育儿视频,父母始终要坚持一个立场:爱
孩子,就让孩子在自由、自然的状态下成长!揠苗助长只
会害了孩子。
目录
Chapter 1 对孩子的整个人生负责
拔苗助长,只会伤了根基
助跑过短,如何拥抱蓝天
父母要懂得适当“妥协”
帮孩子规划人生,避免他们误入歧途
“神童”式教育真的好吗
学习很重要,劳逸结合更重要
Chapter 2 “慢养”出来的孩子更优秀
多花些心思,用爱浇灌
教育是一种“慢”艺术
一步一个脚印,孩子更优秀
让他做个幸福的“笨”孩子
Chapter 3 真正做到尊重孩子,才能教子成功
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不要揪着缺点不放
揭开虚伪的面具,认识孩子本来的样子
懂孩子,才能容孩子;知孩子,才能帮孩子
捍卫孩子独有的气质
贴上“笨”的标签,孩子将被压垮
Chapter 4 有效的亲子沟通,是孩子自然成长的第一步
良好沟通习惯的养成,需要一步一步来
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
关心孩子,就要将关心之言简单地说出来
跟孩子说知心话,不能少了感情
即使是说开心话,也要言中带理
即使担心孩子,说出的话也要灵活变通
批评孩子,要客观公正
Chapter 5 优秀品质培养,抄近道不可靠
好品质培养,靠的是耳濡目染
爱心:博爱才是真正的爱
诚信:一次诚信并不难,难的是坚持
责任感:多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自信心:不同的年龄段就要做不同的事
战胜自己:在点滴事件中,引导孩子战胜自己
Chapter 6 培养好习惯,不能一味求快
孩子的好习惯并不是在一天养成的
不要因为孩子一次的不诚实就否定孩子
尊重别人体现在细节中
多重复,引导孩子学会独立
好习惯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的
改掉坏习惯需要一个过程
Chapter 7 欲速则不达,孩子的学习急不得
学习,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打好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工
制定的学习目标太高只会伤了孩子
逼得太紧,会使孩子变得烦躁、焦虑
积累是成长的重要环节166陪孩子慢慢进步
Chapter 8 能力培养,需要慢慢“熏”
孩子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
孩子的阅读能力,不是“打”出来的
孩子的动手能力,不是“说”出来的
孩子的独立能力,不是“骂”出来的
孩子的思维能力,不是“想”出来的
孩子的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
Chapter 9 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心理卫生培养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停一停,引导孩子欣赏沿途的风景
看一看,让孩子感受亲情的温馨
笑一笑,教孩子体验生活的美好
动一动,启发孩子感受身体的灵动
想一想,教孩子正确对待失败
Chapter 10 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孩子融入大自然
让孩子走出去,学会向大自然借力
科学散养的孩子更能成才
给孩子多一些体验的机会比说教更重要
让孩子用最简单的方式了解、记录大自然
还孩子一个完整、快乐的童年
后记
精彩页
Chapter 1 对孩子的整个人生负责
拔苗助长,只会伤了根基
在我公司附近有一家早教中心,据说是非常专业的国际认证机构,从美国引进教材和教育方式,且全球同步。早教中心设置英文课,加入的孩子可以提前接受美国的教育。
为了互相学习,跟早教中心的负责人协商后,有一天我和几位同事一起参观了这家早教中心,结果目睹了这样的场景:
在一间宽敞的教室里,许多家长正陪着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转圈玩游戏。在音乐声中,家长抱着孩子坐在椅子上,随着音乐不停晃动,忽而又将孩子举起……教室的另一边堆放着大量玩具,有些孩子正在上面爬来爬去,陪同的家长则蹲在旁边看。
另外一间教室里,有11个孩子正在上英语课。这些孩子中,最大的3岁,最小的1岁多。虽然外教老师卖力地教授着“duck(鸭子)”这个英文单词,但孩子们并不买账,大点的自顾自地爬到教室角落里玩起了玩具,小点的则放声哭了起来,家长怎么安慰也无济于事。没过多久,孩子们都哭闹起来。外教老师只好放下手中的PPT(演示文档),跟家长一起哄孩子,好好的课堂顿时乱成了一团。
陪同我们参观的工作人员无可奈何地说:“没办法,我们开英语课就是为了从小培养他们的语感,外教老师采用的也是国外的教育方式,美国都是这么教孩子的。
在我看来,孩子的成长好比一场马拉松,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根基不牢,再好的树苗也不会长成参天大树。在孩子年纪还小时,教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在人格和品性方面打好根基,在此基础上再灌输知识,才会显现出一定的成效。
放眼望去,但凡优秀的孩子通常综合素质都很强,而不是单纯地靠学习成绩突显出来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如果不能稳扎稳打,而是太过着急甚至拔苗助长,最后孩子不仅不能成才,对他们造成的心理伤害也会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
方法一:遵循成长规律,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我有个远房表妹,她的儿子朋朋今年9岁,上小学三年级,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都是中上等。表妹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希望他将来能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最好还能出国留学,所以她对朋朋的成绩总是感到不满意。为了让朋朋的成绩能有突飞猛进的提高,表妹没有顾及9岁孩子的实际情况,执意给他制订了一个大人看着都头皮发麻的学习计划,可以说,她几乎把朋朋的所有时间都安排在了学习上。为了朋朋能够按计划执行,表妹还发动老公,两人轮流对孩子进行监督。
但朋朋毕竟只有9岁,他这个年龄阶段,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本来就没有成人长,还非常容易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所以,朋朋在父母的监督下看似一直在学习,可一个月下来,并没有取得什么理想的效果,甚至学习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朋朋的考试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
后来,表妹打电话向我请教,我帮她分析了个中原因。我对她说:“孩子的成长都是有规律的,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不能盲目。要根据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生理特点,对他们进行合理引导,找到恰当的方法,尽量让孩子在玩的同时学到知识,愉快地成长。否则,给他们设限过多,提出超常要求,最后往往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孩子的成长过程有一定规律,只有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分析、总结,找到最适合的教育方法,孩子才会乐于接受,学习起来也才会进步更快。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各方面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明智的父母会提前搜集一些孩子不同时期的主要特点,再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举一反三,提出合理要求、教给他们符合年龄段的相关知识,帮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方法二:循序渐进,切忌拔苗助长
我女儿年龄不大,却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不过有时候她会表现得有点执拗。
一次,女儿和我一起在小区北门的空地上种豆角。她认为种子种得越密,长出来的豆苗越多,结的豆角也会越多,所以她就一颗种子紧挨着一颗种子地种。我告诉她这样不行,等豆苗长出来,接收不到充足的阳光,将来豆角就会结得少,所以每颗种子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一点。可女儿不听,执意按照自己的想法种。
只要有过种植经验,都知道女儿的这种做法是错的。不过,为了让女儿通过实践认清到底哪种做法是正确的,我建议她种些距离近的,再种些距离稍远一些的,等到长出了豆角,再看哪种种法结的果实更多。女儿爽快地答应了,似乎在等着看我的“笑话”。
豆角长出来之后,我跟女儿过去看,距离近的,叶黄、豆角的个小,稀稀拉拉地挂在藤上,长得也不饱满;而那些距离稍远的,豆角个个饱满。女儿看了,心服口服。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点:别看孩子年龄小,他们想问题、做事情都有自己的认知和看法。即便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清、做法也不成熟,但作为父母,我们绝不能上来就直接予以否定,这样做不但不会扭转他们的想法,还会增强他们的逆反心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应当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事实说话
导语
顺应成长规律,给孩子一点积蓄能量的时间,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天地。
本书作者马利琴老师从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的角度出发,尊重、沟通、耐心、心理卫生、科学散养等关键词出发,用案例式的讲述方法,帮助家长接受“慢养”的育儿方法,进而培养出蓬勃向上的好孩子。
序言
最好的教育都“润物细无声”
近年来,有些父母被“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
念误导,担心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输给别的孩子,于
是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超前灌输知识……但是,作为父
母,我们更应该清楚,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即使
一开始的时候抢跑在前面,但过早耗尽体力会导致中途气
力不够,结果被别人远远地抛到后面。
人生只有一次,孩子的成长无法重来。所以从一开始
,父母就要打好教育的根基,为孩子的人生做好助力工作
,拿出所有的耐心去培养孩子。
唐代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里有句诗:“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话的意思是,春雨随着春风在夜
里悄悄地落下,默默地滋润着大地万物。春雨悄悄地来,
默默地滋润,不像暴雨那样突然倾泻而下,正是这样的温
柔,才让自然万物吸收了足够的水分;暴雨骤然而至,雨
量虽然大,但由于速度快,万物还没来得及吸收,水分就
流失了。这一简单的自然现象启示我们:对教育而言,慢
,不见得不好;快,也不见得就是好的。因此,我们的教
育更应该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能一厢情愿地搞突击,
强迫他们在短时间里实现智力、能力等各方面的突破,违
背规律,只会结出恶果。
大多数孩子都是普通人,用培养天才的方法来教育自
己的孩子,不仅会让他们感到疲惫,也会让作为家长的你
叫苦不迭,尤其是看到自己的付出没有从孩子那里得到回
报时,多半会感到郁闷、生气。可是为什么不想一想,是
不是自己用错了方法?如果从一开始教育方法就是错的,
那么还能指望有什么样的好结果呢?
慢养,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不求一时的速
度与效率,静下心来,耐心地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最好
的教育方法。
如果说孩子是一朵纤弱的花,那么又何必强求他们在
同一时间盛开,甚至提前绽放?即便你的孩子错过了盛开
的最好时节,也不要过分担心,说不定他会像寒冬中的蜡
梅不经意间绽放,并且比别的花朵更加独特芬芳、绚丽动
人。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人生亦不需要
抢跑。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速度上的赶超,而是耐
心地、慢慢地将营养灌输给孩子,滋润他们的心灵,让他
们茁壮成长。
内容推荐
这本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跑得快”,本书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走得远”。怎样才算是对孩子的整个人生负责?让孩子从小自信、敢于说“不”、懂得爱别人、有同理心、热爱大自然等等。软实力是应对这个复杂世界必不可少的技能。
本书作者从亲子沟通方式、耐心陪孩子成长、尊重孩子的不完美、慢养孩子的好品质等方面,提供了10项软实力教养方法,帮助父母让孩子的成长没有短板,以健全的人格慢慢长大,享受真正的幸福。
希望帮助广大父母,以制定成长规划的方式给孩子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解决父母的“起跑线”焦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用最好的方法养最棒的孩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利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155449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7
出版时间 2019-12-01
首版时间 2019-12-01
印刷时间 201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34
CIP核字 2019246827
中图分类号 G78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1: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