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是从哪里来的-历史文化篇
内容
商品特色

详情-01.jpg

编辑推荐

◇全网数百万粉丝大号“国家人文历史”经典呈现!

◇张宏杰、押沙龙、绿茶、刘勃文史领域KOL联袂推荐!

◇一部妙趣横生、老少咸宜的国民历史书!

◇涵盖古人的规矩讲究、传统信仰、饮食门道等三大领域,33个话题,有数百条史料支撑!

◇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所思所想,涂写了我们今天的人文底色!

◇从古人的生活日常中,寻找中华文明的来路!

◇“国家人文历史”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以真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

◇本书文章作者多为相关领域内的硕士、博士乃至学者,每篇文章都有论文、论著的相关史料依据。

◇全书分为古人的规矩讲究、传统信仰、饮食门道三大部分,举凡古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令、礼仪习俗、娱乐活动、宗教信仰,无所不包,堪称一部古人生活百科全书。

◇本书精选珍藏于台北故宫的清院本《十二月月令图》作为彩插附于书中。

内容简介

古代中国人可以吃牛肉吗?

古人在漫漫长夜如何打发时间?

我们的老祖宗起名有什么讲究?

古代人也能协议离婚吗?

历史上真实的接头暗号都什么样?

...... ......

本书聚焦众多生动有趣的“小问题”,如菜系由来、南北饮食差异、烹饪手法,古人的工作、娱乐、婚姻情况,以及一些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的演变等等,探讨的是古人日常生活背后的“大历史”。本书试图从古人的点滴生活中揭示深层次的人文历史渊源,寻找文明的来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新颖独到,语言妙趣横生,堪称一部老少咸宜的国民历史书。

作者简介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是一本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以真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人文类半月刊。自2010年创刊以来,立足时事,钩沉历史,纵横中外,斟酌古今,坚持“以历史的视角解读新闻,用人文的精神关怀时代”,受到各界读者广泛好评。

目录

第一部分:古人的规矩讲究

古人的夜生活

无电时代的“空调”与“冰箱”

古人各式发型中,到底有没有刘海?

中国人为何如此重视“屯田”?

由单到双:中国人起名的讲究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什么都要回老家?

历史上人们为何会改姓?

古人种树的多种用途

古代房产经纪人的运作规则

古人想“协议离婚”有多难?

想知道古人怎么说话,来趟河南就行

第二部分:古人的传统信仰

《百家姓》为什么以“赵钱孙李”开头?

端午节、屈原和粽子,谁更早出现?

中国不产狮子,为什么石狮子却遍地都是?

“将军肚”是怎么来的?

凡人修仙指南

一座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中国塔

历史上真实的接头暗号都什么样?

清朝高考作文都考啥?

乾隆时代的偶像团体

从蛇妖到女神:白娘子如何成为爱情化身的?

孟婆的身世之谜

第三部分:古人的饮食门道

八大菜系里为何只有一个北方菜?

同样是小麦,为何西方烤面包,中国蒸馒头?

古人吃牛肉真的很难吗?

中国烧烤小史

东北“野味”: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

鱼香肉丝没有鱼,老婆饼里没老婆

宋代的吃货美学

如何在吃火锅时区分南北方人?

奶茶里面不放奶?内蒙古奶茶第一个不服!

为什么江浙菜没能火遍全中国?

唐僧肉到底应该怎么吃?

精彩书摘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放到现在,这根本不算事。在灯火通明、网络发达的今天,夜晚不过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但是在古代,外没有路灯、霓虹灯,内没有电灯、无线网,这寂静的夜晚该如何度过?我不由微微一笑,我们实在太小看古人了。与时而喧嚣、时而空虚的现代生活相比,古人的夜生活反而十分充实。

百姓晚上做什么

先说平民百姓。中国农耕时期的生产力很低,要得到产出就必须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可以说百姓的夜晚并没有那么惬意闲散,人们往往日未出而作,日落不能息。

太阳西下,结束了一天的辛苦耕耘之后,农夫们披星戴月回到家中,为了生活的正常运转,往往还要对农作物进行粗加工,对农具进行加固修理。另外,他们还要根据天气变化,季节更迭,在每个特定节气期间完成大量的准备工作。

比如,北方的农民为了吃到馒头面条,很多工作都是在晚上做的:筛选小麦,把杂质去掉,晾晒干净;放在石磨上磨面;把小麦磨成面粉后和面,发酵,揉成馒头;上锅蒸制。这样,既不会耽误白天的活计,还能一早吃上热乎的饭食。

还有织布,妇女要先把棉花脱棉籽、轧弹花,再把弹好的棉花搓成条形,放在纺机上纺成线团,再纺织,印染,裁剪,做成衣服。这一系列下来需要大量时间,所以不少纺织缝纫都是晚上进行的。

《孔雀东南飞》中的几句诗能反映出女子夜晚织布的辛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在古代,普通百姓是点不起油灯的,那他们的夜间娱乐都有哪些呢?在特定时期施行禁的情况下,百姓只能小家自娱,逗逗孩子,拉拉家常。在较为开放的朝代,遇有节日庆典,也可以上街转转,无论是摆摊创收,还是单纯闲走,对忙里偷闲的百姓来讲已不失为一种娱乐。

当然,最常见的还是睡觉。年复一年的辛劳,为的不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不过,为了劳动力的可持续生产,总有一些活动不得不提。中国人自古以来很重视房事。对于“房中术”,古人是认真的。

比如,古人对行房事的时间、空间等都有要求。夫妻行房时,春季头要朝东,夏季朝南,秋季朝西,冬季朝北。逢单日宜交合,双日交合易受损;半夜至中午交合有益处,从后至半夜前会受损。这么看来,如果碰上讲究房中术的古人,他很可能要先睡上一觉,半夜起来再造人。

学子的夜晚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做学问永远是每个朝代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那么我们的文人骚客和莘莘学子在夜晚会做些什么呢?

一方面,挑灯夜读是常态,无论为了出仕或是功名,还是单纯的爱好,读书人必然不肯荒废夜晚的大好光阴,富家子弟点灯熬油,寒门子弟凿壁偷光,都是手不释卷,勤勤恳恳。

另一方面,学子们也进行社交,三两好友,把酒言欢,评古论今,吟诗作赋。志同道合之人联络了感情,交流了思想,许多千古绝句也都是诞生于思想碰撞的火花中。当然,学子们也喜欢独处,走走游游,或感悟伤怀,或心生感慨,充裕的感情加上绝妙的文采,在夜晚搭建的舞台上绽放。

说到文人与夜晚,其实不乏浪漫故事。不要误会,这里不是才子佳人的花前月下,而是文人间的惺惺相惜。

魏晋时期书法家王徽之,住在浙江山阴时,一天夜里,天空下起大雪,已经睡去的王徽之醒来,推开窗户一望,被月色下的雪景打动。他想到了住在几十里外的朋友戴逵,十分想同他分享这份美景和心情,便乘船前往,第二天才到了戴家。但是走到门口时,王徽之没敲门就原路返回了。有人对此感到疑惑:“既然来了,怎么不进去呢?”王徽之说出了那句十分具有魏晋风度的名言:“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还有苏轼的那篇《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被贬期间。当他刚要“解衣欲睡”时,忽见“月色入户”,不免让人欣喜。苏轼也想起了自己的朋友——同样被贬的张怀民,与王徽之不同,苏轼邀请到了好友,并且一起在月色下漫步。庭院洒满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在文人眼中,漫长的夜晚能让他们沉淀心情,任何情绪都能在月下的独酌、漫步与吟诗中得以排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是从哪里来的-历史文化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国家人文历史
译者
编者 国家人文历史
绘者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815886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7
出版时间 2021-12-01
首版时间 2022-01-01
印刷时间 202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472
CIP核字 2021238220
中图分类号 K207-53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0
160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