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志华,江苏南通人
1963年6月出生,硕士研究生毕业,扬州大学兼职教授。
出版有《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村干部》《国运之本:中国农民的阵痛与希望》《现代化变迁中的农民》《WTO与中国当代农民》《为中国“三农”求解:转型中的农村社会》《从新农村到新国家》六部著作,《从田园诗到狂想曲》《在奔五途中》《虚实之间》三部文集;发表论文二百余篇。作品多次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图书 | 无为之为 |
| 内容 | 作者简介 葛志华,江苏南通人 1963年6月出生,硕士研究生毕业,扬州大学兼职教授。 出版有《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村干部》《国运之本:中国农民的阵痛与希望》《现代化变迁中的农民》《WTO与中国当代农民》《为中国“三农”求解:转型中的农村社会》《从新农村到新国家》六部著作,《从田园诗到狂想曲》《在奔五途中》《虚实之间》三部文集;发表论文二百余篇。作品多次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录 自序:我与“三农”的不解之缘 读史札记 张謇与南通早期现代化 中国的小农经济与王朝循环 日本农村变迁路线图 法国小农是如何终结的 韩国“新村运动”的启示 从“历史弃子”到“时代宠儿” 农民的终结与新生 “三农”观察 从身份到职业 职业农民的兴起 简论大国小农 再论大国小农 合作创造价值 合作制:农民组织化的重要载体 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促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阅读心得 读书:身苦心不苦 读书:中年危机的良药 读书:穿越时空的“邂逅” 读书与读屏 故乡与他乡 揪心的话题 别样童年 失落的乡愁 钟摆:进城务工人员的人生轨迹 赢在注意力 体制“内”“外” 回归现实 中年情愫 在奔五途中 十年岁月 中年三思 本命年随想 年届五十 多少之间 人生新频道 社会随笔 侈谈青春 那时青春 乡愁:高尚的痛苦 从“依赖”到“被依赖” 同学聚会的魅力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从“二元”到“一体” 从“产销”到“销产” 附录 学术研究的引路人 “保大炮”二三事 父亲这辈子 后记 跋:筑梦路上 内容推荐 本书为有关“三农”问题及人生感悟的个人文集。全书主要包括:读史札记、“三农”观察、阅读心得、中年情愫、社会随笔几部分。通过历史的横向和纵向追溯与比较,并结合社会观察和个人经历,对“三农”及人生问题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和思考。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无为之为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葛志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江苏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841173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2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90 |
| 出版时间 | 2019-09-01 |
| 首版时间 | 2019-09-01 |
| 印刷时间 | 2019-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74 |
| CIP核字 | 2019203616 |
| 中图分类号 | F32-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1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江苏 |
| 长 | 234 |
| 宽 | 164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