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诗海外传播的当代性反思
内容
内容推荐
《新诗海外传播的当代性反思》主要研究了新诗的海外传播情况,并从当代性的角度对新诗海外传播进行了反思。作者推崇杜威的一个说法:“宣布某事并不构成传播,即使大声强调也不行。传播是创造参与的过程,是将原本孤立与独特的东西拿出来共享的过程;它所取得的奇迹部分在于,在传播时,意义的传达不仅将肉体与意志提供到听话者,而且提供到说话者的经验之中。”传播绝非单向的宣传,若无他者自主选择,绝无传播可言。传播是一个互为他者又互为主体的交互过程,新诗海外传播亦不例外。
作者简介
冯强,1982年生于山东青岛胶县
(现胶州),文学博士。受业于耿占
春教授和张清华教授,先后毕业于山
东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和北京师范大
学。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
授,硕士生导师。曾先后担任中国现
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和写作教研室主
任。现主授新诗和文学写作课程。
目录
绪论 向“道”与取“势”:新诗海外传播的立场与视域
第一章 新诗海外传播的状况
第一节 新诗海外传播基本状况
第二节 新诗海外传播的媒介、渠道与方式
第三节 新诗海外传播个案研究
第二章 新诗海外传播的情境与问题:文化、政治的偏离与错位
第一节 “文明的冲突”及其背后的宗教因素
第二节 政治意识形态因素影响下的传播变形
第三节 变异与正名:对一种“国际化写作风格”的反思
第四节 新诗海外传播对策研究
第三章 他者的选择:西方视野中的新诗
第一节 西方中心论的德国例证:以顾彬为例
第二节 作为世界诗歌的阅读视野:以柯雷为例
第三节 “场域”理论视野中的观照:以戴迈河为例
第四章 如何走向世界:中国当代诗人海外传播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在世界诗坛的形象建构:以杨炼和西川为例
第二节 在欧洲发明中国:以多多和张枣为例
第三节 对欧洲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改写:以孙文波和臧棣为例
第五章 新诗的“当代性”反思
第一节 “现代性”作为“当代性”的问题情境
第二节 现代诗歌观念的终结
第三节 虚待的激情:身体和客体的复活
第四节 主观个体的重建
第五节 诗可以群:作为“同时代性”的“当代性”
结语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中国当代诗人的第二次起航
参考文献
附录
“我希望得到从容”——对顾彬教授的访谈
更重要的是要容有“百家”——戴迈河访谈
最好是有真理,有风格——对汉学家凯勒先生的访谈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诗海外传播的当代性反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47327
开本 16开
页数 3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8
出版时间 2019-10-01
首版时间 2019-10-01
印刷时间 201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92
CIP核字 2019149576
中图分类号 I207.25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9: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