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漫长的下午:决定滑铁卢战役的400勇士
内容
编辑推荐

揭秘世界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流放等 


我们很熟悉滑铁卢战役,也知道拿破仑在此战后失利被流放,但究竟当时拿破仑离胜利有多远,欧洲局势当时有多危急,《最漫长的下午》一一道来,本书揭秘了滑铁卢战役的关键所在:拉海圣战役,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焦灼,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滑铁卢战役和拿破仑、威灵顿等人。

 
跌宕起伏、热血沸腾的战斗过程,描述勇气、忠诚和必胜信念的殊死搏斗 


没有枯燥的战斗数据、枪火、排兵布阵,只是以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节奏,把拉海圣战役分解,奥普迪达旅长、巴林少校、步兵林道等就好像站在你面前拼死决斗,如何面对法军的轮番进攻,战斗到一半突然没有子弹等,燃爆了,不输给《战狼》《敦刻尔克》的勇气、忠诚和必胜信念。 

知名历史学家,通俗历史大作,获国外数十家媒体盛赞 

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学家布伦丹·西姆斯,将一个下午的战役浓缩成薄薄一册,通俗好读,《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科克斯书评》,以及各大军事网站称赞! “故事的节奏很快,再现了战斗中的硝烟、热浪和混乱”“ 对拉海圣庄园血流满地、英勇顽强的防守的扣人心弦的描述……”“战斗之前,我们一起宿醉未醒、饥肠辘辘、衣衫湿透,然后又一起经历敌人步兵和骑兵看似永无休止的轮番进攻”。

作者简介

布伦丹·西姆斯:英国知名历史学家,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专家。他的研究涉及英国、德国、美国的近现代外交关系史。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欧洲》《德意志的权力之争:1779—1850》《最糟的时刻》,以及《三次胜利与一次失败》。其中,《欧洲》入围莱昂内尔·吉尔伯图书奖,《最糟的时刻》获塞缪尔·约翰逊奖提名。

内容简介

1815年,拿破仑从流放地回到法国,随即掀起滑铁卢战役。当时谁也不知道,拿破仑将自此战后永远退出世界舞台。更无人预料到的是,决定这一战,乃至整个欧洲的命运的关键人物是英王德意志兵团的400名歩兵。他们负责防守拉海圣庄园,这里是通往布鲁塞尔的必经之路。 

借助新发掘的目击者报告和细节,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专家布伦丹?西姆斯再现了奥普迪达旅长、巴林少校、步兵林道等400勇士出于反对拿破仑暴政的觉悟、对英国国王的忠诚、德国人的爱国主义、战友情、朋友谊以及军人的职业道德,进行了不知疲倦的持续战斗,打退了一波又一波法军的无畏形象。尽管伤亡惨重,*终不敌而退,他们对战事的延宕拖垮了拿破仑,以一己之力决定了欧洲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这次战役。 

西姆斯围绕着拉海圣庄园重新审视滑铁卢战役,给了我们一个全新视角,让我们了解到拿破仑在滑铁卢曾比众人通常认为的更加接近胜利。这本书是军事史上不应错过的经典作品。

目录

前 言 被忽视的故事 
这些人和他们的增援部队,将拿破仑拖住了很长时间,足以改变战斗的进程。这本书说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第1章 序幕 
当拉海圣庄园的步兵们睡下的时候,他们知道,一旦法军主力到达,就很可能会有一场大仗要打。然而,比德曼、林道和营里其余的士兵都不可能预见到第二天他们将经受多么严峻的 
考验。 

第2章 为了国王和祖国 
第2轻步兵营的德军来到这里的道路十分漫长。他们之所以驻扎在拉海圣,并不是“因为他们就在那里”。他们前往滑铁卢的道路始于12 年前,那是1803 年,那一年他们的故乡—德国北方的汉诺威被拿破仑侵占了。 

第3 章 错误酿成的悲剧 
不管怎样,没能对攻占拉海圣进行更加充分的准备,这在未来的几个小时中会让拿破仑和他的士兵们付出高昂的代价。 

第4 章 闩住谷仓门 
驻守在附近农舍里的德国人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焦虑。拿破仑*初希望通过炮击和大规模步兵攻击的威胁将他们从屋子里吓出来,结果没有得逞。 

第5 章 人间地狱 
这座庄园是一道防波堤,破坏了法军进攻的连贯性;也是一道壁垒,阻止了拿破仑把火炮拉过来在近距离对盟军阵线进行轰炸。 

第6 章 短兵相接 
农舍中德国人的处境令人绝望。他们的指挥官知道,现在人手不足、弹药奇缺,根本无法阻挡敌人下一次来势汹汹的进攻。 

第7 章 “冲突的热点与中心” 
盟军在拉海圣庄园的顽强防守对拿破仑的*终失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诗人罗伯特·骚塞所说的那样,拉海圣的确是“冲突的热点与中心”。 

第8 章 遗产:一场“德国人的胜利”? 
直到19 世纪30 年代,滑铁卢战役结束20 多年以后,勇士们的牺牲才广为流传。 

附 录 
致 谢 
参考文献 
注 释

精彩书摘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200 年,20 世纪又发生了许多以前无法想象的大规模流血事件,滑铁卢战役的影响却丝毫未减。世界各地无数的城镇、火车站和纪念碑都证明了它的经久不衰。“遭遇滑铁卢”的概念已经深入英语的日常表达,并在流行乐团ABBA乐队的欧洲电视网歌唱大赛获奖单曲《滑铁卢》中得到了永生, 这一代青少年因此知道且只知道“ 在滑铁卢,拿破仑的确投降了”。虽然战争并没有立即结束,但是这场战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甚至“滑铁卢”这个词都成了决定性胜利的代名词了。 

“滑铁卢,”雨果写道,“不是一场战斗的胜败,而是世界发展方向的变化。”正如历史学家杰里米·布莱克所说的那样,滑铁卢解决了“西方问题”,决定了欧洲是由法国主导还是由若干独立国家的松散团体主导,其平衡由英国及其大陆合作伙伴们保障。就像英国前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近半开玩笑地攻击他的工党前任时所指出的那样,这场战役因此成了“一场联合部队针对一个政权的伟大胜利,这一政权曾让数百万人陷入贫困,而这场胜利也让它名誉扫地”。要是没有普鲁士在这场战斗中的干预,本·麦金泰尔在《泰晤士报》中写道:“我们都得讲法语了。” 

当代的人们对这场战役的重要性也不存任何疑问。1815 年2 月,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的流放地,使欧洲再次陷入战争。当然,无论滑铁卢战役的结果如何,俄国人和奥地利人都有可能*终迫使拿破仑再次就范。但这件事谁也没有把握,因此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在了身处比利时的盟军身上。“拯救世界就看你的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盟军指挥官威灵顿公爵出发之前,这样对他说道。战争结束后不久,诗人拜伦在《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将滑铁卢描绘成一个“骷髅之地”,在这里“联合国”战胜了法国的暴君。这个意义上的“联合国”是新出现的。在1813 年的莱比锡战役中,如果说拿破仑曾横跨整个大陆组织了特遣队,那么人们完全可以说,当时是半个欧洲在与另外半个欧洲打仗,但在滑铁卢,拿破仑的部队则几乎完全是由法国人组成的。相比之下,盟军却是如假包换的多国部队。在滑铁卢,即使是在威灵顿的手下,英国人也只占了个大多数而已。拜伦勾画的“联合国”战胜暴君的形象十分深刻地影响了丘吉尔和罗斯福,他们将其借用来搭建了治理世界的新结构,这种结构一直延续至今。 

人们常常讲起这个故事,而且讲得十分精彩。然而,战斗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却被相对忽视了,那就是英王德意志军团第2 轻步兵营在位于盟军阵线中央位置的拉海圣庄园进行的英勇防御。由于有了新的资料来源,包括汉诺威档案馆中未发表的资料,我们现在对这400余名步兵有了更多了解。支撑着他们的是反对拿破仑暴政的觉悟,对英国国王的忠诚,德国人的爱国主义,战友情,朋友谊以及军人的职业道德。这些人和他们的增援部队,将拿破仑拖住了很长时间,足以改变战斗的进程。这本书说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精彩书评

西姆斯讲述的拉海圣庄园的战斗故事内容丰富、逼真,有许多目击者的细节描述……讲得特别吸引人,故事中有勇敢、恐怖和痛苦……西姆斯给了我们一个提醒:滑铁卢不仅仅是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斗,还是一场欧洲之战。——《纽约时报》 
   
布伦丹·西姆斯以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节奏,极为详尽地记录了这场战斗中特别艰苦的一部分……实现了一个特别困难的任务,那就是从新鲜、有用的角度来看欧洲历史上被反复研究的问题之一……(这是一个)特别生动的故事……故事的节奏很快,再现了战斗中的硝烟、热浪和混乱。——《金融时报》 
   
西姆斯叙述流畅,而且经过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他的作品不仅让专家感兴趣,对不熟悉当时历史背景的读者来说也是十分有趣的。西姆斯关注的是一段特定的情节,而不是更大的画面,与某些更加全面的调查相比,他更好地反映了滑铁卢的残酷现实。——《华尔街日报》 
   
这是一本优秀的小书,是极高水平的微观史学。——《华盛顿邮报》 
   
(这是一部)对拉海圣庄园血流满地、英勇顽强的防守的扣人心弦的描述……西姆斯利用丰富的信件和回忆录资料,对那天下午发生的事情进行了时时令人毛骨悚然的具体描写,十分引人入胜。——《科克斯书评》 
   
对于爱看精细详尽的战斗故事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佳作,书中讲述了1815 年那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在滑铁卢战场中心地带一个比利时庄园周围发生的无情杀戮、英雄主义和零星的愚蠢错误。——《出版人周刊》 
   
对一场战斗的重要而有趣的视角……对战斗进行概述经常是非人性化的,会将人描述成仅仅是棋子,这本书像其他许多作品一样试图对此进行补救。关于滑铁卢要说的话还有很多:这场战役是如何发生的,其宏大的战略冲动及其后果,从总体上谈拿破仑战争等。但是作为一场战斗本身,是由众多演员在不同的位置共同演出的,所以能够以这样的精确度看到其中的一个部分是很有启发性的。布伦丹·西姆斯的成果令人钦佩。——Armchair General 军事杂志 
   
叙事佳作和微观史著作。——War on the Rocks 军事网站 
   
西姆斯做的事情令人钦佩,他向我们表明故事仍然重要。他讲述的故事十分引人入胜,必将激起所有历史爱好者的兴趣。——《图书馆期刊》 
   
非常引人入胜。——《旁观者》杂志 
   
西姆斯的写作是从泥泞的战场的角度进行的,因此,威灵顿的胜利是从所有的野蛮、虚幻和绝望中产生的……似乎在滑铁卢作战的是一群被是非对错折磨着的士兵,他们想要达成的绝不仅仅是杀戮。——《战斗与书评》 
   
西姆斯十分擅长将第一人称叙事与历史叙事交相缠绕,让读者能够深入细致地探索战斗的多个方面,他这部作品重点突出、叙事生动、公信力强。书中有许多动人的第一人称叙事,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十分详细,读起来好像每一分钟都是目击者的讲述。精心设置的故事线和动人的细节描写使 
读者很少会留下疑问……这本书*吸引人的是它讲述的战斗故事具有很强的现实感……读者如同置身历史当中,以一种十分真实生动的方式亲身感受历史事件。——《军事评论》 
   
西姆斯从一个新的视角讲述了这场战斗,为一个广泛的类型提供了令人十分满意的补充。西姆斯使用了亲历者的大量信件、回忆录和评论,写下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即使是熟悉滑铁卢的读者也不应该错过。——《军事历史月刊》 
   
这是对一场战斗栩栩如生、令人信服的描述,在当天下午的大部分时间里,这里发生的不仅仅是整场战役中的一场战斗,而是这场战役本身。——英国《旗帜晚报》 
   
这本书篇幅虽短,但内容丰富有趣……西姆斯将一幅十分复杂难解的拼图一块块精心拼凑完整,这就是耐心的读者将得到的回报。——美国《标准周刊》 
   
这个节奏紧凑、讲述生动的故事将读者带入史诗般战斗的核心……对战斗亲历者的描写扣人心弦、形式新颖。——《华盛顿独立书评》 
   
(西姆斯)让读者身临其境,亲身体验炮火连天中,泥土混合着鲜血,受伤和濒死的战士们哭喊呻吟的场景。我们似乎一直与这些士兵甘苦与共,战斗之前,我们一起宿醉未醒、饥肠辘辘、衣衫湿透,然后又一起经历敌人步兵和骑兵看似永无休止的轮番进攻。——《普罗维敦斯纪事报》 
   
描写清晰、简洁、生动。丰富的细节描写和西姆斯为原始文献注入生命力的能力使本书成为与众不同的战争故事。——《罗阿诺克时报》 
   
西姆斯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发生在19世纪战场上的一场激烈的战斗,双方部队都十分勇敢顽强。——《华盛顿时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漫长的下午:决定滑铁卢战役的400勇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布伦丹·西姆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80842
开本 其他
页数 0
版次 1
装订
字数 137
出版时间 2017-10-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194.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