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元素的故事(升级版世界科普文学经典美绘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全国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中心推荐,新世纪家长为孩子进行科普、文学教育的首选读物,受到教师热烈推荐的大师经典读物,同类图书中性价比最高!

依·尼查叶夫编写的《元素的故事(升级版世界科普文学经典美绘本)》通过科学家如何进行试验,如何发现元素,又如何解答元素中的谜题,为读者尽情演绎出元素与宇宙万物的奥秘,并间接告诉读者,展开梦想,探索自然,你会获得无穷的乐趣和宝贵的知识。

内容推荐

依·尼查叶夫编写的《元素的故事(升级版世界科普文学经典美绘本)》向读者介绍了自18世纪中期到现代、当代有关化学元素的重大发现和发展。通过科学家如何进行试验,如何发现元素,又如何解答元素中的谜题,为读者尽情演绎出元素与宇宙万物的奥秘,并间接告诉读者,展开梦想,探索自然,你会获得无穷的乐趣和宝贵的知识。

本书生动地记叙了科学家的辛劳与智慧,写他们新的实验,非常细致;写他们新的理论,突出一个“新”字,见解独到;谈到分光镜等仪器时,不是只谈依据的理论,还详细描述了成功路上的辛酸……

目录

第一章 自然界

第二章 卡尔舍勒和拉瓦锡的故事

第三章 会兜圈子的电流

第四章 戴维教授的故事

第五章 世上真的只有57种元素吗

第六章 本生和基尔霍夫的故事

第七章 门捷列夫和他的周期律的故事

第八章 瑞利和拉姆赛的故事

第九章 都是X光惹的“祸”

第十章 居里夫人

试读章节

突然,一种模糊的想法,在舍勒的脑海里闪现:

“这就是说,瓶里剩下的空气和那些在燃烧时从瓶里消失的空气完全不同?”

此刻已是深夜,明天他还得上班。舍勒不舍地吹灭蜡烛,离开了实验室。

“瓶里有两种空气,它们完全不一样?”这个想法,一盲楫踞在他的脑海。

舍勒做完自己分内的工作,又开始了他的试验。

盘踞在他脑海里的想法始终挥之不去:“瓶里有两种空气,它们完全不一样?”

他翻阅了他以前研究火焰和燃烧的试验记录,又重新做了几次试验,他认为,这些剩下的空气似乎是死的。

可是,这些死空气和普通空气一样,也是透明、无臭、无味。

舍勒想,瓶里有两种空气,一种活空气,还有一种死空气?是的,就是这两种空气。

让舍勒更感兴趣的,不是空气中“死”的部分,而是“活”的部分,也就是说,在燃烧中不知去向的那一部分,更让他感兴趣。

他问自己:“难道‘活着’的这部分空气,就不能让我捕捉到吗?”

他想他有办法捕捉到这“活着的空气”。

他想到了硝石。硝石熔化后,烟尘的细末飞过坩埚上空,就会出人意料地突然着火。

舍勒放下试验,去专心研究硝石。他把熔化的硝石和浓硫酸放在—起捣碎,之后又加进木炭。

有—天中午,舍勒突然从实验室里冲出来,摇着一只空瓶子喊道:“火焰空气!火焰空气!”

老板惊呆了。

“火焰空气!”舍勒摇着空瓶又说了一遍,“老板,去看看吧!”

他不顾老板反对,把老板拉进实验室。

他用火钳从炉子里夹出了几块快要熄灭的煤炭,然后打开瓶子的盖,把煤炭扔进去。

那几块煤炭立刻进发出强烈的白色火焰。

“这就是火焰空气!”舍勒扬扬自得地说。

舍勒因为高兴,又找来了一根细木棍,点着以后,立刻吹熄火苗,然后把它塞进另一只盛着“火焰空气”的瓶子里。

突然,那几乎已经熄灭了的细木棍,又明晃晃地烧起来。

“这是什么魔术啊?”莫名其妙的老板问舍勒, “瓶里不是空的吗?!”

舍勒解释道:“瓶里有气体,是‘火焰空气’。是我把硝石蒸馏后得来的。”

老板严肃地说:“舍勒,别瞎扯了。空气里除了空气本身,没别的。不过,你的试验很好玩。”

此时,舍勒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空气是由“无用空气”和“火焰空气”两种截然不同的气体组成,也就是由“活空气”和“死空气”组成。他自己也觉得新奇。

舍勒制造纯“火焰空气”的方法就是:对硝石加热。

试验过程是:把干硝石放进玻璃曲颈瓶,再把玻璃曲颈瓶放在火炉上面燃烧。待硝石开始熔化了,在玻璃曲颈瓶上绑一个空的软体容器。从玻璃曲颈瓶里冒出的“火焰空气”就充进了软体容器里。

舍勒确信无疑地认为“火焰空气”会在燃烧中完全消失。

舍勒曾拿了“火焰空气”吸进自己的肺里,觉得跟平常的呼吸一样。不过,感觉比吸普通空气更轻松。

今天我们会把“火焰空气”拿来给病人吸。这种空气,现在叫氧。氧气就是这样被舍勒发现的。

舍勒想弄清楚火为什么熄灭,却无意中发现空气不是元素,而是“死空气”和“活空气”两种气体的混合物,进而研制出了氧气。

舍勒的目的不是发现空气的组成,而是想知道燃烧是怎么回事。物质燃烧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他想知道火到底有什么秘密。

17世纪流行这样一种学说,物质只有在它含有许多特殊的易燃物质——燃素时,才能燃烧。

燃素是什么东西?舍勒说不清楚。有人认为,燃素很像气体。又有人说,燃素看不见,它不能单独地分离出去,因为它不能独立存在,要和其他物质结合在一起。

我们放焰火的时候,看到物质燃烧后,只有一堆灰烬和纸屑留在那里。是燃素在帮它们燃烧吗?

当时的化学家断定,燃烧就是把燃烧物分解成特殊的火的元素,即燃素和别的成分。

17世纪,科学家把自然界很多似乎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和工业技术问题,都用燃素说来解释。燃素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帮助科学家从事化学研究,帮了他们的忙。

舍勒也认为这个学说是正确的。P10-13

序言

《元素的故事》向读者介绍了自18世纪中期到现代、当代有关化学元素的重大发现和发展。通过科学家如何实验,如何发现元素,又如何解答元素中的谜底,向读者尽情演绎出元素与宇宙万物的奥秘。并间接告诉读者,展开梦想,探索自然,你会获得无穷的乐趣和宝贵的知识。

书中介绍了18世纪中期瑞典化学家舍勒如何发现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氧、氮丽种气体的混合物。不久,法国化学家拉瓦锡9787530139516

又怎样彻底否认燃素说,把氧、氮以及磷、碳、氢等列入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名单中。19世纪初期,英国化学家戴维如何利用电流分解了当时普遍认为是元素的两种苛性碱和18种碱土金属,因此发现了钾、钠两种碱金属和8种碱土金属。19世纪中期,在元素的名单上,已经有了57种,很多人认为再没有新元素了,可是,德国的科学家本生和基尔霍夫利用光的性质,制造了分光镜,发明了化学元素的光谱分析技术,使元素名单进一步扩大。到了19世纪下半期,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借鉴数百年来化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创造了元素周期表。到19世纪末期,英国科学家又发现了稀有气体,进一步补充了元素周期表。20世纪初期,居里夫妇发现了钋和镭,推翻了元素永恒不变、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引起了化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本书生动地记叙了科学家们的辛劳与智慧,写他们新的试验,非常细致;写他们新的理论,突出一个“新”字,见解独到;谈到分光镜等仪器时,不是只谈依据的理论,还详细描述了怎样探索成功的辛酸……让你身临其境,与科学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从而感受到一种豪迈的劳动情趣和对知识无尽的求索。

本书创作手法新奇,引人入胜。原著作者将这本谈论科学的书,用脱离枯燥的讲义和课本的写法,把书中的元素当成人物来写,让读者耳目一新。比如,写钾时,写“它跟调皮的孩子一样,非常贪玩”;写氩时,说“它是元素中的隐士,元素中的单身汉”。文字更是活泼生动,妙趣横生。

本书原著作者依·尼查叶夫是一位青年作家,原名雅可夫·潘。他写这部书时只有20多岁。他写科普作品之前,曾经参加过苏联推广新技术的宣传运动,并先后做过特约通信员和编辑。他笔锋犀利,说理详明,是一位出色的作家。

后来,他进入《知识就是力量》月刊做编辑,为拓宽青少年科学视野做过不懈努力。在编辑工作中,他一丝不苟的工作风格,使《知识就是力量》刊出的文章篇篇真实精彩。工作之余,他创作了《元素的故事》,在他编辑的月刊上分期发表。他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他的同事这样评价他:“雅可夫对工作十分热情,可他并不是用热烈的语言,而是用热忱的工作态度来表达他的热情。”

遗憾的是,这位青年作家没能有机会为读者写出更多的新颖有趣的科普读物。1941年,德国法西斯的炮火攻入莫斯科时,他已积劳成疾,可是杀敌卫国的决心让他隐瞒病情,加入了民兵队伍。不幸的是,他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壮烈牺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元素的故事(升级版世界科普文学经典美绘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依·尼查叶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107821
开本 16开
页数 1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2014125784
中图分类号 O611-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