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庞德与潇湘八景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鞭辟入里剖析美国现代主义诗人庞德受到中国诗、中国画、中国文字结构的启发,进而探讨庞德诗歌作品与中国道家思想的合与分:在美学上,庞德渴望类似道家所打开的语言策略;而在政治上,庞德却与道家思想有重大的分歧。作者强调,庞德被以“潇湘八景”为主题的画作所吸引,极欲将它们作为画特有的、诉诸视觉的感染魅力应用于诗歌创作之中,去唤起的一种超乎“叙”“说”的感受,也就是带着看画所得的感受去进行诗的营造,力求在英文诗歌中呈现“诗中有画”的境界。 作者简介 叶维廉(l937—),广东中山人,先后在台湾大学、师范大学取得英国文学学士、硕士学位。1963年赴美,于1964年以英文诗作获爱荷华大学美术硕士。1967年自普林斯顿大学完成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后,一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任教至今,曾任比较文学系主任凡十年,并曾协助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发展比较文学。 叶氏著作四十余种。包括诗集《赋格》《愁渡》《醒之边缘》《野花的故事》《花开的声音》《松鸟的传说》《惊驰》《三十年诗》《留不住的航渡》《移向成熟的年龄》《叶维廉诗选(杨匡汉编)》等,批评和理论《中国诗学》《比较诗学》《历史、传释与美学》、《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解读现代后现代》《秩序的生长》等,散文集《一个中国的海》《欧罗巴的芦笛》《寻索:艺术与人生》《红叶的追寻》《幽悠细味普罗旺斯》,画论《与当代艺术家的对话》,童诗《孩子的季节》《树妈妈》《网一把星》。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庞德与潇湘八景 一、接触《国泰集》草稿前庞德美学的衍化 二、道家美学与灵活语法 三、庞德的中国式语法的形成 第二章 云山烟水水墨画、潇湘八景在日本的盛行与传承 一、苏东坡与南宋云山烟水 二、潇湘的文化记忆与寄情于山水的考虑 三、云山烟水与消融边际的大无 四、第49诗章在庞德《诗章》文化思域里的意义 导语 叶维廉先生被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奠基人乐黛云教授赞为“在中国道家美学、古典诗学、比较文学、中西比较诗学方面做出了至今无人企及的贡献”,被美国当代诗人罗登堡称为“美国现代主义与中国诗艺传统的汇通者”。 本书是与余光中齐名的诗人、享誉全球的诗学研究大家叶维廉代表作,是探索美国现代诗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碰撞的绝好范本。 中英双语版本全收录,方便读者看到作者用英文写作中国传统诗学的措辞、蕞初的研究思路,以及后来转译成中文的变化与发展脉络。 赠送庞德所收藏的潇湘八景图高清扫描册页,使读者能够以庞德视角来审视传统中国美学,体会画与诗的融合。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庞德与潇湘八景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叶维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962794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2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41 |
| 出版时间 | 2019-11-01 |
| 首版时间 | 2019-11-01 |
| 印刷时间 | 2019-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56 |
| CIP核字 | 2018263954 |
| 中图分类号 | I712.07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5 |
| 宽 | 146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