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安妮日记/世界文学经典
内容
试读章节

1942年6月14日 星期日

我要从拥有你的最初开始记录,当时,我看到你被与其他生日礼物放在一起(购买你时我就在边上,不过那时你还不算是我的)。

星期五那天,也就是6月12日,我早上6点就醒来了。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一天是我的生日。不过,我不能马上起床,我必须要耐着性子等到6点45分才行。起来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去餐厅,猫咪莫奇马上靠近我的腿蹭来蹭去,表达它的高兴之情。

7点刚过,我就去找爸爸妈妈,然后来到客厅,将我的礼物打开。你第一个出现在我眼前,这可能是我最棒的礼物了。当时桌上还有玫瑰花、芍药花以及小盆栽,其他礼物则会在白天送到。爸爸妈妈的礼物很多,包括蓝色衬衫、玩具棋、葡萄汁(我喝起来感觉像葡萄酒,不过葡萄酒和葡萄汁都是葡萄做的)、拼图游戏、润肤霜以及2.5荷兰盾和书本礼券。另外,还有一本叫《暗箱》的书(这本书姐姐玛戈特早就有了,所以我将它换成了其他的礼物)。我自己做了曲奇饼干(我现在已经是做曲奇饼干的高手了)、妈妈亲手做的糖果和草莓馅饼。奶奶也给我来信了,虽然正逢我生日,但肯定是碰巧而已。

后来,汉尼莉来了,我们一起去上学。课间休息时,我拿出曲奇饼干给老师和同学们吃,然后还要接着上课。一直到下午5点,我才回家,因为要和同学去体育馆。不过我不能进行体育活动,我的肩和髋部都极容易脱臼。可是,因为这天是我的生日,大家都同意由我选择运动项目,于是我们玩了排球。后来,大家还围着我唱了生日歌。我到家时,桑妮·雷德曼早就到了,而我的同班同学汉尼莉、伊尔丝、雅克琳娜则和我一起回到我家。其中,桑妮和汉尼莉是我最好的朋友。每次人们看到我们总这样说:“安妮、汉妮、桑妮来了。”进入犹太中学之后,我又认识了雅克琳娜,所以,她成了我如今最要好的朋友。桑妮去了另外的学校上学,也有了自己的好朋友,而汉尼莉则与伊尔丝是好朋友。

她们送了我一本叫作《荷兰故事与传奇》的书,这是约瑟夫·科恩写的,非常好看。不过,他们错送了我第二册,后来我只能再向她们换第一册回来。爱莲娜、斯蒂芬妮、蕾妮三位姨妈分别送了我拼图、胸针和一本《黛西的山间度假》。

早上洗澡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也有一条任丁丁 那样的小狗该多棒呀。那样,我就也给它取名叫任丁丁,然后带着它去上学,上课时将它放在门房,如果天气好,还可以拴在自行车架上。

1942年6月15日 星期一

昨天下午,我办了生日聚会,特别放了任丁丁的电影,同学们都很喜欢,而我又得到了两本书、一个书签以及两枚胸针。

现在,我来讲一讲我的学校和班级,就先从我的同学开始说起吧。  贝蒂·布鲁门达尔看上去生活贫困,大概真的是这样吧。她家住在西阿姆斯特丹一条非常幽深的街上,大家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但贝蒂性格比较安静,学习成绩很好,当然这不是她有多聪明,而是她很努力。

雅克琳娜,全名叫雅克琳娜·范马森。她是我的好朋友,其实我从来没有真正的朋友,最初,我觉得她会是我最好的朋友,但后来我发现自己弄错了。

D.Q.是个非常友好的女孩儿,而且对G.Z.特别好,但她性格敏感而且爱忘事,所以,老师总要处罚她,为她额外留作业。

E.S.是个很没意思的女孩儿,特别爱说话,而且,她在和你说一件事的时候,总要摸你的头发,要不就摸你的扣子。有同学告诉我她最不喜欢我,可我不介意,因为我也不喜欢她。

汉妮·梅兹是个好女孩儿,个性开朗,除了到户外运动,她平时的声音都会很大,特别天真。可惜,她的好朋友贝比影响了她,因为贝比粗鲁而且很脏。

J.R.小姐,我们相互都不喜欢对方,对她我可以写成一本书。她就是个自以为是、虚伪卑鄙、又自觉比别人成熟的讨厌鬼。可雅克为她几乎着了迷,真可怜。她很爱生气,为一点小事也会哭鼻子,而最让人烦的是,她特别爱卖弄。但她家很富有,她的漂亮衣服可以装一柜子,只是都很老气。她自己一直认为那些衣服很好看,可真的不是这样。

伊尔丝·瓦格纳也很活泼,就是有点过于要求完美了,对一件很小的事,她就可以报怨、叹息几小时,而且还有点懒惰。不过,她很聪明,也很喜欢我。

汉尼莉·哥斯拉是个有些古怪的女孩儿,人们都叫她莉丝。一般她在外面总不爱说话,性格内向,但在家里说起话来却滔滔不绝,会把你讲给她听的话都说给她妈妈听。不过,她是个直爽的人,我现在就很喜欢她。

艾菲·德·容在我看来是个很完美的女孩了,虽然她今年只有12岁,可一举一动就如同一位淑女。她很喜欢帮助别人,将我看成小孩子,我也很喜欢她。

G.Z.是全班最美丽的女同学,但她长得漂亮,人却不聪明。我虽然没有直接告诉过她,但我觉得她多数会留级。(回顾评注)让我感到奇怪的是,最后她竟然直接升级了。

全班12个女生的最后一个,也是在G.Z.旁边坐着的,就是我了。

至于班里的男生,可以说的很多,但又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毛里斯·科斯特,是喜欢我的男同学其中的一个,但他其实很不让人喜欢。

萨利·斯普林洛成熟太早,外面传言说他有过性经历,但是我看他还可以,说话很幽默。

埃米尔·波尼维特是个很讨厌的人,他喜欢G.Z.,但G.Z.并不喜欢他。  罗布·科恩也喜欢过我,但我可不喜欢他,他就是个说谎成性、成天哭鼻子、言行不一又自视清高的笨蛋。

马克思·范·德维尔德是个农村孩子,但玛戈特说他很懂规矩。

赫匀曼·库普曼也是个思想不纯的家伙,如同约皮·德·贝尔一样,浪荡不羁而且贪恋女色。

列奥·波鲁姆和约皮·德·贝尔是朋友,被他的不纯思想影响,人已经毁了。

阿尔贝特·德梅斯基塔是从别处转来的,直接跳了一级,他非常聪明。

列奥·斯拉格是与阿尔贝特同一学校转来的,可他没有阿尔贝特聪明。

鲁·斯托佩尔蒙是今年才转来的新生,来自阿尔格洛,人长得矮,也不聪明。

C.N.总是做些不应该做的事情。

雅克·科瑟诺就坐在C.N.和我中间,这让我和C.N.经常没有缘由地笑起来。

哈利·夏普人不错,是班里最礼貌的男生了。

维尔纳·约瑟夫也很好,就是他最近突然变得安静了,让人觉得有些没趣。

山姆·萨罗蒙是个淘气包,来自贫民窟,但我很喜欢!

阿皮·利姆总是一本正经,其实也很淘气。

P1-5

作者简介
安妮·弗兰(Anne Frank,1929—1945),生于德国法兰福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台,疯狂地开始迫害犹太人,弗兰一家被迫移居荷兰避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德国法西斯占领了荷兰,在这里避难的犹太人同样遭到残酷迫害。1944年为躲避纳粹迫害,安妮不得不随家人藏匿于不见天日的密室中。
后来的25个月,她用日记记录了令人窒息的密室生活和自己那颗被时代捆绑的少女心。由于1944年8月有人告密,隐匿的8个人被捕并被关进了集中营。
战争结束之时,只有其父奥托一人生还。其父整理了安妮在隐匿期间的日记,出版后引起轰动,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广受好评。
书评(媒体评论)

在历史上众多在重大痛苦和损失之时为人性尊严发言的人当中,没有谁的声音比安妮·弗兰克的更铿锵有力。

——美国前总统 约翰·肯尼迪

后记

1944年的8月4日,上午lO点30分不到的样子,普林森运河街263号的门前出现了一辆汽车。几个人从车上下来:穿着制服的卡尔·约瑟夫·西尔伯鲍尔,他是党卫军军士,还有3个穿着便装的荷兰警察,手中拿着枪。绝对是有人偷偷告密了。

后屋的8个人全被抓了起来,连同对他们进行帮助的维克多·库格勒先生以及约翰尼-克雷曼——不过,他们并未将米普·吉斯以及贝普·沃斯库吉尔一起抓走,但是,他们把后屋所有值钱的东西以及现金全搜走了。

库格勒先生、克雷曼先生被抓捕之后,直接送去了阿姆斯特丹。在1944年9月11日,没经过任何审判,便转去了当地的集中营。不过,克雷曼先生因为身体不好,于当月18日放回家,至1959年在阿姆斯特丹去世。

库格勒先生与其他服刑人员一起被送到德国服役,于1945年3月28日逃了出来,并在1955年移民去了加拿大,至1989年在多伦多去世。

贝普·沃斯库吉尔生活在阿姆斯特丹,于1983年去世。

米普·吉斯仍然生活在荷兰,而她的丈夫让·吉斯在1993年去世。

后屋的所有成员,被抓之后先被送到阿姆斯特丹的一处监牢,后来又被送去了维斯特博克,这里是荷兰所有犹太人的中转站。1944年的9月3日,8个人最后一批离开中转站,最终他们被送去了波兰。

赫尔曼·范·佩尔斯(范丹)先生,在1944年10月,或者是11月的时候,在波兰被毒气毒死,这件事已经被奥托·弗兰克先生证实。

奥古斯塔·范·佩斯(佩特罗内拉·范丹)从波兰被派去了伯根·贝尔森,又辗转去了布痕瓦尔德,在1945年4月9日被送到特兰西恩。之后,她又被送到别处的集中营,她绝对是死掉了,可什么时候死的不得而知。

彼得·范·佩尔斯(范丹)在1945年1月16日的时候,被送去了奥地利,被迫加入“死亡行军”,于1945年5月5日死去,当时离集中营获得解放只剩3天时间。

弗里茨·普费弗尔(阿尔贝特·杜赛尔)离开布痕瓦尔德(也有可能是从萨克森豪森出发的),到达了诺恩加梅集中营,在1944年的12月20日去世。

埃迪特·弗兰克于1945年被送到奥斯维辛一比尔克瑙,在过度的饥饿和疲惫中离世。

玛戈特、安妮在1944年10月底被转去汉诺威的集中营,那里距离德国很近,在1944年~1945年的冬天,当地正流行伤寒疾病,因为卫生条件极度恶劣,超过1000名犹太人死去,玛戈特死后不久,安妮也死了。她去世的时间,应该在1945年2月底,或者是3月初。姐妹两个都被埋在伯根一贝尔森的囚犯集体丧葬地,该集中营在1945年的4月12日被英国人解放。  奥托·弗兰克是后屋8个人中唯一的一个幸存者。奥斯维辛被解放之后,他从奥德塞到达马赛,然后回到阿姆斯特丹。弗兰克在1945年6月3日到达阿姆斯特丹,并一直在那里生活到1953年,最后搬到瑞士,与自己的姐姐和兄弟们住在一起。后来,他又与埃尔夫丽德·马克维茨·盖林格结婚了,埃尔夫丽德是维也纳人,同样也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她的丈夫与孩子都在集中营里死去了。奥托·弗兰克于1980年8月19日去世,死之前都生活在比斯费登,他在那里一直全力宣传自己女儿安妮的日记,以让全世界了解这场战争。

目录

正文

序言

《安妮日记》记录了安妮·弗兰克从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8月1日这两年多时间里的重要经历。开始,她只写自己的一些事情,但是后来,她做出了改变。因为1944年的时候,一名叫戈利特·博克斯坦的荷兰流亡政府官员通过伦敦广播向荷兰人民宣布:等到德国对荷兰的战争停止后,他要收集所有可以让人看到的,荷兰人民在这场战争中经历的苦难的资料。他特别说明,日记、信件都可以。

正是因为戈利特·博克斯坦的影响,安妮·弗兰克才决定,等到战争结束,她要以自己的日记为基础,出版一本书。从那时开始,她对自己过去的日记进行改写,并及时校对、改进,将没有价值的内容去掉,通过回忆加入一些精彩的内容。在修改日记的同时,她依旧继续写日记。1989年,《安妮·弗兰克日记:评述版》的学术著作发表,书中将安妮·弗兰克之前没有修改过的日记视为A版,而她后来修改过的,则成为人们看到的B版。

1944年8月1日,这是安妮最后一次写日记。8月4日,有8位躲藏起来的犹太人被捕。管理大楼的工作人员贝普·沃斯库吉尔和米普·吉斯在大楼的地上看到了安妮的日记,米普·吉斯及时地将这些日记藏了起来,战争结束后,她们才知道安妮已经死去。于是,她将安妮的日记送到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的手中。

奥托·弗兰克想了好久,他想成全女儿的梦想。于是,他在A版与B版中,挑了一部分资料,组成一本不长的短篇出版了。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位少女的日记》,它被我们称为C版。

奥托·弗兰克在挑选日记的时候,鉴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要求,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书的字数不能太多,不然不符合出版社系列丛书的出版标准;第二,日记中,安妮有一段对性的记录,这些都删了,因为在1947年的社会背景中,这种事并不多见,而且这书是写给青少年看的,不太合适;第三,为了表示自己对安妮以及其他逝者的尊敬,奥托·弗兰克将其中的粗语删除。这本日记从安妮13岁时开始写起,至15岁被迫停止,她将自己所有的喜乐与厌恶都记了下来。

奥托·弗兰克在1980年去世之前,写下遗嘱,特别将安妮的手稿送给位于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国家战争文献资料馆。因为当时出版的时候,这本日记的真实性受到质疑,资料馆对此特别进行了仔细调查,证明日记是真实的,并当即将调查报告与日记的全文予以出版。《评述版》的内容非常全面,包括安妮日记的A、B、C版以及安妮家世资料,还有战争期间被抓、发配,后来日记被调查的真相等内容。

安妮·弗兰克基金会位于瑞士,奥托·弗兰克将基金会确定为继承人,享受安妮的著作版权。基金会决定,要出一本全新的增加版安妮日记。而且,新的版本不可以对旧版本有影响,因为这个版本内包含的信息,一经出版早已经被上百万人所接受并传播。作家兼为翻译家的米莉亚姆·普雷斯勒成为这个新版本的负责人,基金会为她提供了30%的全新内容。在这个最终版本里,读者将会更加清晰地看到安妮真实的内心。

1998年,一直不为人所知的安妮日记的原稿出现了。安妮·弗兰克基金会决定,将安妮写于1944年2月8日的长篇日记加进出版书籍当中,而1942年6月20日的短篇则完全不进行改动,因为日记中已经有了更为细致的版本。另外,根据新内容的出现,基金会将安妮1942年11月7日所写的内容,放到了1943年10月30日的日记中去。至于更多日记信息,则需要读者以《评述版》作为参考。

日记B版本进行记录时,安妮特别给那些日记中的人物用了假名字。她为自己也改了一个假名:安妮·奥利斯,不过,她很快又将名字改成了安妮·罗宾。但她的父亲后来决定使用真名字来展现自己的家庭成员,而其他人的名字则以安妮日记中的记录为准。随着时间流逝,那些曾帮助过后屋成员的人早被人们所熟知。在这个新版本里,这些帮助过后屋成员的人,也将用真名来显示,而剩下的人则依旧按《评述版》的假名称呼。有些人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资料馆则使用了他们名字的字头缩写。

曾在后屋躲避的部分人员真实姓名如下:

范·佩尔斯家(德国奥斯纳布吕克人)

奥古斯特·范·佩尔斯(1900年9月9日出生)

赫尔曼·范·佩尔斯(1898年3月31日出生)

彼得·范·佩尔斯(1926年11月8日出生)

这些人在安妮原稿中依次被称为:佩特罗内拉、汉斯、阿尔弗雷德·范丹,而在这本书中,则将他们改为:佩特罗内拉、赫尔曼、彼得·范丹。

弗里兹·普费弗尔(德国人,于1889年4月30日出生),安妮在原稿中将他叫作阿尔贝特·杜赛尔,后来的书中也是这样称呼的。

阅读这本书的人应该明白,这个版本的基础是安妮在15岁时校对过的B版日记内容。有时候,安妮会在之前的日记中加入一点回顾评注,这些评注在本书中也被全都记录了下来。同时,本书与原稿基本保持一致,因为任何对于这样一本“历史资料”进行自我观点的改编和评述都有失妥当。

内容推荐

《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青春期的少女,她在日记中表达了自己对成人世界的看法,以及对性的好奇。也正是因为这本日记记录了恐怖蔓延期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使其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所过的水深火热的生活的目击报道。

一本书写的是一个女孩、一个家庭的命运,引发的却是几代人、几个世纪的人性思考;安妮的世界,无可替代!

编辑推荐

《安妮日记》记载了一个少女的成长过程,展示了一个少女在特殊环境中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小作者对爱的追求和对法西斯罪行的痛恨。安妮以十多岁孩童的视角用日记记录了从1942年6月12日到1944年8月1日之间的不幸经历,也正是这本日记成为二战期间灭绝犹太人的著名见证。

《安妮日记》是德国德籍作者安妮·弗兰克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希特勒上台后,开始疯狂地迫害犹太人,安妮一家被迫躲进安妮父亲公司大楼的密室里,并在那里生活了两年多。

安妮死于德国一个集中营,死因是那里爆发了斑疹伤寒,于3月死亡。她的亲人中,只有父亲奥托·弗兰克活着走了出去。1945年6月他回到阿姆斯特丹,后移居瑞士。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在传扬女儿的日记,让全世界共享。他于1980年8月19日过世。

安妮的日记坦率、透明,没有装腔作势,没有无病呻吟。在仅仅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这个女孩子在内心成长的路上走了这么远,并在日记里将自己的成长这么丰富地展现出来。一九四七年出版后立即受到热烈欢迎,它已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安妮日记/世界文学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安妮·弗兰克
译者 景天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67372
开本 32开
页数 2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4
出版时间 2017-05
首版时间 2017-05
印刷时间 2017-05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38
CIP核字 2017060316
中图分类号 I516.45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4: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