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活出生命本来的样子
内容
作者简介
胡伟,80后北京土著,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哲学学士。自幼孤僻寡言,常常不由自主的陷入对于“自由”、“爱”等伦理概念的抽象思辨而难以自拔。自2004年首次翻开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开始,十几年来一直用咀嚼西方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大量理论著作来纯真自己的头脑和灵魂,在此领域虽还未有造诣,但颇具心得。遂,近年来在意大利学术刊物《Gramscioggi 》(《今日葛兰西》)、国内学术刊物《中国社会科学报》、《大观周刊》以及《求是理论网》的“学术纵横”频道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狂人,一直将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沃勒斯坦在其《自由主义的终结》一书中的观点视为自己的座右铭:
“我们这个时代巨大的社会忧患仍然是异化。为反对异化而进行斗争,就是为恢复人的尊严而进行斗争。”
目录
序言:哲学就是这么燃
第一章 内心的自嗨——自我的和解
鲍德里亚:你只是“双十一”的祭品
萨特:你可以重新选择你的过去(上)
萨特:你可以重新选择你的过去(下)
马克思:你的行动决定你的情绪
麦金太尔:觉得活着没意义?那是后工业文明的典型症状
休谟:一向如此≠应该如此
叔本华:你若是强者,就向自己的悲剧喝彩
第欧根尼:消化不良,山珍海味又如何
第二章 情感的生肉——关系的重构
德波:你只是微信朋友圈的奴隶
奥卡姆:只要你能讲故事,就别谈概念
黑格尔:你结的不是婚,而是辩证法
霍克海默:套路只会让你越来越孤独
海德格尔:你的生命只与你自己有关
弗洛姆:你年纪轻轻就怀旧,这说明你在逃避自由
弗洛姆:如果你想获得爱情,你需要掌握这四条法则
苏格拉底:无知者的作茧自缚是你最好的反击
第三章 生命的高冷——价值的信仰
阿伦特:平庸让你成为刽子手
巴特勒:女人并不存在,男人也不存在
马克思:梦想40岁退休?因为你的劳动已经异化了
尼采:你飞得越高,地上的人看你越渺小
康德:自由就是守护内心的法则
席勒:“玩儿”是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
伊壁鸠鲁:你需要的是稳稳的幸福
伯林:你享受消极自由,却忽略了自己的积极自由
精彩页
鲍德里亚:你只是“双十一”的祭品
常识:我是一个享乐主义者,所以我会买很多名牌包包。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你不是享乐主义者,你是禁欲主义者,因为你消费的目的是向社会证明自己很成功,很时尚,这种欲望不是你自己的,而是消费主义灌输给你的虚假欲望,你已经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了。连自己真实的需要都被忽视了,这难道还不是禁欲主义吗?
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
雇法国设计师,
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
电梯直接入户,
户型最小也得四百平米,
什么宽带呀、光缆呀、卫星呀能给他接的全给他接上,
楼上边有花园儿,楼里边有游泳池,
楼里站一个英国管家,
戴假发,特绅士的那种,
业主一进门儿,甭管有事儿没事儿,
都得跟人家说may I help you,sir?
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儿,倍儿有面子!
社区里再建一所贵族学校,
教材用哈佛的。
一年光学费就得几万美金,
再建一所美国诊所儿,
二十四小时候诊,
就是一个字儿——责,
看感冒就得花个万八千的!
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
你要是开一日本车呀,
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米得卖多少钱?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两千美金吧!
两千美金那是成本,
四千美金起,
你别嫌贵还不打折,
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
愿意掏两千美金买房的业主,
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 、
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
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
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上面这段台词来自冯小刚导演的经典电影《大腕》。这段电影台词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非常形象地体现了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的观点——在当今这个消费社会里,人们消费的不再是商品,而是优越感。 网上有一个“小鲜肉尖叫榜”,用来衡量那些明星的人气。如果有一个20世纪哲学家尖叫榜的话,鲍德里亚的排名一定不会跌出前五。
1929年,鲍德里亚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公务员家庭。从十几岁开始,鲍德里亚就成了一个很叛逆的孩子。上课睡觉玩手绘,放学打架撩学妹,整个就是一熊孩子。高中的时候,有一次上历史课,鲍德里亚在座位上直接站起来和美女老师表白了,虽然被拒绝了,但鲍德里亚却一举成名,成了学校的红人。
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有一些标榜独立、处处和父母对着干的叛逆少年,他们这种所谓的独立其实是自欺欺人,因为他们仍然需要父母挣钱养活他们,而鲍德里亚才是真正的独立。17岁高中毕业后,鲍德里亚离家出走,开始自谋生路。他没上大学,完全靠自学,学会了德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鲍德里亚都在法国版的“新东方”培训学校教德语,在业余时间,鲍德里亚阅读了大量的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著作,也是从那时开始,鲍德里亚从一个行动上的愤青蜕变成一个思想上的雅痞。
但20世纪60年代,鲍德里亚进入大学,他说“那是一条迂回进入的路”。
1966年,鲍德里亚完成了他的博士毕业论文《社会学的三种周期》,然后来到巴黎第五大学做助教,从此正式开始了他的哲学生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到2007年去世。其间,鲍德里亚创作了《消费社会》《生产之镜》《拟像与仿真》《完美的罪行》等十几本哲学著作。
P2-5
导语
通俗易懂的哲学史,作者写作语言幽默风趣,把一个个无聊深奥的哲学历史和理论娓娓道来,让人欲罢不能。
本书是一本关于成功心理的通俗读物,以不同人物的故事为切入点,为处在迷茫困惑的现代人提供积极的方式。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他就会拥有某种格局的人生。人的本质不是天生的,是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探索、去实现的。“人生”一词,其真实内涵就是“人的自我生成过程”。不要因为一时的成败而灰心失意,慢慢来。
序言
哲学就是这么燃
我从小就一直是一个被所有同学和老师嫌弃的男孩。
为什么呢?因为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提问。
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困
惑》。
我是这样写的:我最大的困惑是,每次我去商场,用
钱买商品,售货员都很温柔。可是在学校里,我用学费买
知识,老师为什么就那么凶呢?
不都说顾客就是上帝吗?怎么能让上帝罚站呢?
高中的时候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叫人回答问题。
“下面请哪位同学回答一下,作者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老师,我有个问题,如果作者在这篇课文里撒谎的
话,我怎么可能知道他本人的中心思想呢?”
“你哪儿来那么多问题?如果所有学生都像你一样,
动不动就问问题,那这个课就没办法上了。你觉得你这样
做对吗?”
“老师,如果所有人都像您一样,一直在高中当语文
教师,那么其他职业就没人做了,您觉得您这样做对吗?

“教室后面站着去!”
大三的时候,有一次上课时间,我独自跑到北京的一
家精神病院,与精神病医生激烈争辩“正常”与“不正常
”的标准问题,结果被当作精神病患者留院观察。
我就是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从小体弱多病,孤僻
寡言,没有朋友。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为心肌炎我在家休学了一年,
父母都去上班了,每天就留我一个人在家,没办法,只能
看书。
那时候小,很多字不认识,我就边翻字典边看书,很
快,我在书中找到了乐趣。这段经历为我的生活打开了一
扇窗。
我学会了阅读,学会了独立思考。
当别的孩子在打游戏、踢足球的时候,我沉浸在书中
,以书为伴。
我越来越孤僻,越来越不合群,我会思考很多别人不
会去想的问题。比如,那些踢足球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把球
踢到那个框框里,有什么恿义?
因为总是有很多疑问,所以常常让身边的人烦不胜烦

我特别喜欢质疑那些别人眼中的社会常识。这么做并
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因为这些事整天牵动
着我的脑细胞,就像网络游戏牵绊其他同学一样。我会想
“为什么一个人到了年龄就应该谈恋爱结婚”“为什么明
星就应该比清洁工赚更多的钱”“为什么男人就应该为女
人埋单”“工作之后用不着解析几何,为什么还要学这个
”……因为我总是问“为什么”,总是问“why”,所以同
学们给我起了一个外号——“老外”。
高三的时候,我读了北京大学哲学教授胡军的一本著
作《哲学是什么》,终于明白:西方哲学就是一种对于人
们习以为常的规范、价值进行不断追问、不断反思的理性
质疑精神。于是,我知道我找到“组织”了,这才是我需
要学的专业,这才是够我玩一辈子的“游戏”。
从2005年到现在,这十几年来,我将大部分的时间和
精力都用来阅读、思考、写作。2015年年底,我出版了自
己的哲学处女作《真思想》。很多人都觉得哲学太高大上
,其实恰恰相反,哲学是最接地气的学科,因为哲学所关
注的正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什
么我越来越不相信爱情”“为什么我赚得越来越多,可活
得越来越累”“为什么我一天不刷朋友圈,就觉得心里不
踏实”“为什么有那么多脑残粉”,这些问题其实都是西
方哲学家研究的课题,用哲学术语来说,这些都属于“现
代性”问题。现在你还能说哲学离你很遥远吗?
打个比方,哲学就是生活的涂鸦。我们在生活中之所
以会遇到那么多让人辗转反侧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我们总是按照同一种思维定式来生活,这种思维定式
就像变色龙一样,如果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我们很难分
辨出它们的存在。而哲学的价值正是在于,它能够以逻辑
思维为调料,以理性质疑为画笔,让我们把那些思维定式
的本来面貌给勾勒出来,从而让我们发现很多被当作“社
会常识”的思维定式并不是什么真理,而只是一些无知的
偏见。于是,你会发现这些思维定式一旦瓦解,那些让你
苦不堪言的人生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是因为哲学能够
唤醒你的价值理性,激发你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意识,
让你活得更自由。而这,正是我创作这本书最重要的初衷

当然,作为一个“85后”北京小炮儿,我也喜欢相声
、摇滚乐、美剧和阿尔帕西诺。每当我在阐述这些哲学家
的人生和观点的时候,会经常引用很多电影和流行音乐的
例子,所以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为第一本“二次元”
西方哲学书,这本书将彻底颠覆你脑海中觉得西方哲学枯
燥乏味的刻板印象。读完之后,我相信你会情不自禁地发
出这样的感慨:“想不到哲学家的思想这么燃!”
内容推荐
以前总嘲笑哲学家,没事闲着痛苦干嘛?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自己遇到很多问题。
比如:
什么是幸福生活?
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悲剧反而是好事?
大家好为什么未必是真的好?
……
这些问题如果不去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能过去。但一个人如何审视个人与自我、他人、世界的关系将决定他的幸福指数。而人类史上最智慧的大脑是如何思考这些现实问题的呢?
为此哲学玩家胡伟针对我们平常遇到的人生问题,带你从神烦的苏格拉底开始,去向人类史上的哲学家们取经。
让我们在思想上找到出路,给予我们健康、丰富、科学、系统的心灵营养。将一些事情想明白,看透彻,然后有所作为。让我们用对的方式,重新激活人生。不仅锻炼我们的思辨能力,更新我们的思维方式;更是使我们聪明,给我们智慧。给我们的精神加份餐!
让人类史上最智慧的大脑替我们找到人生问题的答案,领略他们穷尽毕生的经历和苦思后提交的答卷!
解决你的精神焦虑,帮你解人生难解之忧,助你夜夜安眠!
幸福指数高的人内心会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活出生命本来的样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634184
开本 32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9-09-01
首版时间 2019-09-01
印刷时间 201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340
CIP核字 2019142671
中图分类号 B848.4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5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4: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