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感证辑要(第2版)/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感证辑要》作者为清末民初严鸿志。本书共四卷。卷一为名医通论,主要选录金元及清代医家关于外感伤寒、温病辨证、鉴别、治法等多方面的论述,以清代医家为主;卷二选俞根初、刘丙生、陈修园、叶天士等人对以伤寒六经证治的论述;卷三选戴麟郊、叶天士、陈平伯、俞根初、张禾芬等人对温病证治的论述;卷四辑录感证方剂,分为解表、涌吐、攻里、和解、开透、清热、祛寒、补益八类,融经方、时方子一炉。张禾芬、何秀山、宓莲君等人均为清末民初浙江名医,但是今未见有著作传世,《感证辑要》保存了以上诸位名医的论述。该书是中医从业人员及中医爱好者研究外感伤寒、温热病较好的参考书。 目录 卷一 名医通论 伤寒无日传一经之理 读《伤寒论》法 伤寒统六气而论 经气传行由内达外 读《伤寒论》法 六经之为病有六症之提纲 审六经病情法 六经风寒之区别 三阴三阳发热之差别 传经直中寒热皆有 运气标本歌 六经皆有中风 中阴溜腑中阳溜经之义 治六经为病方法 治伤寒发汗五法、利水三法 辨别风寒烦躁 邪所中有浅深、治法亦有差别 太阳邪不外达必成里结 结胸之分别 辨别大小结胸 络伤失血 吐血、衄血之别 衄以寒热分轻重 血循经脉而出必有先见证 治伤寒不可拘于日数 少阴病须得阳气可治 伤寒厥热多误解 头痛各有不同 附:太阳救误变症方法 辨别胃家实 阳明一经有胃气、悍气、燥气之异 胃家实未必即为可攻症 木土贵平 发黄之异 哕不可概作败绝证 少阳证和解法 耳聋分正虚邪盛 饮水问小便察其水饮 …… 卷二 卷三 卷四 索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感证辑要(第2版)/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严鸿志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141015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27 |
| 版次 | 2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30 |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 首版时间 | 2010-12-01 |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00 |
| CIP核字 | 2019044330 |
| 中图分类号 | R25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9 |
| 宽 | 146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