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北宋前期对辽作战为研究对象,从战略思维与文化、战役法、战术传统等层次分析宋辽战争的得失。系统借鉴当代军事战略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原始史料进行分析,不仅澄清了宋初军事史中的若干疑点,而且跳出了传统史学叙述中以”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或”先南后北”等粗略解释北宋对辽战争屡屡受挫的窠臼。提出,宋初对辽战争在不同时期体现出急速攻取、弹性防御、弭兵休战等不同取向和特征,其间也曾掺杂着和平外交解决的努力和可能性。而这些特点的出现又是从不同层面上受到战略思维、五代军事传统遗留、文人政治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作者简介 曾瑞龙(1960—2003),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哲学硕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宋代军事史,生前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主要著作有:《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拓边西北:北宋中后期对夏战争研究》《北宋种氏将门之形成》等,及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北宋军事失败的宏观解释:研究概况述评 第二章 从强权政治到摸索规范:辽朝南疆大战略的转变 第三章 以北汉问题为核心的宋辽军事冲突 第四章 内政导向与野战取向:北宋初年战略文化的落差(960—986) 第五章 僵化军事信念指导下的高梁河战役(979) 第六章 弹性战略防御的构建与满城会战(979) 第七章 战略脱节:宋太宗第二次经略幽燕(986) 第八章 向战略防御的过渡:陈家谷与君子馆战役(986—987)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跋 导语 曾瑞龙博士从事军事史研究多年,对于中外战略、战术、战役、战争文化有很深入的探讨,因此他对北宋初年经略燕云的努力及其失败,是从大战略的架构来分析,并且对当时的每一战役都有讨论,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看法。他的这本书不仅让我们对于宋初的战争史有全盘的了解,而且对于宋初的立国大计,如强干弱枝的国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争、重文轻武等课题,都有更深一层的启发。这本书不仅是研究宋代军事史的重要著作,也在传统中国史上有很大的贡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曾瑞龙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19038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9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40 |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 首版时间 | 2019-07-01 |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654 |
| CIP核字 | 2019052729 |
| 中图分类号 | E294.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1.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浙江 |
| 长 | 230 |
| 宽 | 151 |
| 高 | 25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